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這李閑真是…真是……(1 / 1)

臨近學期末,事情挺多。   一來是省賽過後的最後國賽,二來是專業考試什麼的,當然後者李閑心裡有底。   他更在意的是想在放假前再肝一波進度,不然回家後就可能再也碰不到和圖書館這麼多資源的地方。   關鍵還有一個還算不錯的自學空間。   把電腦架好,再把充電器插頭插上。   像他這種長時間泡在圖書館裡的人充電線得隨時備上。   打開文檔,繼續編寫剩餘的SCI論文。   這論文完成是遲早的事,不過李閑擔心的是錢,這發表的費用可不少,上次借用王子昌的還沒還給他。   每當想到這裡李閑就會隱隱有一絲可惜,可惜自己為何不是個富二代……   在下午5點的時候,李閑斷斷續續終於完成論文初稿,再仔細精修一遍感覺沒什麼問題後在SCI網站上選擇期刊預定發表。   讓他意外的是這次期刊出版費用便宜了許多,李閑東湊西湊還是能找齊的。   不過這也會降低他平日裡的大學生活,他覺得,他也許得找個短期掙錢的路子。   忙完這一切後,李閑去一食堂自己吃了個飯又折返回來。   終於,他可以再次學習他的數學與編程書。   先是來到計算機領域書架,李閑一邊走一邊總結他最近學過的書:   “spring,springMVC,springboot,嗯……接下來到springcloud微服務架構開發。”   停留在spring家族書籍麵前,李閑從中拿出了springcloud微服務架構開發。   要是這時候他被一個學軟件大三的會驚訝張大嘴巴。   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案,springcloud一般會在大三下學期才教。   關鍵是,李閑想了想覺得這本書內容也就那樣,又走到一旁的安卓開發區借用了一本《Android移動用戶基礎教程》。   他覺得,在維持傳統的一件套MVC三層架構開發的同時也得走走安卓應用的路子,嘗試開發一個軟件試試。   李閑借完書後回到座位開始肝。   對於springcloud,他覺得關鍵學習點也就那麼幾個。   微服務架構概念、Spring框架、Spring Boot、Spring Cloud組件、微服務治理、分布式配置中心、服務網關、鏈路追蹤與監控。   懂得這些你已基本看得進一些更為深沉的微服務開發編程。   [姓名:李閑]   [等級:lv2(300)]   [數學能力:lv1——>lv2進度:77.4%]   [外語能力:lv1——>lv2進度:9.8%]   [工程能力:lv1——>lv2進度:86.8%]   [功能:獲取點數功能、目標物體加點功能、係統抽獎功能]   [擁有點數:145點]   晚上快11點圖書館關門的時候,李閑查看今天學習成果。   尤其是“工程能力”這一塊,相對於之前提升了2%,還算不錯的。   這麼說這學期有很大概率能把“工程能力”提升到lv3。   “李閑?你是李閑嗎?”   剛剛背電腦包走出圖書館的那一刻,身後一個女生喊住李閑。   “是我。”   李閑回頭疑惑看著她。   “我的天,真的是,我看過你上次發表的那片SCI,還有,CMC國一的事我也知道,沒想到這麼晚了還能在圖書館碰到你。”   看得出來,這是一位學姐,樣子挺好看的:“你大一就這麼厲害……”   “其實再過幾個月也大二了。”   “那也很厲害了,我大一那會連CMC,什麼建模啊,計算機等級考試啊都不懂,隻想著晚上放晚自習去操場逛,看能不能碰到個帥哥要個泡泡啥的,現在想想也挺蠢的。”   學姐奇怪的和李閑說了這麼多,似乎在闡述著一個過來人看到優秀後輩後的感觸:“總之看到你我挺激勵,加油。”   “謝謝,你也是。”   李閑簡單打個招呼就跟對方分開了,他也沒想到他現在已經到了能被人輕易認出的地步。   ……   時間一天天過去。   省賽的事已經來到尾聲,而最後的國賽打響旗幟,迎來真正的競爭與挑戰。   有了省賽的實力證明,這次隊伍沒有了大分歧。   黃秀珍毫無意外的就任命李閑為組長。   這一刻韋鵬斌真的很慶幸,慶幸他當初跟著覃探進來抱住了李閑這個大腿。   不然他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會有代表北河大學參與國賽建模的一天。   慶幸至極啊。   黃秀珍似乎也知道大家彼此興奮,現在發言也是充滿動力:   “黃老師帶領你們參加這個比賽並不僅僅是為了取得好成績,更重要的是希望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自我,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數學建模是一個綜合性強、實踐性強的學科,它需要我們具備紮實的數學功底和編程技能,更需要我們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   最後,黃老師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能夠在比賽中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展現出我們團隊的力量和凝聚力!加油!”   “加油!”最後一刻李閑三人一同鼓舞。   其實有些尷尬,但這種場合你不得不參與。   好在接下來黃秀珍就把時間空餘給了團隊,李閑就按照分工給予覃探和韋鵬斌工作。   這過程中,要說最大的改變就屬覃探了,他從一開始的抵觸、反感李閑變得如今叫做什麼就做什麼。   難以想象。   培訓室門口處,陳博生和黃秀珍站在了這裡。   透著玻璃,陳博生遠遠的看了裡邊忙活的場景一眼,隨後吐口氣感嘆回頭看黃秀珍:   “這還是頭次這般場景……好好把握這次機會吧,北河大學需要一次自證,距離上次拿到國賽高教社杯已經過去幾年,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沒優秀學生了。”   “李閑這個學生還是不錯的,領悟和實踐方麵能力都很優秀。”陳博生回憶著,“當時我隻是在他麵前講了一次‘人工智能’講座他回頭就寫出了一篇SCI,之後又幫了我老朋友的朋友解決了技術問題。”   “更重要的是,前兩天他又發表了一篇更為精細的‘新統計模型論文’,已經被收錄。”   “又來一篇?”聽著話的黃秀珍眼睛微微睜開,“這李閑真是……真是,這些天他都在忙數學建模呢居然還能抽出間斷時間寫論文……”   作為一個老師,黃秀珍也是頭次如此佩服一個大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