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收獲》(1 / 1)

“大江大河?”王曉波回憶著下午時分看到的《北平無戰事》,不禁好奇問道:“海升大哥,你改書名了?”   林海升埋頭寫著,唇邊牽出笑容:“不是,這本是我準備繼續寫的新長篇小說,主要是答應了《青春》編輯部的幾位編輯,現在有了靈感,就開始寫一寫。”   王曉波來了興致,有些興奮地說道:“能不能給我先看看?”   “當然可以。”   筆觸停在稿紙的最後一行,林海升抬起頭,揉了揉有些泛酸的手腕,把稿紙遞過去。   有精彩紛呈的《急診故事》在前,林海升的長篇新作對於王曉波而言,吸引力儼然是十分巨大的。   不過他更好奇的是,有一篇反響程度如此之高的舊作在前,海升同誌的新長篇之作會往哪個題材方向落筆?   最可能的情況,當然是專注一個題材深耕挖掘,例如今日前來講學的杜老先生,便是當今軍事文學的巨擘之一。   但醫院這個題材與軍事的差別還是極大的,一則是專精難,許多專業知識需要下苦功學習,二則是難以超越。   縱觀整個文藝圈,曾有多少天賦驚人的作者,在發表第一部驚世駭俗的作品之後,卻再也無法寫出第二部旗鼓相當的作品,從而鉆進牛角尖,漸漸泯然眾人矣……   然而,王曉波同誌心頭的這一點疑惑,在他落目閱讀第一行字跡時,便已打消大半:   “1978年的一個夏天,宋家姐弟雙雙過了高考分數線,僅有初中畢業,並在農村支農的弟弟宋運輝,更是榮膺全縣第一名。”   “然而,一向心胸狹窄的老猢猻,卻以宋家姐弟家庭成分不好為由,阻礙姐弟倆遞交政審材料,老猢猻狐假虎威的真麵目,還是被心細如發的姐姐宋運萍察覺了。”   “……”   “宋運輝輾轉來到鎮革委會詢問李主任情況,李主任的神情嚴肅,勸說宋運輝不要再管這件事。於是烈日下,倔強的宋運輝站在革委會大院裡,背誦著有關高考政策的文章,引來了群眾圍觀……”   王曉波的注意力已經全然被文章吸引了,1978年,正是他參加全國高考的那一年,宋運輝的高考經歷使他感同身受。   不過與宋運輝不同的是,他更加幸運,在考試過後榮幸地收到了人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小說中的宋運輝卻要麵臨著層層阻撓。   特別是,當他讀到“李主任告訴宋運萍,縣裡通過開會商議隻能給宋家一個上大學名額”的時候,王曉波同誌簡直是怒火中燒,情不自禁地破口大罵:   “這是赤裸裸的暗箱操作!這他娘的是違反條例!”   林海升沒想到曉波同誌的反應這麼大,忙站起來笑著安慰他:“別激動,這是小說創作,並非真人真事,來,來坐,喝口水。”   王曉波意識到自己有點反應過度了,哭笑不得地重新坐下:“抱歉,我這是有感而發,沒控製好情緒,當年高考那陣子,我確實耳聞過一些不少這樣的事情,所以一時激憤……”   林海升安慰著說道:“文人多義正之士,這是好事。”   “這都是你寫的太形象了,鞭辟入裡,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王曉波將稿紙放回了書桌,大有感慨道:“海升大哥,我以為你會繼續寫醫學方麵的題材,沒想到筆鋒一轉,直接從當下寫起了!”   他不間斷地繼續說道:“但是,目前寫農村、寫鄉鎮、高考的文學作品應該正在大肆湧現,你不怕在千軍激流當中過獨木橋麼?”   林海升笑道:“我和他們不一樣。”   “哪裡不一樣?”   “我是寫開放以後的事情。”   “開放以後?今年可才是開放的第二年啊!”   “正因為是第二年,所以才要寫它!”林海升說道:“我們正需要一副美好的精神藍圖,用來借鑒、紓解、聊以自慰,並鼓足精神,不是麼?”   ……   第二天,走進教室的不再是杜老先生,而是一位極其乾練的女同誌。   她梳一頭乾凈利落的短發,臂彎處挎著一隻手提包,手上拿著一本雜誌,目光飛閃如電,宛如《薛丁山征西》裡的女將軍樊梨花。   “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收獲》的副主編,李小蕓,大家可以在日後可以稱呼我為小蕓同誌,年齡比我小的可以叫我小蕓姐,但一定不要叫我李老師,或者小蕓老師,我可擔不起。”   這開場白,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比之昨日儒雅溫潤的杜老前輩乾練利落了不知多少。   能在《收獲》擔任副主編的同誌,果然是一位鐵娘子。   “昨天杜老為大家上了一堂近代中國的文學發展史,那麼今天我們——”   下麵有人插話了:“小蕓姐,今天上歐美文學發展發展史?”   李小蕓大方地笑起來,塗著口紅的嘴唇張揚著艷麗的色彩:“不,我們今天講近代中國報刊業的發展史,相信在座的同誌們日後或多或少都會與雜誌社、報刊業打交道,所以了解我國的報刊行業是非常必要的。”   “我們今天,就從新文化的第一高地——《新青年》開始講起!”   歷史課尚未普及的今日,即便是許多文字工作者,對於係統的報刊業發展歷史都隻是一知半解。   身處這個行業,就要了解它的發展特性,改革進程,這是無可非議的。   林海升起初以為這會是一場非常學術性的知識普及,而這類講學最容易因為內容枯燥使人疲倦。   令他沒想到的是,李小蕓在講到建國之後的報刊業發展時,直接以《收獲》為範例,講起了當時的時聞軼事。   尤其是自60年來以後,涉及《收獲》幾場文人案件的秘辛軼聞,李小蕓竟然毫不掩藏,一件一件的剖析清楚,講解明白,令整堂課趣味橫生,更多了些對《收獲》雜誌的好奇與向往。   一個上午的時間,時光飛逝,日色澄亮如洗。   下課之際,正要走出教室的李小蕓叫住了林海升:   “海升同誌,你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