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盛踏上了前往西域的路,從長安出發到西域要經過河西四郡,以及長安以西的關中諸郡,洛氏久在關東,對關中的情況就漸漸失察,恰好借著此次機會察查一番。 結果洛盛這一看,就大出他所料,因為他竟然在關中發現了不少的流民。 而且一看時間就不短了,這些流民從老到少都有。 他的管家見狀同樣是震驚不已,若是在關東有流民,那還算是正常,畢竟關東豪強紮堆,就算是有陵邑製度,土地兼並照樣控製都控製不住。 但是在關中,這可是皇室直領的土地,是皇室的基本盤,就連列侯國都不往這裡分封的,竟然同樣出現了流民?qqxδnew 管家很快就將這些人的來歷摸了清楚,沉聲道:“公子,這些百姓是元成十二年時,關中大水,朝廷為了泄洪,隻能打開北側的堤壩,於是淹沒了他們的良田屋舍,又因為朝廷下發的物資不足,新的土地沒有分配下來,隻能淪為流民。” 元成是漢鼎帝的年號。 洛盛微微皺眉道:“元成十二年,還沒有經歷過西南戰敗的漢廷,難道會沒有能力賑災嗎? 孝鼎帝雖然晚年有錯,但是並不是殘暴的君主,怎麼會不賑災呢?” 從孝武皇帝開始,這天下就漸漸開始有了災害,到了孝鼎皇帝時,就有些泛濫,關中發了幾次大水,幾乎此次決口,但好在朝廷還有能力賑災,沒有出什麼大亂子。 沒想到稍微一查,竟然就發現了賑災後續還有大問題。首發網址m.97xiaoshuo 說著洛盛又望了幾眼周邊的地勢,奇怪道:“況且渭水支流泛濫,但水流往低處流,明明南側更容易泄洪,怎麼會打開北側的堤壩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洛盛的臉色陰沉了下去,說道:“去問問百姓,南側的土地是誰家的?” 管家一怔,當然明白洛盛的意思,很快就回轉,麵色沉重道:“公子,不出您所料,其中一半是大長公主家的土地,另外一半則是其他的皇室貴族,官吏們不敢打開堤壩毀掉這些權貴的良田,於是就打開了北側的堤壩,毀掉了百姓的土地。 洛盛聞言微微閉上眼,心中縈繞著無限的憤怒,甚至有青筋暴起,管家見狀問道:“公子,可要將這些事告知皇帝嗎? 這些百姓實在是可憐,隻有這麼一點家資,竟然一場大水就一無所有。 可要暗中給這些權貴一些懲罰?” 洛盛緩緩睜開眼,望著管家搖搖頭,咬牙切齒的說道:“這是皇家的事,告訴皇帝即可,至於出手就不必了。 派人去查一下,百姓中有沒有反抗的,有沒有為民請命的,有沒有不畏權勢,敢於對權貴和官吏出手的豪傑壯士,把這些人帶走安置。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冰雪! 那些逆來順受的,便留在這裡吧。 能忍受不公的人,這輩子還有無數的不公要經歷。” 管家聞言有些不忍的問道:“公子,這是否太過殘忍了。” 洛盛認真的說道:“即便是帶走又能如何呢? 能給他們屋舍住嗎? 能給他們衣食供給嗎? 能讓他們安居樂業嗎? 況且即便是素王的天界都不會接納懦弱的靈魂啊。 這世上若是沒有素王,那就從來沒有救世主,想要獲得幸福全都要靠自己。 這就是性命決定命運的道理啊。 現在素王給予勇敢的人賜福,給予勇敢的人靈魂升入天界的機會。 還有洛氏一代代奮勇爭先,這已經是諸夏之人的幸運了。 懦弱的精神淘汰,強健的精神傳承,一代代的淘汰下去,諸夏子民的精神就會愈發充盈正確起來。 況且洛氏沒有能力去挽救他們,家族能維持現在的規模已經竭盡全力,若不是西域開辟,昭城就會爆炸。 家族信條,不要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去做善事,您不明白嗎?” 管家冷汗涔涔道:“公子,是臣錯了。” 洛盛感慨道:“不要太小瞧天下百姓,秦王朝那麼強大,不還是敗在了農夫手中,世人都覺得高帝、項王、昭聖王是滅亡秦朝的大功臣,但是家族卻贊揚陳王奮起,那是多麼偉大啊,這世上又何止一個陳王呢? 也不要太高看天下百姓,逆來順受的人還很多,一旦富貴轉身就變本加厲的人同樣很多。 家族推行了思想的火種,現在保留下勇敢者的星星之火,有朝一日,這或許就是燎原之火呢?” 管家深以為然的點點頭,然後陡然想到了什麼,震驚道:“公子,若是關中不穩,那之前西南戰敗,再加上這次皇帝加稅,關中……” 洛盛臉色一變。 管家說的這些事單純一件都不算是什麼,但是綜合起來就不是小事了。 之前就說過,漢廷的統治基礎是能服兵役能納稅的小地主,實際上商人同樣是統治基礎之一,因為大多數的商人是小商人,用後世的話來說,那叫做個體戶。 