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往事(1 / 1)

盤禹大陸 臣本匹夫 3107 字 2024-03-19

大乾王國,天陽城帝都,乃是這片盤禹大陸最為繁華的城市之一。時至亥時,夜色已深,然而,帝都的繁華並未因此消退。萬家燈火通明,宛如星辰點綴在夜空,璀璨奪目。百姓們夜起繁忙,有的正在家中趕製乾錦,希望盡快將其賣出,換取一家人的生計;有的則挑著擔子,穿梭在街頭巷尾,叫賣著自家的特產。   帝都值亥刻,紅燈盡萬裡。   不聽夜寐語,隻問商嘆聲。   借問為若何?愁貨明否足。   往來的客商絡繹不絕,他們來自四麵八方,有的騎著高頭大馬,有的乘坐著華麗的馬車,還有的則是徒步而行。他們的到來,為帝都帶來了無盡的商機與活力。街道兩旁,商鋪林立,燈火通明。金銀珠寶、絲綢布匹、陶瓷器皿等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攤主們熱情地招攬著客人,客商們則仔細地挑選著心儀的商品,討價還價的聲音此起彼伏。   在這片繁華之中,卻也不乏文人墨客的身影。他們或獨自一人,或三五成群,手持折扇,漫步在街頭巷尾,欣賞著帝都的夜景。他們或吟詩作畫,或品茗論道,為這片繁華之地增添了一抹文雅的氣息。   然而,在這繁華盛世的背後,卻也隱藏著不少危機。大乾王朝歷經閹黨禍亂,諸侯圍城,雖然已經過去一年,但餘波仍未平息。雖然百姓的日子已經趨於穩定,但民生問題仍然棘手。農業是國家的根本,然而,由於戰亂的影響,許多農田荒蕪,百姓們生活艱難。手工業雖然有所發展,但仍然不足以支撐整個國家的經濟。   此外,隨著司徒世家的倒臺,天陽城的坊市雖然趨於穩定,但新的勢力也在暗中崛起。他們或明或暗地操控著市場,企圖謀取更多的利益。這些勢力的存在,讓帝都的繁華背後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危險。   夜色漸深,帝都的繁華卻仍在繼續。然而,在這繁華之中,人們也不禁開始思考:這片土地的未來究竟會如何?是繼續繁榮下去,還是會陷入更深的危機之中?   在這亥時的帝都,萬家燈火之下,隱藏著無數的故事和夢想。有人為了生計而奔波勞碌,有人為了理想而努力奮鬥,還有人則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土地,希望它能夠永遠繁榮昌盛。   然而,無論未來如何變幻莫測,帝都的壯麗與繁盛都將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那些燈火通明的街道、琳瑯滿目的商鋪、熱情洋溢的客商和文人墨客的身影,都將成為這片土地上最為珍貴的記憶。   此時,承明殿後殿。在朝會之後,宇文閔親自進宮麵聖,在朝會後宇文閔就多次懇請皇帝收回成命。同時向皇帝元翊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他緩緩地跪下,蒼老的臉上滿是誠懇:“陛下,老臣年邁昏聵,不堪重用。望陛下垂憐,準老臣告老還鄉,安度晚年。”   元翊聞言,心中一陣動容。他回想起宇文閔在閹黨之亂中,堅定地站在自己這一邊,為自己留下了最後的希望。又在諸侯圍城之時,力挽狂瀾,為大乾王朝的穩定立下汗馬功勞。這樣的忠臣,如今卻要告老還鄉,實在是令人惋惜。而且根據隱衛報告汾陽王王府已經建好。就是當初的司徒信的大將軍府經過修繕擴建,堪比東宮的王府宇文閔卻從未入住,汾陽王王印也沒有接受。   元翊輕輕嘆息一聲,扶起宇文閔:“愛卿,你為大乾王朝付出了太多,朕心中感激不盡。你既然有意告老還鄉,朕也不便強留。隻是,這大乾王朝的內憂外患、民生凋敝,實在是讓人擔憂啊。”   宇文閔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他沉默片刻,然後緩緩開口:“陛下,老臣雖然年邁,但心中對大乾王朝的憂慮從未減少。陛下您想,自從乾僖宗元宮聖將國都由漢中平原的太安城東遷至這天陽城,我們便失去了對整個大乾王朝國土的掌控。這實在是令人痛心啊。”   元翊點點頭,回想起那段往事,心中也是一陣感慨。他嘆息道:“是啊,太安城作為古都,歷史悠久,本應是大乾王朝的中心。然而,由於西羌、契胡、東戎等國的兵鋒日盛,始終威脅著太安城的安全。僖宗時,這些異族更是攻入太安城,皇室衰微,諸侯勢大,皇權旁落,閹宦當道。為了穩定局勢,朕隻得將權力分給世家大族和士大夫。這也才有了今日大乾王朝的亂象。”   宇文閔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憂色。他沉聲道:“陛下,老臣知道您心中的苦衷。然而,這權力一旦分散,便難以收回。世家大族和士大夫們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爭鬥,導致國家動蕩不安。如今的大乾王朝,急需一位英明的君主來統一權力,重振朝綱。”   元翊聞言,心中一陣震動。他深知宇文閔所言非虛,但想要統一權力,重振朝綱,談何容易?他嘆了口氣,道:“愛卿,朕知道你的意思。然而,這大乾王朝的亂象,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朕需要時間,需要機會,才能逐步收回權力,重振朝綱。”   宇文閔點了點頭,道:“陛下,老臣雖然年邁,但願意為陛下盡最後一份力。若陛下有需要,老臣隨時聽候差遣。”   元翊聞言,心中一陣感動。他緊緊地握住宇文閔的手,道:“愛卿,朕感激不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你為大乾王朝付出了太多,朕會永遠銘記在心。”   一番談話過後,宇文閔和皇帝元翊關於大將軍人選的討論卻顯得尤為關鍵。元翊一邊詢問,一邊仔細觀察著宇文閔的反應,試圖從他的表情中讀出答案。當宇文閔提及項龍的名字時,元翊心中不禁一陣驚疑。   他暗想:“果然是項龍!這年輕人確實才華出眾,但年紀畢竟還輕,統兵能力和威望都還有待提升。真的能勝任大將軍一職嗎?”元翊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大將軍之職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必須慎重選擇。   然而,宇文閔接下來的話卻讓他稍微放心了一些。宇文閔說道:“項龍是一把帝國之劍,但劍需要經過磨礪。陛下可以先讓他去辦理一些別的事務,觀察他的表現。如果他能夠勝任,那麼再托付軍國大事也不遲。畢竟他無世家背景,一心忠於陛下。”   元翊聽了宇文閔的話,心中不禁暗自點頭。他明白宇文閔的用意,也認同這種逐步培養的方式。於是,他決定先讓項龍去辦理一些其他事務,以觀察他的能力和表現。   這場關於大將軍人選的討論雖然短暫,但卻充滿了深意。元翊和宇文閔都明白,選擇大將軍不僅要看才華和能力,更要看其忠誠和擔當。而項龍,這個年輕而充滿潛力的將領,能否成為帝國新的大將軍,還需要時間和實踐的考驗。   兩人相視一笑,心中的隔閡和猜忌在這一刻煙消雲散。他們開始回憶起往日的點點滴滴,那些共同經歷的艱難歲月和並肩作戰的日子。在溫馨的氣氛中,君臣兩人的感情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