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太陽落下又升起,奪目耀眼的光重新照在巍峨的長安城中,整座城的氣氛都改變了! 因為今天是新年初始,這不是一個尋常的新年,在這個一切圍繞著長安而轉的時代,就在這一年,皇帝劉恒到了加冠的年紀! 從新年開始臨近,這件事就開始流傳了,尤其是民間更是議論紛紛,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說大丞相肯定不能還政,沒人願意還政的。 這些人大部分沒有讀過歷史,雖然知道素王的事跡,但素王是神,就像是傳說故事一樣。 長樂宮。 劉恒換上一身嶄新的天子袍服,戴上新的天子冠冕,十二旒不住擺動,他滿是欣喜的望向洛新,笑著朗聲道:“姑父,您看朕這一身如何?” 洛新笑著不住點頭道:“很是英武威嚴,臣已經能夠想到您執掌大政之後會是何等的英明神武了。” 洛新已經決定在今日的大朝會上,向著全天下宣布自己將要還政的消息。 劉恒欣喜之餘又有些不舍道:“姑父,您可以繼續留下來輔佐朕嗎?” 洛新搖搖頭,然後似乎是想到了什麼,直接笑了出來。 劉恒疑惑道:“姑父,您在笑什麼?” . 洛新笑道:“陛下,您知道昔年素王還政康王時,康王說了什麼嗎?” 劉恒自然搖頭道:“一千多年前的事情,又有誰能知道呢?朕自然是不知道的。” 洛新便說道:“史書之中記載,素王還政康王,康王說:‘叔父,您可以繼續留下來輔佐寡人嗎?’,昨日今日,真是沒有一絲的不同啊,而且大邦周的豐鎬舊地也在關中,這難道就是命運的巧合嗎?” 兩人身邊的史官手一頓,心中更是振奮,心中頗有一種自豪的感覺。 一千年之前的前輩記載了素王的事跡,我今日記載了攝政大丞相的事跡,未來又是哪一位史官記載下一位攝政的事跡呢? 還會是洛氏嗎? 千年望族,天下唯此一家,真是恐怖如斯。 劉恒沒想到竟然還有這件事,連忙問道:“那當初素王是怎麼回答周康王的?” 洛新帶著一絲的回憶道:“素王說,這天下所有的臣子都能夠留在豐鎬之地,唯有他要離開。 臣以前不懂這個道理,因為家族之中,文宣二公同樣曾經總攝國政,但並未離開鎬京和洛陽。 直到現在,臣終於懂了,原來是不同的。” 劉恒有些似懂非懂,縱然他在如何的天縱之資,但是麵前洛氏這種四攝國政的千年望族,還是不能理解其中的很多東西。 “大臣們應當都已經到了宮門外,可以宣他們進宮了。” 宮門之外。 不論是服朱穿紫的公卿貴族,還是那些比較低級的朝官,都在宮門之前等待著,閑聊著,這是新年之後的第一個大朝會,所有人都必須參加。 有一些嗅覺比較敏銳的人已經通過一些官職的調動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風聲,對於新年的第一個大朝會更是極為的注意。 因為洛氏的存在,皇帝的神聖性沒有真實的歷史上那麼強,君臣之間的力量懸殊變得沒有那麼大,洛新執政這些年,大力加強了長安朝廷的力量,但並沒有過度加強君主的權力,朝臣說話還是很管用的。 洛辰設計製度的初衷的是希望在高效的基礎上,能夠在中央朝廷形成一種糾錯機製,比如說皇帝在戰略上出現誤判之後,朝臣能夠有規章製度來製止。 這套製度目前運轉還是比較有效的,皇帝的權威依舊是極大的,但丞相以及三公九卿可以一定程度上改變皇帝的意誌。 “轟隆隆!” 沉重的聲音在群臣耳邊響起,前往宮廷的大門打開,一門內外,就是天壤之別,一邊是至高無上的權力核心,一邊是喧囂吵鬧的人間。 群臣紛紛走進宮中,向著長樂宮而去,到了殿外,脫去鞋子,解下佩劍等等,然後魚貫而入。 等到群臣坐定,便見攝政大丞相洛新腰間佩著利劍,施施然陪著皇帝走出,兩人麵上都帶著笑意,看起來心情不錯。 群臣見狀紛紛起身肅立,劉恒往皇位上一坐,洛新佩劍而立,群臣齊聲拜道:“千秋萬歲,陛下聖安。” “朕安,眾卿安。” 劉恒笑著對群臣回禮,又道:“眾卿入座。” 群臣心中疑惑,便聽洛新朗聲道:“眾卿。 