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場宴會之後,洛蘇在所有人的眼中都恢復了正常。 他的作風依舊強硬,但是不會把人逼到墻角。 處理政事依舊是井井有條,任何問題放在他的麵前,不過片刻就能給出穩妥的解決方法。 晉侯與陳侯兩個人時常受到他的召見,在他的監督下,兩人穩妥的推動著姬姓諸侯與天子之間血緣的回歸之事。 一大批本來已經與王室血緣關係很是淡薄的姬姓諸侯,在這一條製度的推行之下,未來的諸侯與未來的天子,血緣關係重新親近起來。 這是洛蘇推行的政策中,看起來不重要,但實際上很重要的一條,血緣關係的親疏,會在潛移默化之中,自然而然的影響各個諸侯國的政治傾向。 很多諸侯國團結在天子的周圍,恍然之間,竟然有了素王攝政時的興盛景象。 五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姬息加冠親政,攝政會議的使命結束了。 這個過度時期的執政機構走到了它生命的盡頭,洛蘇一天也沒有耽擱的將王權還給了姬息。 那一天,姬昭連續收到了幾條係統消息。 【你的家族,政治信譽增加了。】 【所有王室對你的家族,戒備心降低了。】 【你的家族,對王佐之才的吸引力降低了。】 【你的家族,家風發生了改變,野心家出現概率大幅度降低。】 家族信譽的增加是顯而易見的,乾脆利落的履行政治承諾,出讓攝政的權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隨著洛氏對王位毫無追求的人設,深入人心的時候,那些渴望從龍之功的賢才就不會再投奔洛氏。 所有有誌於天下的雄主也都不會將洛氏作為對手,而洛氏也會成為所有帝王臨終托孤的首選。 至於家風的改變,首先在姬昭的影響下,他的直係子孫是不可能有篡位的野心的。 這個家風主要影響的,就是那些非直係的嫡係子弟,這些人的數量不算多,但也不算少,這些人還是能夠代表洛氏的。 他們的野心越低,對洛氏的存續就越有利,不過姬昭感覺隨著他對現實的影響越來越大,日後也許可以杜絕這種,家中子孫自己造反,導致整個家族受到牽連的事情。 洛蘇卸下攝政的位置後,由於他始終沒有代行王事,隻是作為攝政會議首席,間接攝政,有其他幾人分權。 與姬昭那種天無二日的地位差的太遠,所以他依舊作為天官長留在王畿之中執政。 如此執政十幾年,直到身體突然崩塌。 操勞了多年的洛蘇,在一個冬天突然病倒了,並且很快就發展到臥床不能起的地步。 這個消息在王畿之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姬息更是第一時間離開宮殿,來到洛蘇府中探望。 “老師,定要好好養病,邦周不可一日沒有老師啊!” 姬息神色有些悲戚,先不說兩人多年的感情,單單這些年洛蘇無私的輔佐他,他也不能接受這樣一位重臣離開他。 倒是洛蘇自己很是平靜,生老病死,皆是天命,洛氏敬天而知命。 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邦周社稷,這些年國勢雖然蒸蒸日上,但是其中的隱患,還是很多。 “王上,臣這次可能真的要去見素王了,臣有一番話想要和王上說。” 姬息握著洛蘇的手悲聲道:“老師你說,寡人聽著。” “王上,厲王當年勞師動眾,南征荊楚,最終六軍喪盡,二十年才恢復過來。 您知道他為什麼失敗嗎? 難道僅僅是因為親近小人,遠離賢臣嗎? 您絕對不能這樣認為! 這是危險的想法,即使厲王南征勝利又能怎麼樣呢? 王上一定要謹記,臣一直與您說,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戰才能不敗,天子六軍留在王畿才是對所有人最大的威懾。 