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太陽緩緩升起。 鎮軍將軍營地。 大帳內。 跪在地上的老奴,依然是頭嗑在地上,一動未動。 須發皆白的鎮軍將軍封以嶽,視線依然在地上那具年輕的屍體上。 直到,大帳外,一縷微光順著帳簾照了進來。 老將軍,目中現出一絲波動。 深深的看了眼平躺在地上的麵容後,便抬起了頭,緩緩站起了身。 朝著帳營內,那兵器架上,橫放著的一把,銀色刀身的偃月刀,走去。 單手抓起偃月刀,麵上表情有一絲不受控製,虎目圓睜,抬起偃月刀向下用力爆砍。 兵器架,自上而下,瞬間被劈成兩半。 偃月刀砸在兵器架下方墊著的一塊大理石板上,石板“啪”的一聲爆碎。 碎石片飛濺,砸的桌凳移位。 旋即,手持偃月刀,大跨步的向營帳外走去。 跪在地上的老奴,也從地上站了起來。 腳下有些踉蹌的,跟在了已經出了大帳的鎮軍將軍後邊。 看著眼前,依然高大魁梧的身影。 他眼中淚光轉動。 老爺,還未老! 依如當年那般。 戰無不勝! ...... 天色已然大亮。 路遠帶領的兩千餘旅卒,已是走到了一處平坦之地。 不過,他們今日,隻走了昨日三分之一不到的行程。 在他們身後,那還剩千餘的官兵,退去之後,又折返了回來。 這些官兵不與他們正麵交戰。 而是不時佯裝進攻,或者在遠處用弓箭進行騷擾。 似乎是想要阻止他們前行。 這事看起來不尋常。 應是這些官兵在拖緩他們的行軍速度,想要等得大軍支援。 因此,昨日整個旅卒都是徹夜趕路。 此地,遠眺,便是已經可以看到,一片山巒之地。 翻過那片連綿的山脈,便是到了雲州之地。 到時候,可以借助山脈地勢,躲避可能出現的更多的官兵的圍攻。 這些幽州的鎮守之兵,沒有調令,一般也不能離開幽州。 隻要進入前方山地,便能徹底擺脫這些官兵。 ...... “噠噠噠~!”。 一陣密集的鐵蹄踏地的聲音。 李奇轉頭一看,正看見那極遠處,近千匹鐵蹄戰馬,朝著他們直奔而來。 他不由麵色一凝! 千匹戰馬,這怕是把一個鎮守軍的戰馬都給牽了出來! 戰馬上,也必然個個都是精兵! 這支鎮守軍,擺明了,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留出他們! 待得近了,他看清楚那戰馬上之人,舉著的那個印著“封”字的旗幟,心裡更是翻了浪。 原來是他! 封以嶽! 此次鎮守幽州與定州邊界的鎮軍將軍,竟然是他! 在李奇心裡翻濤駭浪之時,須發皆白,身高九尺的鎮軍將軍,已是駕馭著戰馬,當先一人,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嗡~!”。 偃月刀,帶著呼嘯聲,向前一揮,指著這支天興軍旅部中騎馬的十餘人大喝: “路旅帥何在!”。 路遠聽得聲音,正要從卒子中走出。 比他更靠近的李奇卻先行一步,策馬上前,朝著那手拿偃月刀之人拱手道: “封老將軍。”。 李奇的老師,也就是現在牧州那位,當年在朝廷為官時,與這封以嶽有些交集,他跟著老師,也與對方有數麵之緣。 此刻,李奇上前,便是想與對方談判一番。 鎮軍將軍職責雖是掃蕩亂軍山匪,但他們此次隻是路過,而且三千旅卒,並非沒有反抗之力。 稍加周旋,未必不能避免一場惡戰。 須發皆白的封以嶽,看著對麵馬上這個白衫身影,認出了是何人後道: “李奇?果然是天興亂軍。”。 李奇再度拱手抱拳: “封老將軍,神采依然,老師一直念叨著老將軍,言說老將軍英勇無雙,忠心為國,實乃不可多得的將才。”。 封以嶽從李奇口中聽到了那人,亦是感慨道: “你之老師,年紀輕輕,承蒙聖恩,官居一品入朝堂,風采一時無人可及。 隻可惜,當初,太過年輕,也太過固執,以至於走錯了路......” “老將軍!”。李奇見人指摘自己老師,不由心生怒意道: “朝堂之事,誰人不知?道不同,不相謀,若是老將軍覺得老師當年抉擇欠妥,不若發兵牧州?何必做這口舌指摘?”。 “哈哈哈哈!!”。封以嶽大笑一聲: “好,今日不提當年之事。”。 他朝著那些騎馬之人看去,正看見手上握著一桿純黑色長槍的少年,抬起偃月刀一指,喝道: “吾兒戰死沙場,老夫此行,隻為報失子之仇,還請路旅帥與老夫一戰!”。 “什麼!!”。李奇失聲,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麵色大變。 聽到封以嶽的話,他這才想起,昨天,路遠擊殺的那個官兵頭領,確實是與這封以嶽有幾分相似! 封以嶽共三子,已失二子,此事他也知曉。 未曾想,昨天路遠殺死的,竟是這封以嶽最後一個兒子! 難怪! 難怪從昨日起,那些官兵,就一直在乾擾他們前行! 原來是這般! 如此看來,昨日,這封以嶽,守了他那兒子一夜,此時,便是來奪路遠性命。 李奇臉色很是難看。 他還想著,憑著二人當初的關係,若隻是借過,再加上自己這邊有三千旅卒,自己周旋幾句,對方未必就一定要與自己等人過不去。 如今看來,竟是已與對方結下了不死不休之大仇。 此戰,已不可免! 路遠看李奇竟與人在這戰場上敘舊,早已經不耐煩了。 聽得對方說什麼殺子之仇,便已猜到了那個死在他長槍下的青年身份。 策馬出列,手中長槍一抬,對著那封以嶽道: “不若你也死在這桿長槍下如何?如此,或可與你那兒在下邊團聚。”。 既是想要自己命的人,他路遠怎會客氣? “哈哈哈哈!!好!好!!隻要你有那本領,吾這條性命,給你又何妨!!”。 封以嶽韁繩一甩馬背,座下戰馬便向著路遠沖鋒去。 沙場之上,口舌之爭,無有任何意義。 此人,奪了他最後一個兒子的性命。 今日,便砍下對方的腦袋,以祭奠他那幺兒!
第七十九章 戰不可免(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