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第一場城市作戰中,許多被打死的正輔軍都有特寫。
  與國內大部分電影拍攝這種場景相比,前者更多是直接找群眾演員扮演死屍,亦或者找道具組給做點假屍體,幾乎一眼假。
  不過念在成本的原因,以及國內電影的水平和質量,其實無論是片方還是觀眾對這些地方都不怎麼在意。
  基本上就是看見了屍體,哦真慘,理解導演想表達的意思就足夠了。
  但在《紅海行動》中,一切的細節都拉滿了,充斥著真實感。
  凡是電影中看到的屍體,都是殘缺不全,倒斃在車輛附近的屍體,也是渾身灼燒,形如焦炭,一股戰爭的殘酷撲麵而來,讓人下意識就認識到這裡是戰場,稍有閃失就會死掉的地方。
  “嘉行還真是下了血本,道具方麵也整得製作這麼精良,怪不得能夠在國內電影市場屢戰屢勝,就這份心思一般劇組都比不上。”韓三平感慨道。
  實際上大部分人當然知道細節做好,更容易贏得觀眾的好感,但終究是掣肘太多,要考慮成本,要考慮到道具組的能力,而正常情況下,電影質量能及格就不錯了,哪有功夫去在乎這種加分項。
  可以說,國內大部分劇組壓根就沒到考慮這些的水平。
  “確實,現代戰爭各類火器對人造成的傷害種類數不勝數,也會讓戰場上的環境和畫麵變得相當可怕,就從這點上來看,嘉行往後在現代戰爭的類型片裡就占據不少優勢,這些都是能夠累積下來的經驗。”張藝某看得更明白。
  電影方麵關於細節的製作,並不是一時的作用。
  這些道具到了下一個現代戰爭的項目裡同樣可以使用,甚至於道具組都不用再操心類似的工作,節省了大量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