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出發,南下(1 / 1)

第三天。   天氣算不得多好。   許久未下的雪,又開始從灰蒙蒙的天上落了下來。   此時,蓮花縣城裡的大部分百姓,在天還未亮時,就已經在屋內,朝著門外翹首以盼。   “來了!”。一名普通百姓輕聲歡呼一聲。   隨後,整齊的馬蹄以及步伐聲,從縣衙那邊傳了出來。   旋即,越來越近。   當先騎馬走出的,便是一臉慵懶之色的路遠。   在他身側,則是天興軍參事李奇,不斷的朝著各處房屋冒出了頭的百姓微笑拱手。   他們身後,跟著十餘騎馬的卒長伍長。   接下來,是兩千餘兵卒,穿著棉衣以及厚厚的草鞋,整整齊齊的排好了隊,小跑而出。   蓮花縣城,受到襲擊,連縣令和守城的大人都跑了,這一舉動,寒了城裡所有百姓的心。   是以,許多城裡的年輕漢子,自告奮勇,並且自帶糧食,加入了路遠的這支軍旅。   整支軍旅,擴充到了近三千人。   他們每個人,都綁著一個近二十斤重的布袋子綁在身上。   這些布袋子裡,裝滿了這些天製作好的米餅以及烘乾了的臘肉。   此次,是南下牧洲,行軍千裡,為了避開官府,必不可能行官道,一定是走小路,甚至要翻山越嶺。   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在行軍中生火做飯,留下痕跡。   是以,這些掏出來就可以吃的米餅和臘肉,容易保存不腐壞,是行軍最適合的食物。   眾多兵卒,麵上都是一片興奮之色。   站在屋子內的有些人,從那些跑出來的卒子裡認出自家人,都是含著淚在與之揮手。   他們皆不敢上前。   雖是對朝廷寒了心,但若光明正大的出去相送,落下把柄,指不定會遭惹上大麻煩。   所以一個個與路過房屋的親人,隔空做著送別。   待到近三千卒子行出南城門,已經在城門口等著的陳員外,朝著那向前並未停下的路遠深深鞠了一躬,而後高聲道:   “我陳家,祝路大人,前途無量,凱旋歸來!盡復幽州!”。   他早已把所有親戚,分別安置在各處,連他自己,待會也會離開,所以根本不怕留下什麼把柄,去擔心朝廷尋他。   而且朝廷若真要找,應該去先找蓮花縣城棄城逃跑的縣令等人才是。   所以此時,毫無顧忌,高聲向著路遠恭賀。   路遠隻是擺了擺手,並未停下一分,駕著馬,帶著兩千旅卒,出了南城門,向著還在下雪的白茫茫天際行去。   ......   幽州,致遠府衙。   身穿官袍的中年,端坐在府衙大堂。   其身側,坐著一名身著精鐵甲胄,看起來威武不凡的武將。   此時,一名信使,躬身向高堂之上人報告:   “知府大人,郡守大人,據探使來報,蓮花縣城那支天興亂軍旅部,已於今晨離開。”。   那官袍中年點了點頭,便揮手讓信使下去了。   從徽州來的天興軍趙虎那支旅部,在致遠府作惡近半年之久,數個縣城遭了殃,他作為致遠府知府,自然是頭疼無比。   但他未有兵權在手,即便想做什麼,也無法去做。   隻能時刻關注著對方的動向。   自前些日子,蓮花縣城傳出那支亂軍內亂的消息後,他更是極其關注。   轉頭看向旁邊這位,駐守致遠府的鎮守大人,道:   “魏大人,那支天興軍亂匪,據說內亂後,精兵已是死絕,連那趙虎的人頭都被割了下來。   如今,必然是戰力大減,魏大人不如趁此良機,調兵追擊,必能殺他個措手不及。   若是能把那匪首斬殺,便是大功一件啊!”。   那被稱作魏大人之軍官,不為所動,淡淡的道:   “知府大人此言差矣,這支亂軍,雖經內亂,但戰力,卻未必就有削減。   那新的亂匪頭子,能誅趙虎,豈是等閑,更是有聽說,此人力可搬山。   有此等強人坐鎮,那支亂軍還在蓮花縣城招攬了不少居民充作軍卒,此時,怕正是士氣大振。   我若派兵前去,不說能不能狙擊對方,就算能,怕也得消耗不少兵力。   若是如此,讓本就被調走了兵力的致遠府守備力量,再度削弱,但凡有個閃失,那這罪,可比這功勞,要大的多。   不知,到時,知府大人,可願與我一起擔這罪責?”。   致遠府知府,見旁邊之人,對自己的建議完全置之不理,心裡極是不愉。   致遠府被亂匪肆虐,這樣的罪,朝廷裡但凡有人參他,必會讓他前途盡失。   他先前就有數次提議,讓這位出兵,平了那趙虎,但皆被對方拒絕。   此時,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對方再次以同樣的理由拒絕,讓他更是不快。   但他一個知府,也無權對鎮守在這裡的這位魏大人發號什麼施令。   所以隻能把怒火發泄到那些蓮花縣城之百姓身上,恨恨的道:   “蓮花縣那些泥腿子,竟敢資助亂軍,這等殺頭大罪,吾絕不會輕饒他們,必會參上一本!”。   聽得此言,那魏大人,已是目露鄙夷之色道:   “殺頭大罪?那蓮花縣城的縣令縣尉,還有駐守之將,棄城不守,臨陣脫逃,哪個不是誅九族的大罪?   那天興軍亂旅,在蓮花縣城這段時間,怕是得到了半數百姓的資助,若都要計較,莫非是要把城屠了?   到時候,讓百姓對我大乾更加怨言,徹底倒向亂軍一方?”。   致遠府知府,再次被對方駁斥,麵子上已是完全掛不住,聲音都提高了些:   “魏大人,難道就這般放任這支亂旅離開?什麼都不做?   我致遠府數個縣城,都被這支亂旅攻陷,你之職責,便是駐守致遠府,若朝廷要論罪,你的罪責,未必就比我小了!”   “失城之罪,遠大於失職,再說,無須我等做任何事,這支亂旅,已是自走取死之道。”。   “哦??”。   “南下牧州,跨越三州,千裡之地,兩千餘亂卒,絕不可能不留下任何痕跡。   到時,各州駐守之將,哪個不是上萬兵卒,兵力充沛。定不會放過此等很明顯是沖著牧洲那位而去的亂旅。   你說,這區區兩千亂旅,如何不是走的取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