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劉秀聲名漸起,擁有數千人的劉秀很快就成為了義軍的眼中釘,在叛徒的出賣下,東海軍近五萬人包圍了劉秀的軍隊。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之時。
  竟然陰雲密布,下起了雨,黑暗之中視線不明。
  劉秀趁著這個機會果斷率領著騎兵出擊,在漫天的狂風之中,突襲義軍的兵營。
  震天的呼喊之中,義軍首尾不能相顧,四散奔逃,死傷慘重。
  劉秀當場格殺了東海王,沒有任何人看到,當他殺死東海王時,一點紫星沖到了他的體內。
  一戰擊潰了一支義軍,還格殺了一個反王,這一戰讓劉秀聲名大噪,被朝廷任命為平寇將軍、升爵關內侯,對劉秀勢力來說,還招降了大量的義軍,對劉秀個人來說,成家立業,這一戰都完成了。
  雖然沒有成為執金吾,但卻娶到了陰麗華,人生大願算是完成了一半。
  一躍成為洛陽地位實力較強軍閥之一的劉秀,依舊恪守著之前的道路,他繼續勇猛的作戰,勢力越打越強,個人能力同樣越打越強。
  不僅僅是義軍,諸侯王聯軍同樣如此,在麾下人馬超過三萬時,劉秀就給四位諸侯王去信,言辭懇切的說道:“天子在中央統禦,諸侯王在四邊鎮守,這樣大漢的天命就不會失去。
  現在諸位這樣進逼,是劉氏之間的內耗啊,無論勝敗,劉氏終究是輸了,列祖列宗在上,見到這一幕難道不會垂淚嗎?”
  這封信剛到就直接被丟棄了,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怎麼可能停下,劉秀自然是知道這一點的,但經過這一番說和,在天下之間卻流傳著他忠孝兩全、顧全大局、立誌興漢的名聲。
  劉秀的異軍突起使起義軍進軍關中的願望突然落空,這些沒有根據地的流民武裝的缺陷暴露一空。
  劉秀連續的和義軍組織會戰,熟練的使用了誘敵深入的戰術,雙方之間殺的血肉紛飛,劉秀的勢力受損,但是義軍同樣是連遭重創,最大的三支起義軍都被他打得傷筋動骨。
  劉秀在這過程中,已經爵升列侯。
  但是一個誰都沒想到的轉折點在這個時候到來了,眼見起義軍被劉秀不斷重創,諸侯王聯軍竟然坐不住了,直接越過了虎牢關,進攻劉秀。
  劉氏諸侯王竟然和起義軍聯合起來,進攻一個劉氏宗親!
  這誰能想得到?
  而且朝廷認為經過重創的農民軍已經不能再構成威脅,同樣要求劉秀進攻諸侯王軍,朝廷將諸侯王聯軍斥責為“叛逆”。
  不過對朝廷來說,諸侯王聯軍和農民軍倒的確是沒有什麼區別,這兩撥人進了長安,從皇太後他們開始,王莽他們恐怕沒幾個人能活下來。
  劉秀自然是不會奉詔的,他直接向長安寫下了一封信,“如今賊寇雖然有所疲態,但賊寇宛如火星,這混亂的天下就是乾柴,若是放任,很快就會重新燃起熊熊大火。
  朝廷與諸侯王之間應該通力合作。
  朝廷應該撤銷新政中有關於土地的部分,使天下的豪傑能夠安穩的為朝廷效力。”
  這一番話幾乎稱得上是政治表態,劉秀忐忑不安的等待著長安的消息,這是他為天下的局麵選擇的最好的解決方法,是他對大漢朝境況的最後努力。
  他已經敏銳的察覺到,隨著農民軍漸漸走向衰微,他的軍中同樣開始有異樣的心思,那些先前支持自己的豪強,從思想上倒向了諸侯王軍。
  這是一個極其不好的信號,朝廷武力強大,但是關東豪強合力是勝過關中的,這雙方的大戰,一定異常的激烈,不知道會打成什麼樣子才會結束。
  如果朝廷願意妥協,他就能從中斡旋朝廷和豪強之間的關係,既而平定諸侯王之亂。
  劉秀匆匆回到城中,急聲問道:“聖旨在何處?”
  等到陰麗華將聖旨送來,劉秀連忙打開一看,頓時天暈地旋,王莽厲聲嗬斥了他,說他一個戰將,隻要聽從朝廷之命征戰即可,朝廷大政豈是他可以談論的!
  劉秀從中卻看出了無限的對於劉氏宗親的不信任,朝廷這是懷疑他的用心了。
  聖旨的消息很快就散播了出去,加盟劉秀的豪強見到這麼一封措辭激烈的聖旨,心中徹底的升起了轉投諸侯王軍的想法。
  劉秀對這種情況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他遙望四周,隻覺一陣絕望,這洛陽之地現在是他的困局了,這大漢的天下要如何才能挽救呢?
  朝廷、諸侯王、豪強,都在掘大漢社稷的根基,陰麗華陪在劉秀身邊,望著自己的夫君,一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溫聲道:“良人,天下不為,君可自為!
  天下之間還有忠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關東之地還有列侯,您現在是大豪傑,或許五氏七家都在等著您出現呢?
  誰說不能再興復漢室呢?”
  陰麗華的這一番話,宛如雷霆炸響,宛如清泉直入心間,讓劉秀一個激靈,雖然想要讓五氏七家認可,難如登天但那也好比在這裡宛如坐困囚龍強得多。
  “家有賢妻,秀之福分。”
  劉秀下定了決心。
  ……
  “劉君侯何在,皇太後有聖旨到。”
  “文叔公往五家之地而去了!”
  信使麵色蒼白,山洪耽擱了幾日,竟然找不到正主了。
  ————
  上攬豪傑,奮於河洛,群盜稍平,然諸王陰詭,王莽弄權,竟至分離,慨然曰:“群豎子不足與謀!”
  遂孤身走五州。——《後漢書·光武本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