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慕容恪和慕容垂
  天漸漸有些冷了。
  但沒有往年冷。
  如今天下的大城中,薊城是最靠北的一座,背靠著燕山,帶著荒蕪的味道。
  但沒人能忽視這裡,在數百年前,這裡是姬姓燕氏的國都,在數百年後,這裡先後是燕氏和慕容氏的國都,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名字叫做燕。
  漢末燕國憑借這百多年來的悍勇為天下先,使燕國成為秦晉齊楚外的又一個天下人心中的頂級王號,超越了韓趙。
  若論薊城中的政治中心,表麵上自然是皇宮,但實際上是太原王慕容恪的王府。
  在剛剛新皇帝繼位時,先帝留下的旨意是“司徒、司空、錄尚書事”的輔政大臣,但是在繼位後,鏟除了另外一位陰謀作亂的輔政大臣後,慕容恪就總攝朝政了。
  在對漢國、以及最重要的魏國河東戰事頻頻立功後,現在的慕容恪是“太尉、大將軍、司徒、司空、錄尚書事、都督內外諸軍事”。
  他基本上在官職方麵已經走到了頂,但即便如此,他依舊恭謹的對待小皇帝,這種態度在燕國中簡直就是一股清流,被燕國人甚至其他國家的人稱為“小文王”。
  這正是魏國準備用反間計的前提因素,慕容恪和皇帝之間的關係確實很微妙,連續不斷的篡權奪位已經讓如今這個天下的政治信任跌到了一個極其嚴重的程度。
  漢朝三百年所建立的互信機製,基本上損失殆盡,洛氏離開中原之後,就連最後的保險絲也沒有了,以前天下還有一個能被信任的人,那就是代代累計有一千四百年聲望的昭公,但現在這個人也沒了。
  太原王府,裝飾並不如何的豪華,就是非常正常的王府,尤其是和燕國其他的貴族相比,慕容恪這樣位高權重的王,居住的在很多人來說,甚至有些寒酸。
  慕容恪自己不這樣認為,他覺得自己的生活條件已經非常好。
  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他都是一個相當完美的人,打仗幾乎無敵,至今為止除了小規模戰鬥有失敗,大的戰役還沒有敗績,現在燕國能以一國之力威壓魏漢兩國就是他的功勞,如果按照係統評定,他絕對是軍事三90以上的天才人物。
  最強悍的是,他在文治方麵也很強,在私德方麵也基本上沒有缺點,有這樣的人統治燕國,燕國能蒸蒸日上也就不算是奇怪。
  就連洛有之這種眼高過頂的人也對慕容恪評價很高,說他是上馬為帥,下馬為相的人傑。
  不過洛有之認為慕容恪唯一的缺點就是對下有些太過於寬容,這和洛有之的認知是不同的,他屬於對下比較嚴厲的那種人。
  縱然夜色漸漸籠罩,但慕容恪的書房中,依舊是燈火燭亮,他依舊在處理朝政,一直如此,尤其是發生了魏國之事後,他第一時間就將慕容垂召回來。
  第二日,天亮後,慕容垂和他的親信皆來到他的府上,這些人都是從太原王國而來,那裡是慕容恪的封國,太原郡王則是慕容恪的完整封號。
  慕容垂和慕容恪一母同胞的兄弟,都是高氏所生的兒子,慕容垂是燕國皇室中,唯一一個真正和慕容恪有血緣關係的人。
  慕容恪對自己的這個弟弟一直以來都很是關注,但真正讓他驚為天人的還是第三次河東之戰,年僅十三歲的慕容垂,勇猛無比,而且小小年紀就能指揮一支千人的軍隊作戰,對戰場的嗅覺簡直如同天生戰神一般。
  這讓他起了重點培養慕容垂的心思,甚至是培養慕容垂做自己接班人,以便在自己死後,能夠讓燕國繼續昌盛下去。
  幾人進了王府後,就按次坐下。
  慕容恪先發問道:“七弟,晉陽如何?”
  晉陽一直都是並州的關鍵城池,是太原郡的郡治,再往前,那裡是邦周趙國等的起家之地,位於兩個盆地之間,乃是位置要沖,左側是太行山,右側是呂梁山,還有汾河穿過,實在是上好的建都之處。
  唯一的問題就是,河東不在燕國手中,這導致晉陽距離前線太近。
  慕容垂抱拳道:“兄長,晉陽如今人口眾多,前些年遷徙的人口已經逐漸讓並州繁華起來,按照您的要求,在晉陽營造了一些行宮,還有官衙,不過兄長,您又不再晉陽主政,為什麼要在晉陽做這些事呢?”
  慕容恪解釋道:“如今我大燕都薊城,但這不過是權宜之計,這裡實際上是不能作為一個大帝國都城的,位置實在是過於的偏遠,土地也不是特別的肥沃,我大燕若是想要爭雄天下,那就遲早要遷都,而晉陽就是為兄為我大燕選擇的新國都之地。”
  慕容垂聞言更是奇怪,他年紀小,對政治又不是特別懂,但耳濡目染還是知道一些事的,疑惑的問道:“若是想要遷都,那為什麼進攻漢國,然後將國都遷徙到鄴城或者邯鄲呢?
  弟弟雖然年紀小,但也知道鄴城和邯鄲是河北大城,曾經都是大國的都城,在當今世上也是最繁華的城池之一。”
  慕容恪望了慕容垂一眼,笑著道:“既然今日你問了,那為兄就給你好好講一下,為兄為什麼要這麼做,你要記住,遷都不僅僅是選擇都城的問題,它實際上是伱選擇了一種未來國家的發展方向。
  我大燕當初從遼東遷都到薊城,這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