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的心態可能是這其中最好的一個,他是真正的人傑。
  見到眾人滿是懊悔的模樣,當即嗬斥道:“都抬起頭來,勝敗乃是兵家常事。
  這世上有多少人沒有經歷過失敗的?
  若是失敗就懊惱,那還怎麼打回來?
  現在所應該想的不是上一次的失敗,而是怎麼在皇帝和諸位公卿的問責之中活下來。
  怎麼讓皇帝和公卿知道,雖然大敗,但不是我皇甫嵩無能,而是太平軍賊首張角太強。”
  皇甫嵩實際上對自己的安全不是太過擔憂。
  在大漢朝,遭到宦官陷害還能去當太守的人,沒有幾個。
  大多數人,甚至即便是三公級別的大臣,比如陳蕃這種名滿天下的人都死了。
  皇甫嵩不僅僅是名滿天下,他打仗的本事是舉朝公認的,這種技術型的人才,總有會有一些特權的。
  尤其是在現在這種情況下,皇帝還沒有蠢到擅殺大將的地步。
  ……
  朝中的情況果然和皇甫嵩預料的差不多,得知他兵敗之後,舉朝震驚,帶著大漢朝最精銳的軍隊,結果竟然敗給了農民軍,這簡直就離譜。
  甚至有皇甫嵩的政敵抓著這一點說他居心叵測,是太平軍的內應。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皇甫嵩不可能用自己一生不敗的名聲去做這些事。
  這對他有什麼好處?
  他在去河北之前,從洛陽殺到南陽,先平定了三河之地的太平軍。
  而且他手握大軍,若是直接攻擊洛陽,那直接就把皇帝和公卿一鍋端了。
  怎麼可能是太平軍的內應。
  洶湧的攻擊向著皇甫嵩湧來,所有人都在對他口誅筆伐,要求嚴懲皇甫嵩但這些攻擊之中,隻說嚴懲,卻幾乎沒有人說要皇甫嵩償命。
  屬於典型的雷聲大,雨點小。
  不僅僅是宮外的朝臣,宮中的宦官同樣如此。
  這群宦官是真的想要殺皇甫嵩,但是太平軍距離洛陽實在是太近了。
  除了皇甫嵩之外朱儁和盧植,一個在南陽,一個在揚州。
  其餘最能打的將領都還在邊郡,數遍洛陽周圍皇甫嵩就是最強的那一個將領。
  他們怎麼敢把皇甫嵩殺掉呢?
  皇甫嵩麵對這種情況,甚至還不慌不忙的上書道:“如今天下社稷板蕩,諸州郡之間不平,若賊首張角聯絡揚州、荊州、豫州、兗州、涼州、幽州、青州等地太平軍,聚集上百萬眾,合攻八關,以朝廷如今的實力,難道能夠守住嗎?
  臣以為是不能的。
  諸州郡之間的豪傑權貴之家,多有為太平軍所破者,募集鄉勇卻不為朝廷所認,於是心生怨憤,指斥朝廷,言‘朝廷不能製賊,又抑我等,此豈非借刀殺人乎?’
  其間波濤,由此可觀之,臣擔憂,若是不及早解除黨錮,放開募集鄉勇,他們會與朝廷離心離德,甚至直接加入太平軍中。
  為今之計,隻有放開士人黨錮,使各州郡之間的豪傑各自率領鄉勇,清剿各地的太平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使太平軍各部之間,不能相連,州為州,郡為郡,乃至於在群縣之間。”
  時移世易,若是在之前,這番話一說,皇甫嵩就可以直接選一個郡去當太守了。
  但是這一次他上書之後,皇帝和公卿先是沉默,然後很快就給予了回應。
  “養寇自重,概莫如是啊。”
  麵對這種情況,皇甫嵩頗有些無奈的嘲諷著自己。
  ————
  “渡口之戰”中禁軍羽林衛的全軍覆沒,導致漢廷中樞遭遇了沉重的打擊,從戰略進攻瞬間轉為防守,這場戰爭的勝負對漢廷來說不算是傷筋動骨,但是遺禍無窮。
  太平軍的領袖張角在獲勝之後進行了一場內部的改製,這場改製使太平軍徹底脫胎換骨,軍事實力極速的膨脹起來,是後續事件所發展的必要條件。
  太平軍與漢廷之間,攻守之勢的逆轉是如此的突然,漢廷的衰落不是平滑的拋物線,而是直直向下。
  這是極其典型的,英雄人物對歷史進程,具有加速作用的體現!——《漢王朝興衰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