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誰還不曾是少年(1 / 1)

大周不良人 一袖乾坤 4082 字 2024-03-19

抓了不知道多少鴨子的趙洵心滿意足的離開了齊王府。   排除掉一個錯誤對象,nice!   心情大好的趙洵回到不良人衙門,本能的想要拉著旺財和賈興文去吃酒。   但猛然間想到被頂頭上司馮昊支配的恐懼,隻能作罷。   改堂食為外賣,在不良人衙門湊合湊合算了。   反正也是旺財出錢,在白嫖這點上趙洵不會有任何猶豫。   當然,這樣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可以把節約下的時間用到工作上去。   工作使我變強,工作使我快樂,滿臉都寫著高興。   不得不說,外賣的速度還是很快的。   旺財這邊下單,不到半個時辰就送到了。   這在後世不算什麼,但在大周朝絕對可以算的上是高效了。   要知道外賣隻能送到皇城門口,得旺財自己去接。   這一來一回也要時間。   四碟炒菜,三碟涼菜,口味尚可。   趙洵一邊夾菜下飯,一邊吹噓自己下午在齊王府的見聞。   “你們是沒有看到永和縣主看我的眼神,就這樣雙手托著下巴望著我…呃,旺財,你不要學啊,我剛吃了一籠包子!”   不得不說這樣歡樂的時間很是寶貴。   趙洵來到這個時代並不久,但已經徹底適應了環境。   大周帝國雖然不像後世那樣空調wifi冰可樂,貓娘艦娘扮女裝,但也是有很多狐朋狗友…呃是誌同道合玩的到一起的朋友,加上衣食無憂,總體感覺良好。   要是沒有那麼多的勾心鬥角,陰謀詭計就更好了。   可惜,可惜啊。   “明允啊,既然已經排除了齊王,也就是說現在隻剩下了左相陳良輔和內侍監鄭介兩個可能了。可這兩位都不好查,你準備怎麼辦?”   賈興文抿了一小口酒,享受著微醺的狀態。   雖然說上班時間不良人不能喝酒,但現在是加班時間,小飲幾杯無妨。   趙洵聽的直想翻白眼,他心道你問我我問誰啊。   好歹齊王世子和永和縣主是他未來大舅哥和未來老婆,趙洵再不濟也有法子拿捏。   但左相陳良輔和內侍監鄭介就完全不同了。   這二人和趙洵八竿子打不著,趙洵不管怎麼切都切不進去啊。   拍腦袋?這倒是個法子。   總是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正確,就是不怎麼負責任。   趙洵仔細想想,還是準備從二人的發跡背景開始分析。   “咱們這位鄭公據說原先是帝國劍南道以南茫茫岷山中的蠻人。當時南蠻國屢次三番對我大周帝國挑釁,甚至派出軍隊越過岷山大舉入侵,擄掠女子、金銀。消息傳到長安,一時間朝野震動。”   趙洵說到這裡的時候刻意的頓了頓,因為他說出南蠻入侵的時候,本能的想要接無懈可擊。   緩一緩,緩一緩好。   趙洵回憶起卷宗上關於鄭介的最初記載,和聲說道:“後來真宗皇帝禦駕親征,帝國百萬兵馬雲集劍南道,目的就是滅掉南蠻國。南蠻國號稱控弦之士十餘萬,又有地利之便,可麵對我大周的強大雄師完全沒有還手之力,不到一月就潰敗國滅。南蠻國的君主貴族悉數被押送到長安。”   “咱們這位鄭公就在其中,後來他因為年紀小沒有被處死,而是送入宮凈身做了太監。”   說到這段的時候趙洵本能的倒抽了一口涼氣。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有很多東西是野蠻的。   單說凈身一條無論如何也不該存在,可在皇權看來這顯得理所當然。   鄭介便這樣成了犧牲品。   “所以,鄭公才會這麼喜歡南蠻的物件,包括白藤盆栽。”   賈興文點了點頭,沉聲分析道。   “剛剛忘記說一點,南蠻國皇帝姓鄭。”   趙洵夾住一枚蕓豆送入口中,嚼了嚼道:“卷宗中對於鄭公是不是南蠻皇族並沒有言明,但從他被押送回長安推斷,這種可能性很大。”   趙洵的分析不是沒有道理,歷來滅國之後凡是皇族宗室都會被押送到戰勝國聽候發落。   處死與否是一回事,押送不押送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不押送那就是將領失職,會被從重論處。   而一般都平頭百姓肯定不會享受這個待遇。   所以鄭介很大可能是南蠻國末代皇族。   真宗皇帝也就是先帝不過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距今並不算久遠。南蠻國被滅後,不少南蠻國的遺老遺少就逃進了岷山之中。其中不乏一些巫蠱師。   如果鄭介想要復仇的話,完全可以聯係岷山中的南蠻國遺老,借助巫蠱師之手興風作浪。   他完全有這個理由。   雖然顯隆帝一路將他提拔至內侍監的位置,但大周皇族也將他凈身,剝奪他成為男人的權力。   到底是愛多一些還是恨多一些?   恐怕沒有人知道。   要知道人心隔肚皮,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而且鄭介也是一品武修強者,觀心術對其無效。   所以這也是最大的疑點。   至於陳良輔嘛,就沒有鄭介帶有那麼多的傳奇色彩了。   卷宗上對於陳良輔最初的記載是:陳良輔,永州人也,出自書香門第,少聰穎有神童之稱。   就是這麼一個神童,一路科舉高歌猛進,二十歲就中了進士。   一時間轟動朝野。   要知道大周朝的科舉分明經科和進士科。   又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雖然有所誇張,但也可以看出進士科有多麼難考。   而陳良輔二十歲就中了進士,可謂是春風得意。   後來陳良輔進了翰林院供職,熬了三年資歷後進入了吏部,一直乾到了顯隆十一年,累功做到了吏部左侍郎。   陳良輔的轉折點在顯隆十三年,當時發生了一場大案,顯隆帝借著貪汙罪名清洗了權臣何秉,隨後提拔年紀隻有四十的陳良輔做了吏部尚書!   要知道當時的陳良輔的年紀是不足以擔當一部尚書的,而且是六部之首的吏部!   吏部掌官員任免,是以又稱天官。   當時朝中反對的聲音很多,無外乎認為陳良輔資歷不夠,無法服重。   但其實客觀的說,陳良輔當時已經在大周官場歷練了二十年了。   沒辦法人家工作早嘛,二十歲就參加工作了,乾到四十工齡也有二十年了。   所以說成名要趁早,唯有如此才能有更多時間更大舞臺施展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