妄動刀兵,天子的強弱就會被窺探,這是不能容忍的。 天子六軍隻用來平定諸侯叛亂,不要輕易對戎狄用兵。 不論任何地方有戎狄入侵,都要召集諸侯而來,用諸侯之兵平定這些戎狄。 臣很是擔心後世之君,為了誇耀武功,親自征討蠻夷戎狄,一旦失敗,萬劫不復。 分封與宗法是天子之劍,用來彰顯天子的恩德與威嚴,要善於使用,但不要濫用。 尤其是王畿之土,分封一定要慎重,畿外諸侯可用,便用畿外諸侯暫時代替畿內諸侯。 要尊重那些恭順的對待您的臣子,要斥責那些不遵守禮儀的臣子,要時時刻刻號召諸侯,這樣才能讓他們與您親近起來。 宗法製,這是保護天子的最後一道屏障,您一定要告誡後世所有的王,一定不要帶頭破壞,禮崩樂壞,邦周不存。” 姬息幾乎要垂淚下來了,這一番話,在過去的那些年中,他經常聽洛蘇提起,臨死的時候,洛蘇還在強調這些對邦周社稷至關重要的政策以及製度。 “老師,寡人知道了。” 見到姬息不住點頭,應該是聽進去了,洛蘇提出了自己的最後一個願望,說道:“王上,臣希望能夠葬到邦周祖地,這樣可以離素王近一些。” “好,寡人這就安…安排。”於是王的侍者就立刻下去準備車輦。 …… 從洛邑到鎬京的路途不算近。 一支幾千人的軍隊護衛著洛蘇的車輦,他們盡量靠著晉國的勢力範圍在走,這一路上的戎狄部落會少很多。 洛蘇躺在車輦之中,柔軟的層層織布鋪在車中,任何的顛簸都不會影響到他。 他的臉上有些皺紋,氣色不太好,靜靜地躺在妻子懷中,他的世子在旁邊陪著他。 “父親,鎬京城就要到了。” 洛蘇知道自己要死了,他向天子息要求葬在鎬京城,這樣可以離素王近一點。 傳說中人在離開人世之前,總會回想自己的這一生,洛蘇能證明這件事情不是傳說。 他自認這一生都很順遂,出身於姬姓大國,出生不久嫡長子就受了傷,洛氏的一切落到了他的頭上。 他的太祖父是被周人敬如神明的攝政素王,他的祖父與父親都是輔佐天子的三公,洛國是東部實力強大的方國之一。 這樣的身份就連世代與天子聯姻的薑姓呂氏齊國都不能相比。 他接任了他父親的三公之位,輔佐姬完這些年,做的事情不算多,但是阻止了姬完很多荒唐的事情。 這為他贏得了很高的政治威望,加上洛氏四代的底蘊,他已經隱隱是一人之下了。 然後就是姬完不聽勸諫,執意南征,最後在漢江大敗,幾乎落下一個全軍覆滅的結局。 他死在那裡,熊頓北上,威脅王畿,他率軍勤王。 他人生的所有高光都從勤王開始,孤身一人說退楚國大軍讓他的聲望突破天際。 攝政會議的設立讓他的權勢達到了巔峰。 他這一生敕封了超過四十位諸侯,至於那些不入五等爵的附庸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這些諸侯分布在鎬京與洛邑之間,最遠的到了大江之南。 隨著鎬京的興起,犬戎已經很久沒有主動挑起戰爭,而是繼續向著西邊走去。 起碼五十年之內,隻要不出現姬完那樣的君主,邦周不用擔心攻守之勢轉換。 還做了什麼呢? 我還見了老祖宗一麵,死了會再見到老祖宗嗎? 洛蘇的意識越來越模糊,隱隱約約之間,他好像見到了一座殿堂,那座殿堂之中有很多雕像。 但是細細看去,那些雕像都還隻是半成品。 其中有一座自己的雕像,真是栩栩如生,神靈活現,幾乎就像是真人一樣。 那是什麼? 洛蘇感覺有些親近,仿佛血脈的呼喚。 “這是英靈殿,你是第一個來到這裡的英靈。”老祖宗的聲音響起。 英靈殿! 有關於英靈殿的所有信息他在頃刻之間全部知曉,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老祖宗,期待再次見到您的那一天。” 一個臨死的老人,眼中卻迸發出無盡的光。 他的意識徹底暗了下去! 【洛蘇薨,這是洛氏第一位天命之子,天地同悲,開始計算洛蘇一生功績,伱獲得了地階道具——須彌芥子。】 