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王心端坐石凳,忽而收起笑意,正色道:“徒兒,此去昆侖墟,為師對你沒有別的要求,隻有一個字:要猛!我象山一脈,自你太師父出道以來,再到我,就是一個字,‘猛‘;所以為師對於你,也同樣隻有這一個要求。當然為師不是讓你逞匹夫之勇,惹事生非,而是要你以這一個‘猛‘字蕩盡所見一切魑魅魍魎。” 陸斬聽完師父的臨行囑咐,卻是一副十分為難的神情,眉頭緊皺,有些不自信地說道:“可…可我才八歲啊!我…我能猛的起來麼?” 於是將和薑九真在後山的比鬥過程復述了一遍。 陸王心心下思索,自覺確有些拔苗助長,倒忘了年齡這一茬。沉吟一番後點頭道:“不錯,是師父心急了!來,將‘幻真’施展給為師看看。” 陸斬聞言,默念咒訣,數息之後身形一動,向後走出幾步遠,卻神奇地在一開始站立的位置留下一個似幻還真的身影,若非親眼所見真身已然走到幾步之外,幾可教人不辨“真假”。 陸王心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欣慰和贊賞,卻沒有表現在臉上,屈指一彈,無色劍氣刺破身前幻影,瞬即消散於天地間。悠然道:“你太師父於無根石上天書第九篇「幻真篇」中悟得一身法,自名為‘心移‘。 此身法分為三重境界,第一階可稱「幻身」,如鏡花水月,一觸即潰;第二階可稱「分身」,言行無礙,始入門來;第三階則為「化身」,此身境界修為與真身無異,至大成圓滿境界時,或戰或退皆可隨心使之,妙用無窮。” 陸王心說話間幻出第二「化身」,那「化身」與真身一般的身高體型,一般的動作神態,一般的能夠對答交談。 二指成劍,一道湛白劍光隱現指間,而後湛白劍光自陸王心指間破空而去,直入雲海之中,將百十丈外的雲層轟然炸開。 隨後化身也同樣二指成劍,凝聚劍光於指間,一般地在百丈開外轟然炸破雲層。 一旁的陸斬早已看得目瞪口呆,震驚地合不攏嘴,好半晌後才喃喃自語道:“那等我將來能夠施展化身的時候,豈不是兩個我打一個薑九真?啊哈哈哈……” 陸王心揮手散去第二化身,望著沉浸在幻想中一臉奸笑的傻徒兒,無奈地搖了搖頭,潑涼水道:“不是為師說你,就憑你這個一天到晚隻知道吃吃吃的憨貨,恐怕一輩子也修不出第二化身來……” 陸斬聞言瞬間像朵蔫掉的花兒,嘟囔道:“老頭兒你別看不起小孩兒,書上說: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陸王心“哼”了一聲,沒好氣道:“西你個頭…雞湯又不能當飯吃。來,跟為師去祖師劍廬!” 後山,祖師劍廬。 象山一脈,除了一個“猛”字,另一個字就是“窮”。 那是相當的窮,住的房子是三間草廬,用的是石頭砌成的洗劍池,就連祖師劍廬,也隻是一座經過加固稍大點的草屋。 祖師劍廬內陳設十分簡單,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具之外,並無旁物,於是顯得裡進的香桌上陳列的一個檀木劍盒便很是顯眼。 “跪,磕頭。” “太師父在上,小斬給您磕頭。” 咚咚咚……陸斬對著劍盒磕起了頭。 “第一次下山,有什麼想對太師父說的嗎?” “太師父,小斬此去昆侖墟,其實並不是貪吃,而是想要去見世麵,這樣小斬長大後才有能力,將您住過的這座劍廬翻新成一座大大的房子,比道山三清殿還大的房子。” 陸王心聞言臉都黑了,不過轉念一想,也好,有爭雄之心總好過貪嗔癡之心,對象山將來的傳承發展不失為一件好事。 “起來罷。”陸王心走到案桌前,撣去盒上薄薄的一層新灰,緩緩打開劍盒,一柄木劍靜靜躺在盒內。 陸斬起身走至近前,墊腳向劍盒中看去,木劍普普通通很是尋常,並無出奇之處。忍不住問道:“這就是太師父的佩劍?” “不錯,這柄檀木劍就是你太師父驅用的最後一把劍器。” “木劍?最後一把?” 陸王心看了一眼徒兒,知他心中疑惑,麵現傲然神色,耐心解釋道:“天下劍修,不知凡幾,那些庸碌之輩總覺得別人厲害是因為神兵利器,殊不知神劍雖威,終是外物,隻有自身強大,化萬物為劍,方是劍仙境界。” 陸斬想了想,似有所悟地說道:“所以太師父已經沒有劍了嗎?” “嗯?”