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後漢時,有的支脈比主脈還要興盛,導致諸脈之間的關係實在是說不上融洽。
  還有隨著郡望漸漸興起,除了洛氏這種天下獨一份的姓氏之外。
  誰才是姓氏第一的爭論時有發生。
  尤其是臨淄呂和即墨呂,淮陰韓和安陽韓,這兩姓四家之間的高低時不時就被拿出來講一番。
  有些話說得多了,就會傷和氣,這是很正常的行為。
  麵對洛氏就算了,麵對其他家族,誰也不願意做老二,正因為是同宗,那才更要爭個高低上下,這是人之常情。
  就像是現實歷史上的群雄逐鹿前期,所有的戰爭都圍繞著二袁之爭進行,時常有人說若是合力,袁氏早就問鼎了,但事實就是不可能合力。
  無論是手下的勢力,還是兩人之間的個人意願,都注定了二袁之爭是停不下來的。
  除了洛氏之外,沒有任何的家族能改變這種態勢。
  現在朝廷放開限製,青州豪傑紛起,呂氏自然不能落後,一旦落後,不僅僅是要遭遇其他人的圍剿,還要防備自家人的打擊。
  諸州的刺史以及太守接到來自洛陽的詔令之後,終於算是長出一口氣。
  之前除了少數幾家金令列侯外,這些太守根本就沒有資格去征召更多的百姓,隻能以一種保安隊之類的名義去收攏豪傑之士。
  現在朝廷給了旨意後,就可以直接正大光明的去征召這些豪傑之士了。
  隨著朝廷禁令的放開,前往朝廷之中任職的士人卻並不多,主要是世道比較亂,出行遇到的危險增大。
  不如直接留在州郡之間,前往太守的幕府之中任職。
  平日裡被六百石刺史所監管的兩千石太守們,如今算是翻身做主人了。
  作為一郡的最高長官,太守的權力極大,後漢又沒有先漢那麼多的金令列侯,手中軍權一多,刺史不過是監察官而已,這些太守立刻就不將其放在眼中了。
  這些太守有一些人本身就是列侯家族的繼承人,家族世宦兩千石,雖然因為三互法的原因,不能在本郡做太守,但是在本州之中的其他郡做太守,效果是差不多的。
  還能和鄰郡之間的兩千石家族交換政治資源,甚至達成家族之間的聯姻。
  從這之中就能看出先漢和後漢列侯家族的不同了。
  先漢的列侯家族,是特殊的,就算是五姓七家這種豪門,通常會選擇和諸侯王聯姻,或者和長安的經學家族聯姻。
  但是後漢的列侯家族卻不同,除了擁立光武皇帝的少數家族之外,金令一百年都沒有賜下過。
  這與先漢末年的形勢有關。
  當初先漢末年,諸侯王叛亂的緣故,後漢一朝對近支宗親是相當防備的,不過遠支宗親卻因此而得益,近支宗親的封國甚至不如縣侯,那種麵積達到一郡的王國更是基本上消失了。
  在後漢一朝,列侯同樣基本上成為榮譽頭銜,朝廷幾乎沒有封縣侯,能封鄉侯都算是天恩隆重,不要說千戶侯甚至還有百戶侯。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官職的重要性超過了爵位,不過擁有爵位的好處是,可以穩定的拿到兩千石職位。
  ————
  在古代王朝中,為地方施加權力總被視作混亂的開始,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倒果為因,為地方施加權力是混亂的結果,而不是原因,隻有在中央朝廷不能再通過自身解決局麵時,才會為地方賦予權力。
  為地方不是毀滅的開始在西漢王朝時期,幾位皇帝都出色的解決了地方諸侯權力過大的問題,保證了國家的穩定,將漢王朝衰亡的原因僅僅歸結於加強地方的權力是不正確的。
  筆者將在後續的篇章中通過太平起義的經歷,對漢王朝衰亡的諸多因素一一講解。——《漢王朝興衰史》
   感謝行情步雨大佬的盟主打賞。
   給自己一點壓力,三天之內,多寫一更出來加更,加更會以二合一大章的形式發出來,更三章的話,均訂會掉。
   三國篇會慢慢寫,東漢沒寫,有好多東西要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