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小官家似乎是稚嫩天真的話語,在場的一眾宰執不由咧了咧嘴。 當下,即便是明知道丁謂氣量狹小,幾人還是忍不住有些埋怨的看著對方。 大宋的文臣爭鬥很嚴重。 黨爭落敗的一方被打壓,這本不是什麼稀罕的事。 但是,坐到了他們這個位置,多多少少總還是要些臉麵的。 寇準一黨落敗被貶,無可厚非。 但是,丁謂一直要追打不休,屬實便有些過分了。 要知道,朝堂上的很多規矩,不管是明的還是暗的,都肯定有它存在的原因。 丁謂向來專橫霸道,不在乎名聲,所以也不怕別人議論他挾私報復,排除異己。 但是,別人之所以沉默,隻是因為畏懼他的權勢,並不是認可他的做法。 然而即便是宰相之尊,也不可能壓得住所有的人,比如說,眼前這位小官家! 事情發展到現在,他們多多少少,也看出了幾分端倪…… 今日之事,怕是官家在和丁謂角力! 畢竟,大家都身在中書當中,雖然比不得丁謂那般和宮中親近,但是,也都有各自的渠道,雜七雜八的消息,總還是知道些的。 比如說,太後曾就理政一事問過官家的意見,雖不知道官家說了什麼,但是大抵,不是什麼利於丁謂的話。 再比如,就在進宮之前,丁謂特意繞道宮外,堵了一個宦官的路。 具體事情是什麼不知道,但是,那個內宦的身份,卻是官家的隨侍。 聯想起這段日子以來,經筵和早朝時間的變化,還有官家在朝上難掩的疲累和不悅…… 這麼多的事情摞起來,再看眼下的場景,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其實也就呼之欲出了。 為什麼官家會突然小題大做,想要推翻一份幾乎已經走完流程的製書? 為什麼明明涉及寇準,可太後自打進殿以來,就態度曖昧,始終任由官家發揮? 為什麼官家好似態度溫和,卻隱隱間和丁謂針鋒相對? 答案很簡單,寇準一事隻是個幌子。 這場奏對的真正目的,是小官家在發泄這段日子以來的不滿。 話說回來,這段時間以來,丁謂的確有些自大了。 不僅在中書當中一手遮天,甚至還管起了宮內事。 太後雖然對小官家管束甚嚴,但她老人家管教是她的事。 如果被她知道,丁謂在暗中針對小官家,那太後會怎麼想,可就不一定了。 畢竟,別的事都好說,可親自去宮外攔阻小官家的內侍,不被告狀才怪…… 這倒是也解釋了,為什麼這次召見都是官家在開口,而太後則一直閉口不言。 沉默,有時候也是一種態度! 看來這次,丁謂不僅得罪了小官家,而且連帶著也惹得了太後不悅。 想明白了這些,幾人都不由鬆了口氣。 他們之前緊張,有一大半的原因都源於這份製書涉及寇準。 這件事情太過敏感,在摸不清楚太後的心思之前,他們也隻能把心裡那根弦繃的緊緊的。 但現在看來,寇準一事隻是個幌子,太後此舉也隻是讓小官家出出氣而已。 既是如此,那就說明,結果如何並不重要。 就算是寇準最終勉強得了寬赦,太後估計也不會太過在意。 於是,原本因為官家剛剛那驚人之語而惶恐不安的一眾大臣,也都紛紛放下了心,已經到了嘴邊的勸諫之語,也咽了回去。 既然是丁謂惹的事,那就讓他自己擺平…… 誰讓這老東西平素專橫霸道,誰也不放在眼裡! 感受到周圍人投來的目光,丁謂的心裡也有些憋屈。 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他入宮之前就已經猜到,今日之事,是小官家在故意針對他。 但是,他沒有想到小官家會用寇準一事,更沒想到,太後竟然就這麼縱容著小官家胡鬧。 眼瞧著事情一步步發展到現在,旁邊的這幾位,怕是也看出了些端倪。 所以,指望他們幫忙是不現實了。 說白了,現在的狀況很簡單。 