九 興兵伐蜀(1 / 1)

謝道韞離開後,桓熙並沒有像失了魂一般,反而是心無旁騖的投入到了幕府的工作當中,協助其父桓溫整軍備戰。   永和二年,即公元346年,十月,初冬時節,蜀中爆發內亂。   成漢宗室,太保李奕自晉壽起兵反叛,因國主李勢無道,響應之人足有數萬之眾。   此時,桓溫坐鎮江陵已經一年有餘,得知蜀中生亂,桓溫認為伐蜀的時機已經成熟,急令其謀主,江夏相袁喬前來商議。   江陵,安西將軍府。   當桓溫向眾人道出自己伐蜀之意,江陵將佐皆以為不可,認為李奕叛亂,雖然聲勢浩大,但難以成事。   又擔心後趙襲擾荊州,紛紛勸說桓溫不可輕易出兵。   唯獨桓熙與袁喬表態支持,桓熙正色道:   “如今羯賊強而蜀寇弱,當先易後難,取蜀中之財富,用於北伐。   “諸公憂心後趙襲擾,但伐蜀之兵,在精不在多,留下部分將士,依托長江之險,足以抵禦來犯之敵。   “誠然,李奕不足以成事,但其登高一呼,國內應者雲集,可見人心向背。   “機不可失,還請父親莫要遲疑!”   江夏令袁喬附和道:   “桓主薄所言極是,主公無需調動大軍,隻需挑選精銳萬人,輕兵疾進,待蜀寇發現之時,我軍已然通過險隘,可一戰而滅其國也。   “蜀地富饒、戶口繁庶,諸葛武侯用之以抗衡中夏,若得而有之,於國大利。   “若棄之不顧,使其盤踞上遊,早晚必會心腹大患!”   桓溫早有伐蜀之意,如今得到桓熙與袁喬的支持,當即下令,以袁喬為先鋒,親領征虜將軍周撫、輔國將軍司馬無忌等人,率一萬精兵西征。   其子桓熙主動請纓,被桓溫留在身邊作為參預軍事,並不統領部眾。   桓溫又以長史範汪留守江陵,督梁州四郡諸軍事。   範汪本是庾亮的書佐,侍奉庾亮十餘年,在庾亮死後,又為庾翼屬官,桓溫鎮守荊州之後,將他留在幕府擔任長史。   桓溫雖然向朝廷上表,通報此事,但兵貴神速,他顯然是等不及朝廷的答復,在奏表送出的次日,就將發兵。   十一月的江陵,正值寒冬,城外盡是送別的人群。   司馬興男淚眼婆娑的看著長子,埋怨道:   “兵事兇險,你為何偏要跟著去。”   桓熙為母親抹去淚水,說道:   “有事,弟子服其勞,此為孝悌。   “父親在前線奮戰,我又怎可在後方坐享其成。”   司馬興男知道說不過他,遂與桓溫叮囑道:   “將軍可要替我照看好熙兒。”   大庭廣眾之下,她還是給桓溫留了麵子,擱在平時,那都是直呼老奴。   桓溫笑著寬慰道:   “熙兒跟在我的身邊,哪裡來的危險。”   桓熙很有眼色的離開,不打擾他們夫妻話別,他將二弟桓濟喚至身邊,交代道:   “我與父親不在的時候,你可不許惹母親生氣,休要頑皮,好生照顧好弟弟、妹妹們。”   桓濟連連點頭。   ......   軍號吹響,袁喬領兩千精兵為前鋒先行,桓溫自將八千之眾後繼,浩浩蕩蕩的離開江陵,向西進發。   當桓溫伐蜀的奏表送達建康,舉朝震驚。   大臣們都認為蜀地險遠,而桓溫以一萬之眾,孤軍深入,必然兇多吉少。   就連謝道韞聽說桓熙隨父出征,也不由為他擔心。   建康,烏衣巷,張府涼亭。   謝道韞應此前張彤雲之邀,來到府上與她對奕。   論棋力,謝道韞更勝張彤雲一籌,可今天卻是昏招頻出。   “令薑何以心不在焉?”   張彤雲執棋落下一子,疑惑道。   謝道韞投子認輸,搖頭道:   “小妹今日身體不適,不能與姐姐弈棋,還請姐姐見諒。”   說罷,謝道韞起身告辭,張彤雲以為她是來了月事,倒也沒有追問緣由。   雖然輿論對於桓溫伐蜀並不看好,卻也有人認為他定能成功,便是此前慫恿會稽王司馬昱外鎮,或者讓他自己鎮守荊州的劉惔。   在庾翼死後,桓溫鎮守荊州,而劉惔則頂替庾翼長子庾方之,為義成太守,督沔中諸軍事。   有人疑惑為何劉惔篤定桓溫能夠成功,劉惔卻道:   “過去我與桓溫博戲,他沒有十足把握,不會出手,由此知之,我隻擔心桓溫滅蜀,必將以此專製朝廷。”   眾人對此不以為然。   再說桓溫,出兵不久,蜀中突然傳來噩耗,李奕之亂已經平定。   原來是李奕領軍進攻成都,單騎奪門,卻被守門的士兵所射殺,其眾潰散。   桓溫本就是趁成漢國中生亂而出兵,如今李奕之亂戲劇性的結束,有將佐見狀,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以為成漢氣運未絕,不由打起了退堂鼓。   桓溫見狀,為了激勵軍中士氣,準備召集將佐,卜卦預測吉兇。   他早已與卜者打好招呼,定然會得到吉兆,用魔法來打敗魔法。   哪知,將佐齊聚帥帳之時,卜者尚未燒烤龜殼,就被桓熙一把奪了過去。   他對眾人痛陳道:   “世人皆知我等伐蜀,若是不發一矢而退兵,豈不是要為天下人所恥笑!   “桓熙寧死,也不願背負怯弱之名!   “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天命在晉,豈為蜀寇所有!   “李勢昏聵,李奕之敗,於成國而言,是禍非福,怎能說是蜀寇氣運未絕!   “我還擔心李奕取代庸主,勵精圖治,為我荊州之大敵!”   說罷,桓熙將龜殼砸在地上,一腳踩爛,看得卜者老臉抽搐,心疼不已。   軍中將佐無法反駁,桓溫見狀,抽出佩刀,對眾人說道:   “我意已決,再敢出言退兵,亂我軍心者,有如此案!”   說著,一刀斬落,切去桌案一角。   這一幕看得桓熙心驚肉跳,唯恐桓溫的佩刀不夠鋒利。   若是斬不斷桌角,那可就鬧笑話了。   自此,伐蜀的晉軍終於上下齊心,再也沒有人敢勸說桓溫退兵。   當晉軍輕兵疾進,成漢君臣來不及反應,使得晉軍得以在奮戰過後,通過險隘,深入蜀中。   消息傳至成都,國主李勢驚恐不已,急令右衛將軍李福、鎮南將軍李權、前將軍昝堅領兵阻擊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