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七章:掀起1點暗湧(1 / 1)

並不寬敞的客廳裡,李副主席和唐編輯被請入室內少坐。   江尚榮在這種情況下很有眼色,把寫好的大作交給林海升,客氣地同拜訪林家的客人致意寒暄過後,便不再久留。   而林海升的餘光,正好瞥到手裡稿紙的一行開頭:   “啊!上午的太陽可真好啊!”   “……”   林海升感覺自己的眼睛好像被荼毒了。   “今天過來呢,還有另一件事,就是采訪。”   說話的是唐編輯,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鏡框,笑著說道:“這不僅是編輯部裡的要求,更是廣大讀者的要求。   海升,你看了讀者來信,應該也能發現,很多讀者對你這位神秘的‘海生’同誌充滿向往,想要一探究竟啊!”   或許是瀏覽了不少女讀者的來信,林海升對唐編輯口中“充滿向往”四個字有一點兒過敏。   “需要我配合說些什麼?”   “不用緊張,我就是簡單問幾個問題,你按自己的想法回答就好。”   林海升看了看笑而不語的李副主席,點了點頭。   “哦,對了海升,我們會在采訪的開篇介紹你的家庭情況,這個畢竟涉及到你的隱私,需要征求你的同意。”   林海升回復道:“這沒有什麼,隻要不公布家庭地址和兩個小孩子的上學地址就好。”   “這是一定的。”   唐編輯從公文包內取出了本子和筆:“第一個問題,海升同誌撰寫這篇故事的靈感源自哪裡?”   林海升雙手交握著,非常有種應對電視采訪般的得心應手:   “我對急診和醫學的初步認知,還要來自七八年前,那時候我的大女兒時常生病,街道的衛生所,區裡的衛生院,市裡的大醫院,我都是常客了。   所謂久病成醫,慢慢的我自己也就懂了點醫學知識,也對醫院有所了解。   改開之後,文學成了風潮,大家的思想火花都在泵動,如饑似渴的閱讀成為了普遍現象,我也耳濡目染地讀些書,雖然隻接受過小學教育,但這並不妨礙我理解文學內涵。   歷時幾年的閱讀,我發現書店裡有關醫生的小說宛若鳳毛麟角,衛生所,醫院,護士,醫生,好像被文學遺忘了。   我找不到能滿足閱讀需要的作品,就自己提筆寫了起來。”   隨著林海升真摯而娓娓動人的講述,李副主席不時地輕輕點頭,眼睛裡間或流露出或欣賞、或滿足、或感慨的目光。   負責記錄的唐編輯,更是誇贊道:“是啊,藝術源於生活,靈感源自現實,海升,你講的太好了。”   他接著問道:“那麼,在創作的過程中,你有沒有遇到什麼阻礙?”   “肯定是有阻礙,第一就是,寫作太累了,我以為成為一名作家是非常輕鬆的一件事,沒想到手腕就先吃不了苦頭。”   在場幾人都是深諳寫作困苦的,一聽這話,竟也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   林海升續著話茬:   “老實說,時間上肯定捉襟見肘,一是要在上班之餘騰出時間,二是要照顧兩個小孩子。而我的幸運之處在於,我的大女兒和小兒子都非常懂事,但這也令我更心疼他們。   再有的話,就是寫作中的細節,我對醫療設備、醫療手段的認知實在膚淺,終究是個門外漢,因此作品裡難免有瑕疵。   我也很感謝喜歡我的讀者朋友們,對字裡行間不足之處的慷慨包容。”   ……   《鐘山》編輯部。   編輯徐兆淮拿著林海升寄來的《人生苦旅》初稿,遞給主編劉平過目。   “主編,你看看,這是海升寄來的散文初稿。”   主編劉平立時來了興趣,打開桌上的稿件,從頭至尾很是仔細地讀了一遍。   劉平顯有驚奇地說道:“這部散文開頭,全然不似《急診故事》偏於寫實、沉穩的筆觸,遣詞造句之間明顯精巧起來,非常有散文的飄逸之美。   如果說《急診故事》的文風像是杜子美,那麼這篇《人生苦旅》就是溫飛卿,這簡直就是在炫技!”   徐兆淮也十分贊同主編劉平的評價:“是啊,二者文風相差之大,讓我初看時還以為收錯了稿子,直到確認無誤,真是不由感嘆海升同誌的過人之處。”   接著,他又問道:“主編,這部《人生苦旅》咱們怎麼登?”   劉平幾乎不假思索地說道:“十月的刊物上,給他新開一個欄目,就登這部《人生苦旅》!”   徐兆淮聞言一驚:“新開個欄目?老劉,海升的確非常有才華,《急診故事》的反響熱度也很好,但新開一個欄目是不是有點……?”   劉平自然清楚徐兆淮的意思,為新人作家新開一個欄目,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既不符合《鐘山》沉穩的做事風格,也太過紮眼。   他神秘地笑了笑,點了點桌麵,說道:“有件事你恐怕不清楚,自然,我也是聽說的小道消息。”   “今年八月份,燕京會議上有一份《關於允許個體醫生開業行醫問題的請示報告》,算是打破了國營醫療一統天下的局麵,但這是一道坎,步子該怎麼邁,邁多大,還沒有定數。”   “海升的這部《急診故事》,是咱們改開後第一部醫學主題的長篇小說,在某種程度上,實在是恰逢其時,為醫改添了一把柴火……若真因這部小說再動刀子,那時,海升同誌可就不是徽京寧都巷的一個小作者了,恐怕燕京、上滬,才是他的舞臺了。”   ……   燕京,人民大學。   剛拿到信件的王曉波神色有點激動,顧不上和身邊的同學,徑直拆開信封,取出信紙:   “曉波同誌:   你好!我是《急診故事》的作者海生,很高興能與你同信。老實說我在寫作方麵的心得有限,談不上指導,最多隻能說是交流。   ——這並非吝嗇或者過分自謙,我還需要學習很多東西,月末我就將參與徽京的一個文化宮學習班,它能為我佐證,前路任重而道遠,而吾將上下而求索。”   看到這裡,王曉波朝著教學樓的方向逆向奔跑,沖回剛剛出來的那間教室:   “主編,那個徽京學習班的名額還有麼?”   一位中年人有些奇怪的笑道:“你不是說路途太遠,還是算了麼?”   “怎麼會!我一定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