無非是官家年輕氣盛,受不得委屈,用寇準一事來借題發揮反擊他。 太後不知為何,竟也縱容著官家。 所以,想要解決此事,隻需要丁謂低個頭就可以了…… 小官家氣兒順了,自然就會罷手! 可是…… 丁謂的腮幫子微微顫了顫,臉色沉的嚇人。 他在中書這麼多年了,除了寇準在時,什麼時候朝別人低過頭? 就算是太後平素待他,也是有商有量的,如今卻被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官家逼得要說軟話,這實在是…… 可要是不低頭的話,總不能真的讓官家胡鬧,斬了寇準吧? 雖然說丁謂巴不得寇準早點死,但是,朝中不殺大臣的慣例維持了這麼久,要是在他這破掉,那後果可是他擔待不起的。 輕輕吐了口氣,丁謂緊咬牙關,勉強開口,道。 “官家,太後,寇準性情狡猾,雖與周懷政結交,但事發之時,並未找到確鑿證據證明他是主謀。” “故而,先皇這才僅將其遠謫邊地,如今官家登基,若無新證貿然殺之,恐不合法度。” 丁謂和寇準之間,互相都恨不得對方快點死,哪怕是情勢所迫,可想要讓他說寇準的好話,也是絕不可能。 他言下之意,還是說寇準是主謀,隻不過沒有確鑿的證據而已…… 能夠說到這個地步,已經是丁謂的極限了。 在場眾人都知道丁謂的性格,明白如果再加逼迫,丁謂必然是要翻臉的。 所以,他們倒是也不繼續作壁上觀,紛紛開口道。 “太後,官家,丁相公所言有理,寇準雖有大罪,可缺乏實證,故而,貶謫足以。” “臣也是這麼覺得,畢竟此事已經過去多年,官家剛剛登基,雖孝道純然,可貿然誅殺臣子,終歸不妥,不若遠謫之更為妥當。” “正是如此,還望太後和官家三思!” 簾外幾個宰執大臣的聲音接二連三的響起,雖然理由不同,但是卻都表達了息事寧人的態度。 見此狀況,坐在趙禎旁邊的劉娥總算是不再沉默,側頭看向趙禎,問道。 “既然諸宰執皆是此意,那依吾看來,倒也不必小題大做。” “不過,這份製書當中,確有言辭不妥之處,便讓中書拿回重擬,內容不變,隻措辭再加斟酌後呈送入宮,官家覺得如何?” 簾內簾外,數道目光都朝著趙禎的方向看去。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但是,此刻的趙禎心中,卻感到一陣悲涼。 即便是有原主的記憶在,他和寇準之間,也確實沒有什麼感情,所以,當然談不上為寇準而心緒波動。 隻不過,眼下的場景,珠簾外這些宰執大臣的話,卻讓他忽然想起一個詞……莫須有! 寇準被貶,是受周懷政一事牽連。 原本趙禎以為,丁謂敢言之鑿鑿的用上潛交逆寺,陰濟兇謀這八個字,至少也是應該有證據證明,寇準是參與了這場政變的。 可現在,這些宰執大臣卻告訴他……沒有證據! 這麼一樁大案,一個三朝元老,當朝宰相,被罷相貶謫,屢屢打壓。 甚至於和他交好的官員都一並被牽連,其罪名,竟然隻不過是口口相傳,捕風捉影而已? 當下,趙禎隻覺得心中一陣煩躁。 想起原本歷史上被冤殺的嶽武穆,他眼中不由閃過一絲濃濃的譏諷……卻原來,莫須有之罪,是大宋的老傳統了! “官家?” 耳邊略顯不滿的聲音,讓趙禎回了神。 他轉頭一看,卻見劉娥看著他的目光,已經帶上了一絲嚴厲,於是,他便明白,對方已經不可能再讓他繼續鬧下去了。 於是,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道。 “都聽大娘娘的便是。” 話說完之後,他心中的煩躁之意更盛。 當下,趙禎也顧不得其他,直接站起身來,便離開了承明殿。 隻留下眉頭緊皺的劉娥,和被衣袂扇動,晃動不止的珠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