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 攻心為上(1 / 1)

自桓熙走出子午道以來,後趙在關中的統治便急轉直下。   飽受壓迫的各族民眾紛紛反叛,三輔豪傑攻殺郡縣官員,以響應北伐的晉軍。   坐鎮長安的京兆郡太守劉秀離為此急得手足無措。   他清楚,之所以留守的重任能夠落到自己頭上,是因為長史石光、司馬曹曜等人因為秉忠直諫,而被石苞殺了全家。   一旦自己丟了長安城,以石苞的性子,豈能留他性命。   “府君!快看!晉軍來了!”   城墻上,親信指著城外大喊,劉秀離遙目遠望,隻見地平線上,一支旗幟鮮明的軍隊,正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而來。   劉秀離的臉色越發陰沉,額角滲出汗水。   根據情報,桓熙是以州郡兵在陳倉道故布疑陣,真正由子午道北上的,隻有一萬餘精兵,如今放眼望去,晉軍不下兩三萬人馬。   劉秀離清楚,這是三輔豪傑以及民眾紛紛前來歸附桓熙,壯大了他的隊伍。   長安城外,桓熙騎坐在馬背上,朝領著三輔豪傑與他匯合的權翼贊許道:   “有勞子良為我遊說關中豪傑。”   此番入關,朱序那四萬州郡兵是指望不上,陳倉道不是子午道這樣的山路,沿途坐落有略陽、兩當、鳳縣等城池,又有大散關為其屏障。   朱序若是能夠憑借州郡兵奪取這些城池、關隘與桓熙會師關中,桓熙也不必冒險去走子午道。   況且如今又是秋收,於是在分別之時,桓熙給朱序定了時間,隻需拖住石苞一些時日,即可班師,放州郡兵回鄉務農,搶收糧食。   也免得石苞得知朱序四萬大軍皆是烏合之眾,派遣精銳襲擊。   正是因為進入關中之後,勢單力薄,桓熙才會派遣權翼作為說客,為他爭取關中豪傑的支持。   權翼笑道:   “此乃主公之威德,足以感召群雄,即使下官不曾出馬,三輔豪傑見民心所向,亦會爭相歸附。”   一記馬屁,拍得桓熙身心舒暢,但他並未掉以輕心,一旦石苞率軍回援,自己仍然未能奪取長安城,必將腹背受敵。   他命文吏為權翼記功,又看向王猛,問道:   “先生,此前議定之事,是否已經曉諭三軍?”   王猛正色道:   “回稟主公,已經告誡將士熟記背誦,主公如今即可下令。”   桓熙點點頭,道:   “既然如此,為我傳令將士,大聲呼喊。”   隨著桓熙一聲令下,城外數萬人朝著城墻高唱那首梁州童謠:   “迎新年,迎新年,新年不比往常年。   “桓公多惠政,賜我種子又分田。   “年租三石粟,欣喜送公門。餘者為己用,家家有盈餘。   “勸君辛勤多耕種,豐衣足食在力田。”   唱罷,三軍將士齊聲吶喊:   “桓將軍有令,將在關中推行均田令,男子年滿十五,可授田八十畝,女子年滿十五,可得田四十畝,另有桑田、麻田若乾,一夫一妻,僅繳納三石粟米作為租稅。   “關中百姓,無論胡漢,皆可參與分田,先到者得良田,後來者得薄田!”   晉軍反復吶喊,聲響震天。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劉秀離將城外的吶喊聲聽得一清二楚,隻覺得頭暈目眩,險些昏倒在地。   長安城內原本是存在大量的羯族軍隊,可石苞被桓熙欺騙,前往防守陳倉,自然是要將羯族兵馬帶走。   如今長安城中,無論是被留下的不足萬人的守軍,還是被劉秀離臨時征發的壯丁,都是以漢人為主。   他們飽受羯胡壓迫,如今桓熙在城外打著分田的幌子動搖軍心。   此前也說過,羯趙統治下,關中的漢人官員窮困得甚至不顧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訓,拔下頭發作為冠帽纓繩。   百姓們的日子就更別提了。   如今桓熙大肆宣揚一夫一妻,授田一百二十畝,隻繳納三石租稅,這如何不讓城中的守軍瘋狂。   尤其是晉軍聲稱,先到者分良田,後來者分薄田,霎時間,無論劉秀離如何阻止,也阻擋不住守軍、民眾投奔桓熙。   城內民眾呼朋引伴,扶老攜幼,往城門處聚集,而城墻上心急些的守軍,甚至等不得城門打開,竟然直接放下繩索,翻墻而出。   一如當初石遵進軍鄴城,城中守軍紛紛逃散,而張豺無法阻止。   今日的劉秀離,對當時張豺的心情,也有了切身的體會。   目睹這一切,親信趕忙勸道:   “府君,長安守不了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快走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劉秀離看著城下的守軍、民眾如同蟻群一般湧向晉軍,知道無力回天,他惱道:   “走什麼走!又能走到哪裡去!我如今丟了長安,石苞怎會饒我性命!”   說著,劉秀離招呼親信們道:   “快快隨我去迎桓公入城!”   與此同時,桓熙也有自己的難處,看著如潮水一般向奔湧而來的長安軍民,雖說守軍已經丟盔棄甲,不再具備威脅。   但他還是擔心自己的軍陣遭受沖擊,趕忙派遣鄧遐統率一千騎兵出陣,引導前來投效的軍民往兩側分開。   鄧遐應聲,率眾而出,長安軍民見有騎兵奔馳而來,驚恐不已,回身正要逃走,卻見這些騎兵並未殺戮,而是在大聲呼喊,讓他們往兩側走,莫要沖擊大陣,這才安心,紛紛遵照指示,往軍陣兩側集結。   雍州豪傑們見到這一幕,無不瞠目結舌,杜鬱喃喃道:   “這就是民心所向。”   桓熙的攻心之策能有奇效,既離不開羯趙在關中的殘暴統治,更是因為他調虎離山,將石苞麾下的羯族大軍引去了陳倉。   沒有了羯人的威懾,飽受欺淩,苦不堪言的漢、羌、氐等各族軍民誰又願意繼續為羯趙賣命守城。   隻是苦了為長安軍民登記姓名的晉軍文吏,眾人爭先恐後的報上自己名字,嘈雜聲中,險些將耳朵震聾。   長安城外,也不知道劉秀離從哪裡找來一頭山羊,帶上一眾親信,肉袒牽羊來到桓熙馬前,俯首而拜,恭敬的將太守印信雙手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