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流官多年(1 / 1)

江湖悟道 春雨迎風歸 5922 字 2024-03-19

這幾天,張懷民返老還童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的。   一傳二,二傳四,周邊各地都聽說了有個教書的師傅返老還童了。   幸好張懷民、李書達、李江三人提前放出張懷民是因為教出榜眼、探花才被上天賞賜的消息。   謠言四散而起,遠傳越離譜。   有說張懷民不知返老還童,還能頭生一眼,能翱翔於天地的;又有說是身有三頭,六臂,力大無窮的等等,更是被說書的編成了說書對象。   但各種謠言都是從被上天賞賜的基礎上發出的,被認為是好的,一旦謠言發展到不好的地步,如張懷民吸血才返老還童這種事情上,估計張懷民也不用做老師了,肯定被人嫌棄。   但現在卻不一樣,聽說此事後,四處而來許多人拜訪張懷民隻為一睹張懷民的樣子。   更多的人是將孩子送到張懷民的私塾來,畢竟上蒼認可的讀書人肯定值得托付。   傳了一段時間以後,百姓們逐漸習慣了年輕了的張懷民來,流傳的謠言便慢慢減少,生活還是回歸到平靜。   年輕了的張懷民卻沒在想過再去考個功名了,自打那天晚上看開以後,張懷民也確實是悟到了自己的路。   他的未來是做一名老師,教授學子,就這麼簡單。   ……   時間一閃而過,將近一個月過去了,還剩一個月的時間用來趕路和去地方任職。   他們生活的國家名為商國,商國位於整個版圖的南邊,商國北邊有一個國家名為燕國,還有許多小國家星羅棋布的分布在這片大陸上。   李江被分到了粟縣周圍的一處縣裡,名虞縣,故而便不急著趕去,但這也正和了李江要發揚光大家鄉的想法   李書達卻被分到了一處較遠的地方,名江縣,隨還沒到邊疆地區,但距離京城也是很遠了。   京城位於商國的中部偏北,距離粟縣不遠不近,粟縣位於商國的中部而江縣卻位於商國的南部,距離差不多跟粟縣到京城一般,還是要早點趕過去。   流官一般都任職於國家的邊境地區,國家對其控製力低下,故而派去一些中央選派的人去增加國家的掌控能力。   當然,像李江這種被分配到不是邊疆的情況也不是沒發生過。   李書達、李達二人並未被師傅張懷民的悟道增加了兩百年壽命而嫉妒羨慕從而丟棄官職去做所謂虛無縹緲的悟道之事。   這種東西,有之則有,無之也罷,更重要的還是將心中的聖賢書轉化為造福百姓的方法。   當然,他們二人也沒有跟家人講這件事,悟道之事他們毫無頭緒,雖然他們希望家人長存於世,但這並不理想,沒必要這樣去做。   李書達在不久之後便磕頭辭別了李大米和蘇紅,帶著一紙證明自己身份的任狀和一些糧食趕上了去江縣的路。   自達李書達、李江考上功名以後,整個鎮子可謂雞犬升天,最明顯的便是李書達家的米店,整天生意爆滿,好像吃了李大米家的米就能考個探花似的。   由此,李大米一家以及蘇升村姥爺一家都因沾了李書達的光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一段時間以後,李書達趕到了江縣,將一紙任狀交由當地官員以後便當上了江縣的縣令,並未受到什麼阻礙。   然而當地的真正權力中心並不在縣府,而是由盤踞在此地的地頭蛇——豪紳大族那裡。   眾多豪紳皆以為李書達似多年來的縣令一般是鍍金來的,不過一段時間便進入朝廷了。   部分縣令視而不見他們豪紳欺男霸女便算是好的了,大部分縣令過段時間甚至會和豪紳勾結到一起魚肉百姓。   此地百姓大不似李家莊甚至粟縣的百姓,大多麵如菜色,身體瘦黃,眼中也沒有多少的色彩。   但李書達終究沒有像之前那些縣令一般。   就在剛任職不久,李書達便將一名強搶民女的豪紳子弟抓入大牢。   開始,豪紳還以為李書達不過新官上任三把火,過段時間交些銀子便將那子弟贖出來即可。   但沒想到李書達一段時間大肆改革縣府人員,任免了許多平頭老百姓,辭去許多豪紳家的人。   眾豪紳還以為李書達想多收些財物便也沒有在意。   之前這樣乾的縣令也不是沒有,故而眾多豪紳也沒有和李書達撕破臉皮。   畢竟還要共處多年,即便是地頭蛇給那真龍點麵子又怎樣?麵子值幾個錢?到手來的銀子才是王!   李書達初始還淺淺試了試眾多豪紳是否能悔改,但真正了解到他們乾過的人神共憤的事以後便絕了拉他們一把的心似。   《江縣至》明帝八年,初任縣令李書達雷霆手段,斬豪紳,壓惡霸,還江縣太平。   這期間,察覺到李書達真正心似的豪紳們終於開始反撲,但為時已晚,李書達拉攏起一大批平頭百姓加入縣府,得到了許多百姓的支持,豪紳們根本沒能力去改變這已成的大勢。   最後,甚至有豪紳與李書達魚死網破。   李書達在半夜曾經遭到過許多次豪紳派來的死士暗殺,最嚴重一次甚至都快要叩開李書達的房門,幸好被李書達拉攏的一批民間高手發現並製裁。   