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天下人,婦人心!(2 / 2)

  那是予所不敢想象的!

  靈帝願意自縊這大概是他此生所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

  天一道主有大功於天下,為漢室除去了一大害,若不是天一道主出手,這漢室天下真的就要徹底皇統斷絕了!

  又如何僅僅是皇統呢?

  爾等這些公卿大臣,難道忘記了秦末以及先漢末年的大亂了嗎?

  若是忘了就看看關東的景象吧,看看那些群起的盜賊是如何做的,予以為,爾等都應該跪在這裡,為天一道主叩首以謝!”

  何皇後這一番話,簡直讓所有人心中都炸裂,聽著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怎麼幾乎掀翻漢室的人,還成了漢室的功臣,攻破洛陽的人還成了他們這些人的恩人?

  而且就在這裡冠冕堂皇的說靈帝是自縊,的確是自縊,史書上也一定會這麼記載,但問題是到底怎麼回事,伱自己心裡沒數嗎?

  張角就算是誅除獨夫,有功於諸夏,但他是漢逆這件事,那是板上釘釘的,就算是史家記史,最多把賊、寇、盜這些負麵字眼刪掉,但是一個逆字,無論誰來都得記上,這就叫做公正。

  這何皇後為了舔太平軍,也實在是太能扯了,真是個心狠手辣的毒婦啊!

  張燕和管亥對視兩眼,幾人眼中都有笑意,紛紛站到何皇後身旁,高聲道:“皇後真是深明大義啊,挽救天下,這正是道主所願,沒想到最明白道主心思的竟然是一介女流。”

  一聽到張燕六人說話,何皇後心中就是一喜,這下穩了,至少短時間之內這些太平軍一定會保護自己,隻要自己能交好這些人,讓這些太平軍從漢逆歸義,未必不能再重新建立皇統。

  這世上從來都沒有一成不變的身份,接受招安的起義軍比比皆是。

  隻要能把靈帝打在獨夫的恥辱柱上,再把靈帝的死因歸咎於自縊以謝天下,那麼太平軍之前所做過的那些事都不是問題。

  清君側難道也有錯嗎?

  當年禍亂天下的十常侍,掀起黨錮的十常侍,是不是太平軍親自誅滅呢?

  隻不過是誅滅過程中,又發現了一些餘黨潛藏在士人之中,所以多殺了一些而已,況且有一些士人還能背上惡謚,這難道還有人能說殺的不對嗎?

  這下既有大義,又有刀劍,就算是再不願意也得跪了,在北宮墻下,淩亂的跪下了一大片人,還不住有叩謝之聲。

  這不是在叩謝張角,而是屈從於何皇後和太平軍聯手所打造出來的形勢,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被何皇後抓住機會先聲奪人,拿到了洛陽局勢的先手主導權。

  不過許多人並沒有放棄,先贏不算贏,笑到最後才算贏。

  現在太平軍渠帥能站在何皇後一方,之後未必不能站在他們這一方。

  畢竟一個深宮之中的前皇後而已,能給的東西難道還能有他們這些人多嗎?

  稍傾,眾人紛紛站起之後,有人想要離開了,於是徑直問道:“皇後、諸位大帥,可還有要事,若是無事,應該回家了。”

  何皇後眼見形勢一片大好,眼底帶笑,但是臉上依舊嚴肅道:“予第一句話便是商議道主的安葬之事,如今靈帝不能名列宗廟,自然不能葬入帝陵之中。

  帝陵乃是我漢家關鍵所在,既然靈帝不能入內,予以為便將道主安葬在其中,這帝陵倒是正符合道主的身份。”

  轟!

  前麵的那些話,所有人都忍住了,但是這句話一出,頓時就有人炸鍋了,“皇後,你瘋了!”

  這種汙言穢語竟然直接在宮墻之下出現,可想而知這些人心中的情緒到底是炸裂到了什麼地步。

  尤其是那些比較沉不住氣的年輕士子,直接就指斥起來,那些比較年老的人眼中卻帶著笑,果然還是他們所熟悉的那個女人,雖然有些小聰明,但是關鍵時刻不行。

  前麵的大好局勢,都被這最後的敗筆所毀掉了,就這個政治水平,之後想要玩死她,輕而易舉,既然如此,那就不在這裡直接和她針鋒相對了。

  畢竟現在她手裡還握著刀子。

  果然不出這些老狐貍所料,何皇後當即命人將出言辱罵的幾個士子拖出去殺死,隨著幾聲慘叫,頓時安靜下來,有人噤若寒蟬,有人卻老神自在。

  張燕等人也被何皇後的話所震撼,這個女人真是個瘋子,連忙說道:“道主生前說過,他的願望就是燒成灰燼,然後將骨灰撒入洛水之中,他想要魂靈永遠的留在神河之中。”

  何皇後心中極其的懊惱在眾人突然爆發的時候,她就知道自己走了一步昏招。

  現在又聽到這幾個渠帥所說,更是懊惱起來,抱了千萬個小心,誰知道在最後的時候沒繃住。

  本來大好的局麵,結果現在又橫生變故,但是現在想這些已經沒有用了,她隻能強裝笑容的說道:“予本來以為隻有帝陵才能匹配道主的身份,是予考慮不周了,沒想到道主自己竟然已經有了想法。

  葬入洛水,這需要舉行祭祀,取得洛水之神的認可,予這就去準備,為道主安,便先停靈在禁中吧。”

  ————

  孝靈皇後,本屠家女,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以容姿進國母,性嫉善妒,後宮震撼,既未諫君,亦未教子,縱容親戚,漢之衰亡,亦有其因,故母儀不可不慎也。——《後漢書·外戚傳》

   推薦一本好兄弟的書~

    《大明:親王下西洋》

    簡介:下麵有請——

    尊貴的漢王稱號所有者,海上絲綢之路領航員,漢語言文學推廣大使……

    啊?

    太含蓄?

    或者我還被人稱之為:文藝復興的送葬者,踏洋而來的上帝之鞭……

    我叫朱高煦,大明永樂皇帝第二子。

    鄭和下西洋?

    不!

    現在是親王下西洋!

    下麵是傳送門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