昔年仁宗孝惠皇帝崩殂之時,將大漢社稷與陛下托付給我,讓我如同先祖素王背負康王那樣,將陛下和社稷負於背上,到如今已經十幾年了。 幸好賴於蒼天庇護,素王恩賜,天下安定,這是我的福分,算是沒有辜負孝惠皇帝所托。” 洛新開始還像是嘮家常一般說著,然後陡然說道:“新年伊始,萬物更新。 陛下今年便要加冠,天資聰穎,智慧卓絕,有古聖王之相,吾秉持孝惠皇帝遺詔,攝政天下,為大漢賀,當效仿昔年先祖素王還政康王之舉,還政於皇帝陛下。” “轟!” 大殿之中仿佛響起了一聲驚雷,然後就是無數道倒吸冷氣的聲音。 眾人萬萬沒想到,大朝會的開局竟然連絲毫的鋪墊都沒有,直接就是這麼勁爆的消息。 還政! 這麼敏感的問題,竟然是由攝政大丞相自己提出來的,那可是天下至尊的權力,竟然真的就這麼放下了。 當初洛新剛剛攝政的時候,天下之間的疑慮還是很多的,洛氏的政治信譽雖然高,但主要還是集中在邦周時期。 雖然後期姬姓的同宗之間早就廝殺的血流成河了,但畢竟還算是一家人,尤其是洛氏這種比較注重傳統的。 但是洛新的攝政到了第一個五年的時候,基本上心中懷有疑慮的人就少很多了,因為洛新的確是沒有絲毫的不軌意圖,沒有在關鍵的位置上安插自己的人。 到了這個階段,大部分人都認為洛新雖然不會篡位,但大概率是要掌握國政一直到他薨逝的那一天。 但隨著皇帝加冠的時間越來越近,洛新的一些舉動,讓很多人都意識到洛新恐怕是要直接還政了。 直到現在這一刻,洛新親口在大朝會上向著天下宣布,他要還政給皇帝! 這件一直橫亙在無數人心中的問題,終於算是塵埃落定,以後再也沒人能拿這件事做文章了。 大殿之中所有人都目光灼灼的望著洛新,望著那種雖然已經步入老年,但還是精神奕奕的大丞相。 還政之後,您要到哪裡去呢? 洛新無視了所有的目光,繼續說道:“大政奉還,不是小事,散朝之後開始備禮,陛下加冠之後,立刻還政,拖延不得,眾卿可聽明白了?” “謹遵大丞相命!” 還政當然不是簡簡單單的在大朝會上一說就完事的,這需要一整套的完整流程和禮儀,當然是為了彰顯皇權的威嚴,還是為了在天下人麵前保證神聖的感覺。 散朝之後,洛新在大殿之中所說的話,就如同一陣風一般,瞬間傳遍了整個大漢的每一個角落之中。 然後就是無數的劇震,天下的風雲都仿佛在瞬間變幻著,這不是誇張的意思,而是真的所有人都知道,洛氏的時代要結束了。 而且是洛氏親手結束了自己在大漢的煊赫。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在家族進入了權力的巔峰之後,從英侯開始,整個洛氏都開始離開權力的核心。 洛新無視了這些紛紛擾擾,在沒有還政的這些時日之中,他依舊按部就班的處理政務,洛辰同樣依舊跟著自己的兄長,壽光侯府同樣準備回到山東的封地了。 等到洛新還政之後,洛辰就會立刻辭職,離開大漢權力的核心層。 就在這種氛圍之中,劉恒在無數人的期待之中,迎來了他的加冠禮,因為他已經沒有父親,所以他的加冠就由代為照顧他的洛新來主持。 這也是劉恒主動要求的。 ———— “道德是珍貴而又容易破碎的東西,它的建立需要整個社會的持之以恒,它的破壞卻隻需要一念即可。” 筆者無限的認同這句話,政治底線與原則同樣如此,整個周王朝的從治到亂的過程,就是一個政治底線與原則不斷被打破的歷史,筆者研究歷史時就關注到,在戰亂時期,隻有以洛氏名義主持的會盟,才具有較為長久的效力。 在那個禮崩樂壞,國與國信義不存的時代,“洛氏守信義”是一條深深埋藏的潛規則,洛氏始終堅守著最後的底線。 東阿侯洛新的還政是漢王朝時期極具歷史意義的事件,它長時間的影響著整個漢初的政治邏輯,提高了整個漢王朝初中期的政治底線和政治互信,整個諸夏世界仿佛從春秋戰國無數的弒君血案之中恢復了過來。——《漢王朝興衰史》 (本章完)
第23章:還政(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