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章尾小記(1 / 1)

說到唐朝吃喝,相信很多朋友一下就來了興趣,畢竟《孟子·告子章句上》就有載:“食色,性也。”這一說法側麵反映出由古至今人們對於食欲的追求就一直沒有停過。   由於是第一篇關於唐朝主要食物的雜記(前麵的茶更多應算作飲品),因此自然要介紹唐代最重要、最普及的食物——也就是麵食。   麥麵食物成為唐朝最主要的食物的原因有很多,諸如農業發展,地域風氣,飲食生活習慣等。充足的原料也為麵食的種類變化提供了基礎,再加上中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下,誕生了集大成的唐代的“餅”。唐代趙璘在著作《因話錄》裡就記有“世重餅啖”,也代表了唐朝人確實對餅食青睞有加。   烙烤的麵餅配上熱湯,在胡風大盛的唐朝尤為受歡迎。胡麻餅應就是烤製胡餅時,在金黃香脆的麵皮上撒上芝麻,既能點綴,又能提香,怪不得能讓香山居士揮筆寄情,即興寫下《寄胡餅與楊萬州》。   而胡麻餅中間是否有餡兒,及用肉餡兒還是什麼材料的問題,這點兒個人認為應可設計的隨意些,就如同豆腐腦吃甜還是吃鹹的爭論。畢竟地方口味、個人口味等都是多變的,食物有更多變的可能性才能讓人有多元的美味體驗。   ——以上說明全為個人所查用於創作的資料整理,並非科普,請大家正確理解,若有問題或建議,歡迎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