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君子之國也!(2 / 2)

  洛襄拱手屈身肅然道:“伯父,河北一脈,仕趙而趙亡,降魏而魏敗,鄴城立基,北遷邯鄲,又倉皇西逃,歸洛陽,退長安,進則被疑串聯河北之業,退則暗嘲辜負先祖之名,祖父困守長安,雨落而終,袁將軍亦歸天,汝南袁氏,唯餘一九歲稚童,曹氏終鬆鉗製,袁氏之厚恩,報盡也,魏帝詢侄可願為舍人,侄猶疑,至昭城聞族中之大業,魏國洛氏,無名姓之族,長安洛陽,傷心地也,再不願復見,還請伯父允侄隨家族北遷。”

  洛襄之字句,哀傷悲戚,至末翼,幾乎是字字泣血,洛燕分支確實不同,官渡一敗勢難回,自此而後,隻剩下隨波逐流,生死具有定,半點不由人。

  洛諶還能如何呢隻能答應洛襄的請求,洛希和洛原眼中帶著艷羨,卻知道他們這兩脈不可能遷走。

  兩脈人丁都不旺,洛齊一脈是單傳,整個漢國高層中,皆是人丁稀少,盡是老來得子,似乎祖輩將氣運奪盡,於是子嗣皆艱難。

  洛諶送走最後這幾人,看著他們隱沒在寒雪中,隻留下幾處馬蹄的痕跡回城去侍候父親洛晉,卻見父親臉色蒼白的不對勁,頓時恐懼升上了心頭,那個念頭不可抑製的在腦海中閃現。

  洛晉躺在床榻上,等著洛諶回來,當他見到洛諶後,帶著深深的失落道:“阿諶,素王真的沒有出現。”

  洛諶重重握住父親乾枯冰涼的手,泣聲道:“父親堅持住。”

  洛晉搖搖頭道:“長輩兄弟俱亡,當你叔父薨逝消息傳來時,為父就知道,這世間已經無甚可留戀之物。

  況且為父這身殘軀北上,不過是給小輩添麻煩而已,死於昭城,葬於澤國,這是幸運之事。

  這幾日為父又在想,北遷遼東,或許是為父這一生所做的最正確的決定,那裡才是能讓家族永存之所在。

  伱帶著傳承戒指將所需材料備好,而後與敢戰士前往遼東,遼東諸山脈環繞,你一直往北走,尋找易守難攻之地、適合建城之地、山川形勝之地,在那裡建造城池,不必太大,能居住萬人即可,日後再慢慢擴建。

  待在遼東,不要遷回中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直到素王老祖歸來,如果天下有變,可以遣一二子弟進中原,如此應當可保家族不失。”

  父子二人皆未曾提起胡運昌盛的讖語,洛晉所說的未來都是在洛氏渡盡劫波後,至於劫波後的洛氏會如何,不知道。

  洛諶緩緩步出房間站在屋簷下,束手而立,眼前是白雪皚皚的昭城,耳邊是父親最後的遺言在回蕩,“我這一生,生於昭城,以嫡長承襲公位,天子不存,姑母為我加冕,天下亂序,數十年來,戰戰兢兢,未有寸功,不見尺績,幸甚亦無錯過,及至末年,竟得噩耗,為族人求一生路,希冀百千年後,能得善言,唯此而已。”

  洛氏傳一千三百多年,五十代人,類似洛晉這樣的家主何其多也?

  人活在世上,為自己,為祖宗,為後人。

  自古以來有所作為的君王,最怕便是人亡政息,那代表著他一生都被否定。

  洛諶知道父親這一生最重要的決定就是將家族遷往遼東,後世對父親的評價便在於此。

  世人大多好虛貶實,口盛之人天縱,實乾之輩落塵,洛諶緊握手掌,心中盤桓著往後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