【地階·須彌芥子:使用者可以獲得一個存在於虛無之間的空間,可以存儲無生命物品。備注:可以將空間向洛氏家主開放。】 姬昭毫不猶豫,直接使用! 【您獲得了一個須彌芥子空間,請自由探索。】 “父君薨了!” 即將進位洛侯的世子洛立一聲悲戚道出。 “主君薨了!” 洛國宮廷中的宦者操著尖尖的聲音向所有人宣告著這個另人悲痛的消息。 “嗚~” 悲愴的哭腔聲響徹了整個車隊,時刻準備著的信使立刻向東而去,向整個洛邑王畿報告這個消息。 【地階·英靈卡,收容血裔後代成功,收容人物:洛蘇。】 姬昭靜靜地收起卡片,望著自己最喜歡的後代,這已經是他第三次送走自己的直係血裔。 在洛蘇的身上他傾注了很多的心血,為他鋪平繼位之路,為他答疑解惑,第一次徹底出現在洛氏子孫麵前,賜予他天命神器,花費大量氣運為他施加祖宗保佑。 洛蘇帶給他的回報也是相當的豐厚,現在他薨了,姬昭也覺得有些傷心。 然後他將目光落在了洛氏新的家主身上。 【始祖:姬昭、洛昭 族長:洛立(姬姓洛氏第五代子孫) 爵位:侯爵(君主) 國家:周王朝(洛國)。 陣營:王族。 能力屬性:權鬥:78;治國:79;禦人:94;統率:72;武力:70;軍略:73。 陣營聲望:仇恨、冷淡、中立、友善、尊敬、崇拜。 家主聲望: ①王室:友善;②王族:友善;③諸侯:友善;④軍隊:友善;⑤國人:友善。 家族聲望: ①王室:尊敬;②王族:尊敬;③諸侯:中立;④軍隊:友善;⑤國人:尊敬。】 從能力屬性上來說,這算是一個加強型的齊桓公模板,94點的禦人屬性,說明他對於統治術極其精通,能夠完美的保持勢力平衡,而且對於用人也有自己的心得。 作為一個諸侯國君來說,以洛氏在洛國中的威望以及控製程度,他隻要會禦人就足夠,而且79點的治國,管理一個幾百裡的諸侯國綽綽有餘。 但是對於一個要在王畿之中擔任三公的大臣來說,他的權鬥和治國在歷代洛侯裡麵是最低的,這代表著他需要組建幕府,任用賢才來為自己出謀劃策。 不過經過洛蘇的治理,現在的邦周沒有大的問題,做一些縫縫補補的工作就足夠了。 從洛蘇開始,姬昭對現實的影響就越來越大,他給洛立留下了一支白板道具竹簽,其餘道具全部收走,就直接離開了這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洛立感覺眉心一涼,一股信息就憑空出現在他的腦海之中。 他的眼底露出了驚訝的神色,作為繼承者,他知道老祖宗的存在。 但是天命神器這個家主才能知道的洛氏絕密他也是現在才知道。 載著洛蘇遺體的車隊進了鎬京城,無數的貴族趕來吊唁,在他不再孜孜削弱貴族的這些年裡,他的威望比先前還要高。 在信使全力趕路之下,他很快就回到了洛邑,帶來了洛蘇薨的消息。 天子息非常悲痛,派出了規格最高的隊伍,由國丈陳侯代替他前往鎬京吊唁。 他在王宮之中召集了大臣,開始討論對於一個政治人物最重要的事情——謚號。 所有人提出來的當然都是美謚,最終還是天子息拍板賜予了他“文”的謚號。 “謚法上說,經天緯地曰文,老師正有經天緯地之能;道德博文曰文,老師人品貴重,博學多識,正合此謚;又有賜民爵位曰文,老師大行封建,該稱文,又有堅強不暴、忠信接禮等。 況且,老師這一生,最崇拜的就是素王。 昔年素王輔佐康王,正如老師輔佐寡人一般。 老師葬在素王之側,稱洛文公,一定欣喜,也是一樁美談。” 諸侯公卿皆拜服,口稱天子聖明。 …… 洛文公意量廣遠,勇於任事,有經天緯地之能,受任以來,夙興夜寐,手攬大政,二十年間,海內肅清,王業再興。 以功業彪炳史冊者,素王之後,何人勝之?——《史記·洛世家》
第24章:洛蘇薨(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