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舊的時代結束了!(2 / 2)

  可一,可再,不可三,不可四,連續兩個支持變法的皇帝早死,下一個皇帝一定不敢變法了。

  不過這幾年刷新吏治總還是有些不同了,總算沒有白來一趟長安。

  洛宜騎著馬,數百敢戰士隨行,出了長安城,在這個沒有天子的關中,敢戰士們全副武裝,一路走過,又是一陣喧騰,洛宜一拽韁繩,在無數呼喚聲中,策馬而走,隻留下一句話,“諸位,就到這裡吧。”

  經過險峻的崤山,徹底離開關中的那一刻,洛宜隻覺得突然鬆了一口氣,等到見到伊洛之水,他猛然之間回想起了列祖列宗,回想起了洛水之神,他的祖宗之一。

  “素王的神靈在天上,庇佑家族萬萬年。”

  宜的能力不足,不能讓漢廷興盛,不能讓家族再穩坐釣魚臺,隻能依靠祖宗。

  洛氏在大漢朝主導的諸夏秩序中,得到了無數的好處,堪稱穩如泰山,如今大漢向著日暮西山而去,洛氏未來的命運也有些晦暗不明了。

  望著滔滔不息的伊洛之水,洛宜盤坐著沉默不語,關中的水土養育了周族,伊洛之水使周族縱橫天下。

  “就到這裡吧,歸於祖宗照耀之地。”

  洛宜幽幽嘆息,他的身影盤坐著,伴隨著日落月升,星空中一顆星星消失了。

  ……

  昭公薨逝與伊洛神川,據說河川為之哀鳴,有村民說伊洛之水大放光華,有美麗到極致的神花灑落。

  關中、關東,無數因為洛宜而得活的百姓都哀泣不止,無數人為他祈禱祭拜。

  敢戰士們頌唱著英靈曲,滿臉悲戚的抬著洛宜的棺槨回昭城下葬。

  長安群臣則在恭祝新帝繼位,長安百姓,乃至於天下人都快要麻木了,大漢的繼承法可以說是比較完整了,但歷代皇帝正常上位的竟然沒有幾個。

  從孝武皇帝開始,一個又一個諸侯王走進長安,乃至於孝宣皇帝這樣的列侯,最後則是孝紹皇帝這樣的平民,似乎每一個宗室子弟都有希望成為大漢的皇帝一般。

  新帝是個老好人,在長樂宮被群臣擁立,拜謁了高廟,又拜謁了素王陵。

  上位之後,變法自然無疾而終了,朝堂之上有過激烈的爭論,但實際上連續兩個皇帝死去的陰影籠罩在所有人心頭。

  新帝僅僅一番話就讓其他人閉上了嘴,“悼帝與孝紹皇帝何以壯年而崩呢?

  這難道不是因為觸怒了上天嗎?

  朕不過是中人之資罷了,不知道為何會如此,那便謹遵祖宗的法度,不敢再做其他的事情。

  戰戰兢兢的供奉宗廟,歲歲派人去慰勞宗親,不要暴虐的對待臣民,這是朕唯一所能做的。”

  皇帝怕了。

  孝紹皇帝下了那道諭令之後,沒多久就暴斃了,這怎麼能不讓人懷疑呢?

  是不是真的因為苛待宗親,而受到了祖宗的憤怒呢?

  是不是真的因為變法暴虐,而使上天更加的厭棄大漢了呢?

  長安的公卿們態度隨著皇帝而變,變法他們能攫取變法的利益,豪強跌倒權貴吃飽,百姓喝湯。

  不變法也沒有影響,他們的利益不會受到影響。

  最不滿的是那些熱血的士子,連續兩個支持改製的皇帝駕崩,大丞相心灰意冷離開長安,然後薨逝,徹底斷絕了他們希望大丞相回長安的念想。

  “這大漢黑暗的天,剛剛撕開了一道光亮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難道就這樣合住了嗎?”

  有士子悲痛欲絕,痛哭失聲道:“大漢的社稷,難道就要這樣走向滅亡了嗎?”

  “能夠挽救大漢天下的賢才還有沒有,又在哪裡呢?”

  “大漢那麼輝煌,難道不值得再降下聖王了嗎?

  才兩百年啊,難道就這樣走向終末了嗎?

  我恨啊!”

  “千年的邦周,六百年的殷商,四百年的夏,難道我大漢的天命如此短暫嗎?”

  一道道聲音從天下的各處響起,改製的聲音在朝堂之上被壓了下去,但是在天下的民眾之間卻繼續蓬勃的發展著。

  因為大漢不改不行,這是無數人的共識。

  ————

  任何的社會風潮都有其內在邏輯,任何的歷史事件背後都有其原因,漢王朝迫切的需要一場社會革命,於是士子們呼喚這樣一個人,在洛宜去世之後,這種需求卻愈發強烈。——《漢王朝興衰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