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大雪滿弓刀,公孫夜遁逃!(1 / 2)

  第721章 大雪滿弓刀,公孫夜遁逃!

  復仇!

  這世上能有多少事,比兒子為父親復仇更加重要呢?

  如今的世道,即便是效忠的君主殺死了自己父親,做兒子也要刺君復仇的。

  這就叫做孝!

  當袁紹在所有人的麵前,親口說出願意為劉申主持公道,向公孫瓚復仇的那一刻,劉申就沒有別的選擇。

  他隻能同意。

  他必須同意!

  否則這天下間,就沒有他的存身之處,青史之上,他就要背上不孝的罵名。

  況且。

  劉申抬頭仰望著那個威風凜凜的袁本初,為什麼要拒絕呢?

  袁本初望著劉申的眼神,他從上首走下來,手中持著一把匕首,將綁縛劉申的繩索割開,用力拍了拍劉申的肩膀。

  劉申半跪於地,頭顱深深地低下,語氣中帶著無限的遺憾和痛苦道:“袁公高義,申無以為報,無以為報啊。

  還請袁公發兵,為我父報仇雪恨,申願獻幽州於袁公。”

  袁紹將手中的匕首放在劉申手中,然後將他的手指一根根包在匕首手柄上。

  那冰涼的觸感瞬間從手心傳到了心頭。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袁紹輕聲說著:“本將軍不知道伯安公是如何為大漢殉葬,但公孫瓚的頭顱會由少君你用這把匕首割下來,祭奠伯安公的在天之靈。”

  說罷又轉向河北眾人說道:“諸位,我等自鄴城千裡而來幽州是因為什麼?

  是因為當初公孫瓚攻打河北。

  如今公孫瓚襲殺伯安公,天下人震怒啊,誰還能忍受這樣的人存活在世上呢?

  我袁紹,因為先祖的些許成就而得到了諸位的襄助。

  我這樣的人,該要成就什麼樣的大業才能對得起先祖之不屑呢?

  數十年而來,我未能找到答案,但此刻,我隻有一個想法,那便是讓公孫瓚這樣的人付出代價。

  我袁紹,不願意和公孫瓚共立於一片青天之下。

  不願意與公孫瓚同為諸侯之列。

  天下人應當見到,公孫瓚這種不仁不義之人,應當有悲慘的下場,諸位以為然否?”

  河北眾皆理所應當的點頭齊聲道:“然也!”

  伴隨著這齊齊應和之聲,袁紹朗聲道:“升起旗幟,整頓軍備,再進幽州,誅殺公孫瓚,為伯安公復仇,安撫幽州士民,使幽州清平安定。”

  “喏!”

  ……

  薊城。

  公孫瓚騎在高頭大馬上,滿眼笑意的望著這座千年北境核心,在被劉虞占據了長久時間後,終於再次迎來了自己的入主。

  他即將成為整個幽州毫無爭議的主宰,成為牧守幽州的最高軍政領袖,幽州牧。

  這個他所念念不忘的職位。

  誌得意滿的公孫瓚,沒有見到幾乎所有的幽州士人都對他眼底暗藏憤怒,襲殺劉虞幾乎使公孫瓚失盡了幽州人心。

  公孫瓚他沒有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幽州牧這個職位,不是君主位置,隻能在有限的繼承人裡麵選擇。

  譬如劉辯死去之後,隻能選擇劉協上位。

  幽州牧這是一個任何有聲望的人都可以擔任的官職而已。

  幽州士民不是非要在劉虞和他公孫瓚之間選擇一個人來充當幽州牧。

  在廣闊的幽州之外,還有無數聲望卓著的人可以來擔任幽州牧。

  比如之前為敵的袁紹!

  鼠目寸光的公孫瓚根本就看不到這一點,還在這裡洋洋得意於自己算計襲殺劉虞之事。

  公孫瓚正要往最城中而去,便見到麾下校尉狂奔而來,滿臉驚慌道:“主公,袁紹率河北軍回返。

  劉虞的兒子劉申在袁紹軍中,說是要為劉申報仇,這可怎麼辦啊?”

  公孫瓚臉色變了幾變,他和袁紹間的勾當,屬於心照不宣,說出去也沒人信。

  周圍人皆望向他,眼中神色各異,公孫瓚心一沉,而後昂然道:“區區袁紹,吾有幽州鐵騎,又有何懼哉?

  隨我迎敵!”

  幽州眾人本以為公孫瓚能說出什麼話來,卻萬萬沒想到公孫瓚會說出一番廢話。

  幽州鐵騎能不能打得過袁紹,自己心裡沒有數嗎?

  ……

  待兩軍相接,旌旗蔽空,戰兵橫連,人馬嘶吼間,烈烈風聲,凜凜寒意自兵鋒之上而來。

  公孫瓚立刻策馬而前,他身後的披風伴隨著幽州之上的烈風而飄起,身形高大偉岸,向袁紹高聲怒道:“袁本初,我割讓幽州三郡給你,你退兵離開幽州,如何現在背信棄義而返呢?”

  袁紹同樣策馬而前,聽到公孫瓚所說,當即大聲道:“公孫伯圭,伱這番言語實在是可笑至極啊。

  區區幽州三郡的土地難道就能夠比得上仁義道德嗎?

  我袁紹生在天地之間,乃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難道會為了權勢富貴而丟掉自己的原則嗎?

  你無辜襲殺了伯安公,簡直駭人聽聞,若是和你這樣的人相約,豈不是丟了我袁紹的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