陸王心驚異地看了徒兒好幾眼,心中老懷甚慰地想道:“開竅了?” * 次日,清晨。 三聖山腳下,象山、道山、蓮山三波人馬匯聚在“梨亭”之前。 和道山熱鬧的十人隊伍相比,象山孤零零的陸斬一人和蓮山神秀大僧師徒兩人則顯得寂寞許多。 等人全部到齊之後,陸王心和眾人做了告別。便由道山的禦清子真人擔任總領隊,帶領眾人踏上前往昆侖墟的這一個多月的旅途。 第一站便是六百裡外的塵世大城,四海城,采買路上的補給物資。 一眾十三人,共有七名孩童,一路邊走邊玩,終於在六天後來到四海城內。 四海城乃三聖山界內第一大城,城門高聳,城內高樓林立,十裡長街,行人絡繹不絕,是周邊百十多鄉鎮的經濟中心。 故而商業繁茂,沿街各行商鋪琳瑯滿目,各類美食、日用品等小攤應有盡有。 直把初次下山的七名小童驚奇地走不動道,忘了南北東西。直到日近黃昏,孩子團才在大人們地強拉下走進一家客棧。 “雲來客棧”是家百年老字號,往常道山弟子們下山采購或辦其他事情也都是居住在這家客棧。 道山一行人和客棧老板其實淵源頗深,客棧老板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胖子,名字叫孫來福。 孫來福自小就迷戀修仙,少年時不顧父親反對毅然決然拜入道山一名二代弟子門下,苦修十八年,入道二重山境界穩如泰山,沒有一絲突破跡象。就在那名倒黴二代弟子一個頭兩個大,煩惱收了這麼一個徒弟,在師兄弟中提不起頭來之際,四海城傳來家書。 老父病重,危在旦夕。 於是孫來福在雙重打擊之下,揮淚辭別恩師,回到故地繼承家業。 也許老天爺就愛開玩笑,離開道山之後,回到塵世之中,已經不做修仙念想的孫來福卻是猶如一下子變成了修行天才。 每日不過隻在晨昏之際修煉短短一個時辰,起初時便每三個月突破一重山小境界,十數年來一邊打理客棧一邊修行,及至今日,已是驚人的靈臺五重山境界。 雲來客棧貴賓廂房內。 大人一桌,小孩一桌。 以禦清子真人為首的桌上坐有六人,除了蓮山神秀大僧之外,餘下四人皆是道山二代弟子,而孫來福此刻正以弟子禮恭敬地立於桌下。 禦清子打量著孫來福,開口道:“來福啊,好些年沒見啦,你怎麼又胖了啊?” “回師伯,有三年零七個月了。”孫來福老臉一紅,尷尬地撓了撓頭回答道:“師伯您就別取笑弟子啦,在各位風姿卓絕的師兄弟和蓮山高德大僧麵前,就我一個胖子,怪丟臉的咧。” 頓時一陣哄笑聲在廂房內響起,不過俱是開心的笑聲,並無一絲嘲笑之意。 而孫來福口中風姿卓絕的四位同門師兄弟,自然便是道山二代弟子中的中流砥柱:尹天官,張道敬,趙如意和李靈素。 而另一邊的小孩桌上,卻又是一番景象。 小孩桌上坐著七個小人兒,最大的不過十歲,最小的才八歲。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兩童大眼瞪小眼互不相讓,正是薑九真和陸斬兩人。 兩人的筷子夾在碟子裡最後一個雞腿上麵,拉來扯去,最終還是薑九真技高一籌,將雞腿夾入碗中,大口吃了起來。 小阿姐說過不要在外人麵前暴露他們在一塊兒玩的關係,陸斬隻得委屈地悄悄看了一眼坐在對麵的李清雲。 李清雲麵上神色如常,眼中卻有憤怒的情緒一轉而逝,她咬了咬嘴唇,向陸斬投來安慰的目光。 薑九真左近的另三名道山小童,兩男一女,也都是一般的九歲年紀,名字分別叫做諸葛小白、樓雲霄、商蓉,三人年歲月份和入門都稍晚一些,便喚作薑九真為師兄,喚作李清雲為師姐。 三名小童眼觀鼻鼻觀心,俱都怯生生地看了一眼薑師兄,然後連忙收回目光,低頭大塊朵頤著自己碗裡的雞腿,似乎生怕有人來搶似的。 而坐於陸斬身旁的一名九歲小童,卻是一身佛門裝扮,五官端正,雙眼澄亮,臉上總是掛著一抹祥和的笑容。 “陸斬,你吃!我不愛吃雞腿。”佛門小童將碗裡的雞腿推向陸斬,含笑說道。 陸斬頓時一掃陰霾心情,聞言毫不客氣地將雞腿夾了過來,一邊吃一邊口中含糊道:“謝謝阿菩,阿菩最好了!” 名叫阿菩的佛門小童微笑著輕輕點頭,念了聲佛號。 (作者有話要說:佛門所謂“三凈肉”,是說未見所殺、未聞所殺、未因我所殺之肉,是謂“三凈肉”,隨緣遇到的情況下是可以吃的。書中蓮山為不殺生故,平時采辦食物皆為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