桑弘羊親自盯著去收稅,的確是能收到大商人的身上,但是他不可能事事去做,一旦他不關注,依靠當地的官吏,怎麼可能去收大商人的稅? 大商人的背後都是大權貴。 最後隻能苦一苦普通的商賈,在真實的歷史上,告緡令造成了大規模的商戶破產,實際上是中小商戶破產,真正的大權貴借著中小商戶破產的機會,大肆收購,這是地方豪強坐大的一大原因。 這件事最恐怖的地方在於,即便是知道前因後果,但無法解決。 比如大長公主這件事,官吏直接就自作主張毀掉了百姓的農田,因為這件事即便是拿到皇帝那裡,除了少數真正愛民如子的皇帝,大多數都是象征性的懲罰一下。 歷史上著名的強項令就是這樣,最終公主也沒受到什麼懲罰。 畢竟一方是自己的親人,一方是抽象的百姓,會選擇什麼,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確定了。 洛氏一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如果一件事一個人這樣做,或許是一個人的錯,但是所有人在富貴之後都這樣做,那就是人性如此。 洛氏隻做模範,卻並不嚴格的要求他人去做,就像是邦周的貴族最終墮落,洛氏並不在意。 因為墮落的貴族終將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洛氏不會去勸,隻會去做這個掃除垃圾的人。 在洛盛的眼中,雖然漢廷已經建立百年,但還處於鼎盛的上升期。 這比邦周還要強勢,邦周建立七十年的時候,就有了頹勢,還是依靠先祖洛文公才大大的延長了國祚。 但是現在陡然之間發現,大漢的形勢並沒有自己想象之中的那麼好,各項問題的苗頭都漸漸出現了。 而且這些問題甚至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明明孝武皇帝時期還都那麼好,難道僅僅是一些天災嗎? 要知道現在的關中天災根本就不算什麼,一千年前邦周占據關中的時候,那可是三河斷流,整個關中的生態環境都大變樣,根本就不能容納一個王朝的首都。 再加上政治原因,周王室不得不退出了那片土地,遷往了河洛之間的洛陽重新定都。 沒有連綿的大旱,沒有鋪天蓋地的蝗災,沒有連續的地震,最重要的是沒有大河決口改道,對一個王朝來說,區區影響上萬頃農田的洪水,根本就不算什麼。 “劉旦。” 洛盛念叨著這個名字,“一個擅長武事的皇帝,出現在現在這個時期,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洛盛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不是那些智慧通天的先祖,治國理政沒有一項達到90,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昭公繼承人,僅僅是因為嫡長子,其他嫡係同樣平平無奇罷了。 這世上從來就不缺少頓悟的人才,從來就不缺少改邪歸正的人,同樣,曾經卓絕的人,因為某些打擊變得昏聵起來的事,同樣不少見。 皇帝劉旦現在喜歡武事,誰能保證他永遠都這樣呢? ———— 嚴重的土地兼並是古代王朝衰落和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土地兼並導致為國家,或者說為皇室納稅和服役的自由農減少,造成財政困難,最終在大型公共工程的維護上不能投入,在戰爭中不能籌集軍費,國家的軍政逐漸衰落,但這不是漢王朝的衰落原因。 漢王朝擁有良好的建國基礎,在建國一百年時,土地兼並問題都不嚴重,而且由於流封建製度的存在,一朝天子一朝諸侯王,王國隨時可能會替換,多不過三代就除國,列侯國時間雖然久遠,但是根據軍事部署需要,同樣會大規模改封,王侯對土地兼並的需求並不大。 而且漢王朝對王侯封國大小有嚴格規定,按照封國大小會調整賦稅和徭役的收取,所以王侯國內的土地兼並,並不影響國家的動員能力和王朝稅收。 但就在這種良好的形勢之中,皇室竟然在打擊自己的基本盤關中,這種難以置信的人禍,再加上天災的頻頻光顧,最終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結果。——《漢王朝興衰史》
第16章:關中的震驚發現(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