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關鍵的是,皇帝是個話都說不利索的稚童,皇太後是個不管事的女流,他就算是上報,又上報給誰呢?
  王莽嗎?
  那絕不可能!
  你以為你是洛文王嗎?
  這就是蘭陵蕭這些頂級列侯發自內心的想法,當初王莽給列侯們寫信,表麵上達成了協議,但是實際上王莽覺得這些列侯都是廢物,列侯們同樣覺得王莽不算什麼。
  兩種不同的身份之間可以說是相看兩厭。
  酂侯府中,管事臉色陰沉的匯報道:“君侯,郡中百姓淪為流民的速度變快了許多,而且沖擊官衙的百姓多了許多,甚至還有上千人規模的造反,不過都被崔毅鎮壓了下去,這些普通的百姓和郡中的精兵比起來還是差的太遠了。”
  酂侯緊緊鎖著眉頭郡中義軍蜂起,這可是大事。
  但郡守既然鎮壓了下去,那他也不好直接接管郡中軍務,破開金令是至高的權力,但濫用這種權力,卻會招致朝廷官吏對金令列侯的攻擊。
  酂侯良久才緩緩問道:“難道是因為新政之事?崔毅不是在推廣王莽的新政嗎?去查一查,看看發生了什麼,怎麼會突然有那麼多流民出現。”
  管事領命轉身離開,酂侯握著短劍的手緊緊攥了起來,東海郡是蕭氏的根基之地,如果這裡被流民攻占,蕭氏可能會毀於一旦。
  關東一直都是如此,在漢帝國的地位始終被關中壓製了一頭,通俗的說,漢帝國在關東投入的力量不夠。
  “如果天下疲敝到了這個地步,大漢的天命不會要墜落了吧,到底要如何做才能維持家族的存續呢?
  唉。
  長安才是大漢的中心,如果朝廷在洛陽,有強大的禁軍,家族的壓力就不會這麼大。”
  這不僅僅是酂侯一人的問題,而是所有傳承久遠的列侯家族的問題。
  ……
  流民是會傳染的,流民的數量是呈指數型增長的,往往朝廷還隻以為是數十上百個刁民鬧事時,實際上就已經有無數潛在的人準備亡命了。
  崔毅突如其來的強壓變法,一開始百姓還沒反應過來,傻傻的聽信了官府的話,但是百姓的眼光在挑刺的時候是雪亮的,他們不是傻子,很快就發現了官府的陰謀。
  頓時就有大批的百姓反抗起來征收的胥吏。
  “朝廷上的袞袞諸公都已經有了無數的財資,卻依舊不放過我們手中的這一點!
  他們說盡了好話,卻做盡了壞事。
  朝廷這是不願意給我們活路啊,這樣的朝廷為什麼還要做它的子民?
  我聽說不僅僅東海郡中有天災人禍,大漢的州郡之中都是如此,這難道不是上天在引導我們嗎?
  我們在這裡起事,難道僅僅是我們嗎?
  在漢朝的其他州郡之中,一定同樣有義軍起事!
  漢祚將終,天下皆反!”
  這可不是簡簡單單的農民起義,其中有許多豪強串聯,還有一些鬥爭失敗的豪強和一些對漢朝徹底失望,試圖掀翻漢朝的士人。
  豪強們雖然借著這個機會大肆侵奪土地,但是其中許多人和朝廷同樣不是一條心,因為豪強們可還記得新政就在頭上懸著呢。
  他們的目標是徹底激起民變,然後把矛頭直指朝廷,將黑鍋甩在新政身上,引起造反流民和朝廷之間的對立。
  而且,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種挑動很容易成功,因為無論造反的人有什麼緣由,在朝廷眼中這都是造反的人,造反的流民同樣很清楚這一點,一旦造反就不會管是誰壓迫了他們,最終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朝廷!
  這些豪強則進可以為朝廷剿匪,得到更多的利益,退可以投靠新王,掀翻腐朽的舊王朝,簡直兩頭吃。
  ————
  在漢王朝的歷史上,從漢戾帝的時代開始,總是關東首先爆發民變,並且在漢王朝的歷史上,關東民變的次數遠遠超過關中。
  這並不是因為關東人更喜歡挑戰秩序,而是因為關中得到了更多的資源,社會矛盾相較於關東要小許多。
  筆者從史料之中摘錄了漢王朝的大致財政支出,經過平價購買力的大致計算,漢王朝的人均資源消耗,關中是關東的三倍左右。
  這種幾乎是肉眼可見的不公,導致了關東從權貴到百姓的普遍不滿與不信任。
  長安朝廷在缺乏信任的基礎上推行新政,輕易地野心家所利用,這是西漢末年大亂的導火索之一。——《漢王朝興衰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