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一道,於唐代大興並逐漸成熟。其中釋皎然和陸羽應是這一時期茶道文化建立傳播的代表者。二者傳說還是師徒關係,都對茶道發展都做出了自己的不朽貢獻。 唐代飲茶習慣應是對魏晉時期茶文化的傳承,但個人感覺唐人對待茶葉,更多像是看待一種食物般,要對茶進行多道烹飪加工的程序。“茶聖”陸羽在自己的傳世作品《茶經》中,就詳盡地記載了當時的飲茶方式、製作工藝、還有就是煎茶方法,如:炙茶、貯茶、碾茶、羅茶、擇水、烹水煎茶等,尤其還有可能會加入調味料(如食鹽),讓本人不禁理解到為什麼古時叫“吃茶”了。 至於魏晉時期的人們有加上蔥、薑、橘子對茶調味的情況是否在唐代也盛行,這點個人傾向於可以在設計中增加日常生活的多樣性,所以也會適時加入到故事中。喝茶的茶具是否有硬性要求,這點《茶經˙四之器》中寫到飲茶用的是瓷碗,並且這裡陸羽詳細區分了茶碗的產地,質地和每種茶葉的搭配,由於未來得及細細研究,隻能自作主張做了些小調整,用木盞(小木碗)喝茶,想來也應該是別有風味兒,可以接受的吧。。。。。。而進一步關於茶道的深層次文化,也在本人多閱讀整理一些文獻材料後,屆時再和讀者們分享。 ——以上說明全為個人所查用於創作的資料整理,並非科普,請大家正確理解,若有問題或建議,歡迎提出。
第6章·章尾小記(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