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儒家道統?拿來吧你!(2 / 2)

  這就是洛國最大的優勢,曾經在洛氏的統治之下,真的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存在。

  他的君主和子民之間互相關愛,子民願意為君主赴湯蹈火。

  公室之間互相友愛,沒有殺戮,沒有骨肉相殘。

  君臣之間永遠都是忠誠和信任。

  哪一個君主不想要這樣的國家呢?

  哪一個行王道的士子不想要建立這樣的國家呢?

  到了那個時候,難道還有人能比洛氏更懂嗎?

  須彌芥子之中的史書拿出來砸到他臉上,讓他好好看看,當年的洛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洛又越想越是興奮,連忙問道:“既然要創造王道樂土,那麼最關鍵的就是兩點,第一是王道要興盛,第二則是洛氏要在王道之中占據大義地位了。

  國君,您準備如何做呢?還請說出來吧,臣一定竭盡全力,將這件事完成。”

  “叔父,不僅僅是您,公室子弟現在不出仕國中,除了有軍略天賦的子弟訓練敢戰士外,全都要做這件事。

  王道是老祖素王所提出的,《王道》、《王製》、《周禮》這都是流傳至今的古籍,一切王道的思想都從這裡而來。

  經過先祖明公作《洛語》,《洛宮春秋》發揚光大,直到孔子橫空出世,他闡述了素王和明公的王道,然後提出了仁的定義,還續作了《洛宮春秋》。

  最關鍵的是,他的弟子之中有太多的賢能之人,這些人將儒家傳播開來,還不斷地開拓,洛國學宮之中,十之五六都是儒生,就是明證。

  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將儒家的源頭握在手中,要明確素王在儒家道統之中至高的地位!”

  從孔子出現,洛國公室就一直關注他,歷代洛侯都認為孔子的學說是最能風行天下。

  因為孔子認為天下雖然紛亂,變法圖強沒有錯,但天下終究是要安定的,所以執行政策就一定不能極端,必須要在結束亂世的基礎上,還能很快的轉變到治世上。

  可惜列國君主隻想結束亂世做天下霸主,統合六合八荒,根本沒想過統合之後的事情,於是他遭遇了無數的失敗。

  洛又自然知道儒家的重要性,但是對於洛長的想法卻覺得有些不妥。

  “國君,難道您是要將老祖素王列入儒家聖賢之中嗎?

  這怎麼可以呢?

  雖然儒家是能傳世千年的學說,但素王至高至聖,是天上之人。

  人間道統怎麼能容下素王的偉大呢?”

  洛長擺擺手笑道:“叔父多慮了,素王是萬法之源,萬家之首,聖中之聖,天地之間一切道理的源頭,當然不會僅僅做儒家的聖賢。

  真正要做儒家聖賢的是先祖明公,就如同先祖毅公為天下縱橫之人所敬拜一般,先祖明公應當讓天下儒家弟子敬拜才行。

  道統素王第一,明公第二,孔子第三,再將從明公時起至孔子之時的賢者和孔子門徒之中的佼佼者,挑選出作為儒家先賢,編撰成儒家經典流傳後世。”

  先祖明公?這倒是很合適!

  孔子生前就非常的尊崇明公,作了《洛宮春秋集注》,還續寫了《洛宮春秋》的下半卷,這都是弟子才會做的事情,完全可以將孔子視作明公道統的繼承人。

  洛又忍不住贊嘆道:“國君,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您的想法實在是妙不可言。

  儒家子弟之中本就有無數的公族子弟,很多儒家子弟本就覺得儒家出自洛氏王道,這個提議根本就沒有多少人能夠拒絕。

  況且現在的天下列國,儒家處境本就不佳,這是法家和縱橫家的天下,是兵家的棋盤,儒家隻能托庇於洛國。

  再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候了。”

  儒家的學說是如此的不合時宜,麵對洛國遞來的橄欖枝,自然會立刻湧上來。

  那些不願意的,在洶湧的大勢麵前,會直接被拋棄。

  洛長將桌案上的竹簡推到洛又麵前,“叔父,這是孤劃定的孔子門徒中的數人,可以作為儒家先賢列入典籍。

  還請您將現在儒家之中主事之人召集,將此事告知於他們,儒家先賢的排列還需要他們出力。”

   孔子,偉大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