不過一年時間,手上沾過血的豪強家族都被李書達一一裁剪,或是杖斃或是貶為庶民,隻剩下一些沒怎麼乾過壞事,確實沒必要製裁的   豪紳被裁剪後,百姓的日子逐漸好了起來,許多沒收的豪紳的財產都被用於建設和百姓生活。   漸漸的,百姓眼中有了光芒,甚至身體不似之前那般瘦弱。   布點、麵粉店、飯館等百姓的店鋪也漸漸開了起來。   眾多百姓也是深深發現新來的縣令乃是個青天大老爺,真正的再生父母官啊!   為官的兩年內,朝廷曾下令升李書達所在江縣隸屬的省的高官,但李書達放不下剛剛平靜下來的江縣,便拒絕了。   在職兩年內,李書達常常下鄉走訪,了解百姓困難。   直到第二年,江縣徹底平靜下來,李書達才接受調令,進入將江縣所在的省——淮省,任高官。   本來對官員任職期間表現的考察至少要等到第三年,但奈何李書達治理效果太過耀眼,他便被朝廷破例提拔了。   李書達離開前並未告訴任何人,但細心的百姓還是發現了李書達將要離開的事情。   眾多百姓嚎啕大哭,不舍得李書達的離開。   但他們還是希望這個還不到而立之年的孩子有個更好的未來,最後還是流著淚將自家的好東西往李書達的馬車裡塞,雖然不夠是些個瓜果蔬菜,但這盛滿了百姓對李書達的感激和不舍。   李書達最終還是拒絕了,百姓雖說已經過的不錯,但他還是不願收百姓的東西,他寧願百姓拿這些東西做頓飽飯。   雖然僅僅是兩年,李書達卻也傾注了許多的心血在這裡,他同樣對這群善良的百姓產生了深深的感情。   當年大肆剪裁豪紳的時候,如果不是他們受傷保護自己,說不定自己墳頭草的長幾米高了。   馬車行至城門,李書達下了木轎子。   “百姓們還請回吧,勿要因為我耽誤了大家,同行兩年之久,感謝大家的照顧。”李書達難以多言,對眾人鞠了一躬便上了馬車。   眾人更是不舍,不願李書達離去,追著馬車又走了幾裡地,直至李書達再次下轎,請求眾人返回,眾人才依依不舍的離去。   最後感激涕零的眾多百姓甚至自行籌錢為李書達建了座生祠,就在縣府周圍,用以表達百姓們對他的感謝。   平常再有事,眾人也極少去寺廟而是去書達祠祭拜。   你有什麼煩惱嗎?有的話就去書達祠吧!他們相信李縣令會永遠保護他們。   李書達、李江、沈逸飛之間常常通過書信往來。   李江在虞縣任職不過一年便升官進入省內工作,他並沒有拒絕,一方麵,虞縣並沒有江縣這麼亂,另一方麵,進入省他才能更好的為百姓服務。   沈逸飛進入了朝廷的禮部下的祠部,為祠部侍郎,正六品,這祠部正好是主管學校的。   由於朝廷內部晉升較慢,沈逸飛乾了兩年的祠部侍郎並未晉升。   淮省內豪門大族知道了李書達在江縣的所作所為,對李書達極力打壓。   來到淮省僅一年之久,李書達便類似被囚禁了一般,隻允許最基本的生活,其他方麵便是嚴加禁止。   政務方麵更不用說了。   然而,李書達並沒有閑下來,他常常會在自己房間裡查閱能查閱的資料。   不時還嘀咕幾聲。   “你確定他說的是陳家人不錯?可以交流交流?”又監視李書達的人將他說的話傳到豪門大族耳朵裡。   “屬下確定,而且他還說我們的監視不過如此。”那屬下信誓旦旦的說道。   類似的事情發生在許多大族內,一時間大族與大族之間疑心重重,不敢相信其他家族。   李書達更是依舊保持著和沈逸飛、李江的書信來往。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些書信都被大族把控,書信中的內容都是在大族默許之下才能往外發。   然而,一連多次,書信中的內容都出奇的一致,全是關於日常生活的,即便有政事也完全不符合李書達的性格。   李江、沈逸飛暗自調查起這件事。   以二人的權力,李書達被囚禁一事不過幾日便知道了。   沈逸飛本想借用家中能量來直接壓入淮省,畢竟那些省內大族和沈家相比隻能說小菜一碟。   但最後還是認為這也是一種仗勢欺人,便作罷。   李江回信,其中用來隻有他們倆能看懂的字跟他說了些東西。   沈逸飛同樣讓家中對淮省陳家照拂一番。   各大族之間隔閡更加大了,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而大打出手。   幾個月過去,在三者推波助瀾之下,淮省第一大豪強家族陳家全家人莫名慘死……   僅僅言語之下,眾多豪強聯手一夜之間血洗了陳家。   後麵幾個月,李書達在被其中作風還較正,無奈隻得跟著眾人一起軟禁之間的大族悄悄見了個麵,軟硬並施之下,那個大族最終站在了李書達一邊。   幾個月的運作下來,大族內部分崩離析,大族與大族之間也出現了極大的裂縫。   那個歸順的大族在李書達的默許之下,帶著李江派來的人沖進來剩下幾個大族的家中,血洗!   次日,陽光飄進軟禁李書達的房間的窗臺上。   那歸順氏族和李江派來的人叩開了那房門,迎接李書達進入高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