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見到了這一支力量。
  他明白鎮守列侯的實力還是很龐大的,如果這些人站在他的對立麵,那他的大業一定會受到影響。
  洛眾沉吟問道:“這封信絕對不僅僅給了我們二人,肯定還有其他的列侯。
  那麼其他家會做什麼呢?
  這些多年遠離朝廷的中樞權力,還能讓他們保持淡定的心態嗎?
  麵對這重返中樞的機會,這些列侯家族會怎麼想?
  現在是皇帝不支持改製,你我能怎麼辦?
  難道再來一次靖難,把皇帝拉下來嗎?
  那英侯和呂侯以後恐怕就成了亂臣賊子的代名詞了!
  越是在這種時刻,越是不能著急,先將自己侯國周圍的情況理順,保證一個比較安穩的環境,然後再去考慮其他。”
  呂常聞言沉吟著點了點頭,他的確是因為這些年發生的事情,而有些昏頭了。
  那些大列侯自然都收到了信,相對比某些列侯來說,隻要不考慮未來的話,這些大列侯的日子過的還是比較舒服的。
  因為侯國人口多,私軍多,在地方就有實力。
  一旦逼急了他們,他們就能讓那麼仗勢欺人的官員好好看看什麼叫做開國勛臣的底蘊。
  麵對王莽的招攬,不少家勢衰微的列侯攀了上去,但是這些開國列侯的態度很是曖昧。
  尤其是那些有金令的列侯。
  因為王莽畢竟不是皇帝,一時的顯赫不算是什麼,這些家族動輒一兩百年,如果每一個權臣都去攀附的話,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石沉大海的信件並沒有讓王莽有任何的沮喪。
  因為鎮守列侯本就是皇帝的最後一層保險之一,他和皇帝之間的關係算不上特別融洽,列侯們自然是有顧慮的。
  但是他拉攏列侯是順手而為,不算是特別放在心中。
  因為現在已經不是靖難之時了,若是哪個時候,麵對武德充沛的鎮守列侯,王莽還真的需要顧忌一下。
  但是現在關東的大部分列侯和諸侯王,經過這麼多年的榮華富貴,大部分都沒有了昔年的勇武。
  這些諸侯王和列侯即便是加起來,實際上對長安朝廷也沒有什麼威脅,甚至在王莽的眼中,如果沒有皇帝拉偏架,鎮守列侯不一定就比當地的豪強強大。
  在王莽的改製計劃中,列侯都不屬於重點打擊對象,本來就是一群廢物,有什麼可打擊的?
  以關中禦四方以朝廷禦地方,這兩條沒有人說出來,但是卻實行了這麼多年的政策,導致誰掌握了中樞,誰就掌握了天下,除非天下皆反。
  但是王莽絲毫不擔心,等到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權,隻要不搞到戾帝時那種秩序全崩的境地,擁有三河六郡、羽林孤兒的他,將是無敵的存在!
  沒有任何人是他的一合之敵!
  ……
  對於王莽,昭城洛氏同樣一直都在關注,畢竟天下之間已經許多年都沒有見過聲望能有這麼高的人出現了。
  當年王莽前來昭城求學的時候,就比較有名氣,在洛氏子之間也有所流傳,甚至還得到了一個“其誠近乎偽”的評價。
  這個評價雖然聽起來怪怪的,但的確是實打實的稱贊,王莽的那一顆堅定之心,任誰見到了都要高呼。
  “家主,前禦史大夫突然參與了謀逆,在家中自殺,皇帝任命王莽為禦史大夫。
  王巨君擔任光祿勛不過短短四個月的時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就已經升任禦史大夫,據說丞相在向皇帝遞交辭呈,希望能夠乞骸骨。
  從現在的情況看來,王莽很快就會升任丞相,因為漢朝現在沒有大司馬大將軍,他基本上會掌握朝政。
  王莽是改製派的士人領袖,這是否是皇帝改變了態度呢?”
  當代家主洛伏沉吟道:“最大的可能是皇帝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畢竟還有皇太後在上麵壓著他,而且朝廷中改製的聲音越來越大,甚至就連鎮守列侯都開始匯報各地的不良情況,民怨太大,快要壓不住了。”
  ————
  神爵十七年夏,關東民變四起,盜匪愈烈,諸侯遂持劍,破金令掌州郡兵者十,有甚者,一年三破金令諸侯尚不能保,曰:“惜戾帝之禍,流民遠甚於此,亦拔劍而定,今有精兵,亦有糧草,竟不能製,此非天之不佑?”
  諸侯聯結,皆垂首而嘆,不能振作,盜匪破國者四,身死者十一,有功者復其社稷,有過者削戶減民,奪爵除國者七,諸侯衰微,盡在此時。——《漢書·漢興以來諸侯年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