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支線劇情醫聖,結束!(2 / 2)

  華佗眼中閃爍著光,他低聲將自己的想法對三人道出,包括洛璿在內的三人皆是震驚莫名。

  洛璿好像第一次認識到華佗這個人,滿眼都是難以置信。

  開顱?

  是華佗瘋了,還是曹操瘋了?

  就算是真的能治好頭風,曹操也不可能接受開顱啊,萬一失敗了呢?

  洛璿知道華佗一直都在研究這種開膛破肚的外科醫術,麻沸散就是為了這種醫術而準備的。

  單論這一道上的造詣,洛璿比華佗高,因為洛璿是真的開過膛破過肚,研究過人體構造的,而且還不止一個人。

  即便是這樣,洛璿也不敢給病人開膛破肚。

  他給活人開膛破肚,就算是後麵全部歸位,縫合如初,但最後大多數的病人還是會一天天的衰敗下去,流膿死去。

  隻有少數敗火的藥材能克製住這種流膿。

  若是在手臂或者肚子上這種地方,洛璿可能還敢試試,但是腦袋,那真的是去玩命了。

  但華佗滿眼都是那種興奮的光,低聲道:“公子,之前的交流,我知道您是這方麵的大師,我來施用麻沸散,您來開刀,我們一定能成功。”

  洛璿根本就沒接這個話茬,轉而對張仲景說道:“仲景先生,先為曹公配一些藥吧,緩解一下頭疼的癥狀。

  待曹公狀況緩解一些後,便將在下之前的想法告知曹公,在下就先走了,瘟疫之事,事關重大,不能拖延。

  元化先生,即便是要為曹公開顱,此事亦需要細細思量,一旦有了差錯,便是死無葬身之地。

  現在瘟疫橫行,曹公身體並無大礙,還是先行處理瘟疫之事為好,待瘟疫處理完畢之後,再做思量。”

  洛璿既然這麼說了,華佗也隻能暫且悻悻作罷,但他並沒有放棄,他對醫術上的追求就是完成這種外科醫術。

  ……

  洛璿在士卒的帶領下,離開了曹軍大營,走到了真正的汝南郡中。

  這一場瘟疫有多嚴重呢?

  洛璿走到哪裡,哪裡就能夠聽到重重地咳嗽聲。

  從洛璿離開曹軍大營起,他已經見到了不知道多少火燒的痕跡,在痕跡之下則是一堆堆的灰燼。

  那是因為瘟疫死去的人,被集中到了一起,然後一把火將一切都燒盡。

  在土葬的年代中,這種將人一把火燒盡的方式,隻能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使用。

  洛璿腳步落下,一片片白色的骨塵揚起,很多都是一戶人家全部死在了瘟疫之中。

  他抬眼望去,帶著燒焦味道的略惡心的肉味在微風之下,吹進了他的鼻翼之中。

  滾滾的濃煙升起,不住的向他這一邊傳來,在那濃煙之下,同樣是一具具屍體漸漸消失在大火之中。

  感染瘟疫,然後奄奄一息,既而死亡,燒成灰燼,這就是如今正在瘟疫中的人。

  洛璿在城中漫步,他走到了一條小巷之中,在道路的兩側全部都是乞丐。

  這些乞丐平日裡本就吃不飽穿不暖,身體素質很差,麵對瘟疫自然是躲不過去,一個個在街邊哀嚎著。

  洛璿站在巷口,抬眼望去,地上是一層黃土,上麵還混雜著泥水,兩側則是極其破敗的木質房屋以及一些簡陋的茅草屋。

  衛生條件自然是很差,這樣的地方最是容易滋生瘟疫,在如今這樣的大災之下,更是瘟疫叢生之地。

  在墻根底下,僅僅一眼看去就有四五十個乞丐,從比較年老的乞丐到比較年幼的乞丐都有。

  身上都破破爛爛的,滿是汙垢,僅僅靠近就有沖天的味道傳來。

  洛璿身著乾凈整潔的素服出現在這裡,完全不是一種畫風。

  正常來說洛璿來到這裡是相當危險的。

  乞丐是一種相當危險的生物。

  大多數人還不等淪為乞丐就已經造反,畢竟都要做乞丐了,為什麼不乾脆殺官造反呢?

  那些反抗的人,或者被招安有了官身,或者失敗被殺。

  他們淪落為乞丐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當徹底淪落成乞丐後,就要對其中的大多數收起憐憫之心。

  否則結局一定是悲慘至極。

  現在來到這裡的,若不是洛璿,而是其他沒有什麼還手之力的人,現在恐怕已經遭遇了不幸。

  洛璿麵無表情的將一個手持棍棒試圖襲擊自己的乞丐一腳踹倒在地上,感慨道:“既然從瘟疫中幸存下來,又為什麼要來自己找死呢?”

  說罷順手從旁邊取過一根木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走到在地上痛苦挪動的乞丐麵前,高高舉起木棍,那乞丐驚恐道:“饒命!公子饒命!”

  洛氏子有最博愛的胸懷,洛璿願意為了天下蒼生而冒著生死的風險,深入瘟疫之中。

  洛氏子亦有最強硬的手段,從不濫施憐憫之心。

  洛璿沒有砸下去而是重重地戳了下去,他眼神之中沒有什麼殺意,隻是單純的認真而已。

  他將木棍直直的插在了乞丐的胸口,那胸口最硬的骨頭直接被他用木棍這種鈍器穿透。

  淒厲的慘叫聲響起,那乞丐腳不住的抽搐,鼻涕眼淚縱橫交錯的死去。

  洛璿拍拍手,所有的乞丐都驚恐的望向他,“現在可以好好看看瘟疫究竟是因何而起了。

  現在將你們這一個幫派的所有人都叫來。

  我叫洛璿,是個醫術很高明的醫者,看我眉心的聖痕,我是素王後裔,不會說謊。”

  作為洛氏子洛璿當然曾經在世間遊歷,對這些生存在城池黑暗處的人亦有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