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蓉兒(1 / 1)

流火破天 苦力書生 3166 字 2024-03-16

上官蓉兒,鎮國將軍上官勇之女。   鎮國上官勇當初是被皇帝封為賽霸王劉籍的監軍,當初苦勸劉籍莫要輕易出動全軍,以防中了反王們的奸計。怎奈劉籍仗著父親被皇帝寵信,驕橫慣了,哪裡聽得進去。   上官勇身為監軍,不能脫離大軍,隻得同行。結果,一同被敵人包圍在滔滔洪水中一個小小的沙洲之上,僅剩十八人時,已知是必死無疑,不想死前還被羞辱,正想要同劉籍等十八人一起自刎殉國之時。公子如同天神下凡,白馬銀槍英勇無敵,殺退了十八家反王,救了劉籍及上官勇。公子的救命之恩,常使上官勇感激涕零,不知如何報答。   上官蓉兒時值十一歲,甚是仁孝,感激公子不使她早年喪父,自願替父報恩,甘願入賢親王府為奴為婢,為公子鋪床疊被,端茶送水。   史皇帝見上官蓉兒雖隻是一個精明美艷的少女,但處事不驚,在金殿朝堂上麵對威嚴的皇帝和滿朝文武,絲毫沒有驚慌之色,依然是端莊大方,彬彬有禮。   史皇帝對蓉兒的孝道大為稱贊,隻是大將軍之女入賢親王府為婢,大為不妥,於是特別加封上官蓉兒為長史女官,就在公子府中任職,也好堵了群臣亂糟糟的口舌。   公子幾次推辭,對皇帝說哪有將軍之女入府為婢的道理?隻怕進了自己府中被世人誤解,耽誤了終身,反而毀了一個清白女孩的一生。   史皇帝知道公子府中缺人,上官蓉兒雖然年幼,但是難得的聰明伶俐,也是一個極為精致的美人,有心成就這樁好事,對公子的推辭堅決拒絕了。   那上官蓉兒已是鐵了心,知道公子為難,求來了聖旨,稱奉旨入府為官,公子不得不尊旨。   公子無奈,隻得領了上官蓉兒住進自己府中。不忍心上官蓉兒忙裡忙外地做那些粗活,安排了上等的閨房讓蓉兒居住,認了上官蓉兒為義妹,讓府中下人以主人待之。又請來京城裡名師教導文武,上官蓉兒原本就極為聰明,不幾年,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精。更從奇人異士那裡學得了精妙的刀法,腰間藏有兩把薄如蟬翼的神兵短刃,乃是公子從昆侖墟帶來的兩把寶刃,一把名為斷水,一把名為流光。身法又極快,瞬間就能飄忽至人的眼前,形同幽靈鬼魅,讓人防不勝防。   每逢隨公子出征,喜歡穿一身貼身黑色軟甲,外披黑色鬥篷,鬥篷迎風飄起,更顯得上官蓉兒已經逐漸成熟的妙齡少女身材凹凸有致,加之愈發絕美精致的容顏,令從來不好色公子也暗暗吞咽口水。   上官蓉兒時常突入敵軍陣中,隻見一道黑影飛縱跳躍,兩把神兵短刃如同飛舞的翅膀,精靈一般飛舞在花叢之中。隻是她采的不是花也不是蜜,而是敵軍上將的首級。   幾戰之後,敵軍將領看見上官蓉兒便如同見了幽靈一般,怕得要命。自此得了“幽靈將軍”之稱號。   上官蓉兒自從跟隨了公子,自知此生便是公子之人。悶時為公子撫琴,雨時為公子撐傘,鋪床墊被,斟茶添香,甚至公子沐浴更衣更不許別人動手。初始,公子甚覺難為情,天長日久之後,竟離開上官蓉兒的照料,渾身不適了。   這使胡嬌娘和火靈兒妒火難消,尤其是公子沐浴之時,更是如貓抓心房,酸妒難耐。終有一日,兩人在外聽得水響,公子和上官蓉兒又似在嬉鬧,忍無可忍闖入房中,隻見公子和上官蓉兒二人正在池中同浴,兩人心中火起,扒光衣服跳入池中,驚得公子欲逃,怎奈胡嬌娘媚惑大法突然使出,加之春水蕩漾中,三個絕美精致的美人在麵前春光乍現,竟讓公子再也把持不住,終於隨了兩人心願。   之後,公子覺得自己是被她們算計了,心中甚是委屈。幾次嗔斥發火,三女總能讓公子怒火全消,呻吟不止。三女自嘗了甜頭,已不再相互針對,竟一心一意隻為公子著想,自此她們倒成了鐵桿的姐妹。   胡嬌娘雖藏了私心,但對公子也是真心實意,魅惑之術竟自行封印,發誓自此以後不再使用。   嬌娘雖成功邁出第一步,但離目標依然遙遙不可及。於是屢屢以天下百姓艱苦為由,勸公子從政。公子在昆侖仙山修煉有成,紅塵俗事看的淡了,這世間,人的苦,自應各自承擔,命由天定,天道循環,哪能逆天而行。   嬌娘又勸:“世間百姓命尚由不得自己,又遭豪強壓榨欺淩,天道任由強者欺壓殺戮百姓,而又期望百姓心甘情願的納稅納糧供養強者揮霍,天道不公如此,公子正處其位,天下人仰望久已,公子理應為民請命。”   公子笑道:“你到心懷天下,若你那父皇如你這般,何至於失了天下?”   嬌娘羞愧腦怒罵道:“不想公子也是一個混世的渾人,渾渾噩噩了此一生嗎?”   公子愕然良久,忽躬身向嬌娘拜謝:“多謝嬌娘罵醒夢中人,望嬌娘多加鞭策。”   嬌娘滿臉嬌羞,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撲到公子懷中羞紅著臉罵道:“且看奴家如何鞭策公子。”公子趁機將嬌娘抱入帳中、、、、。   此後公子對嬌娘更加敬重了幾分,凡事皆向嬌娘請教。自此嬌娘竟有了“持鞭將軍”的雅稱。   皇帝史得祿本是粗俗暴躁的軍人出身,享樂可以,要他處理朝政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真像要命一般。常悔道,若早知皇帝的龍椅這麼燙屁股,不如做他的一方諸侯逍遙自在。   這滿朝文武,皆是渾噩之輩,朝政腐敗,政令混亂不堪。   公子願為天下百姓主持公道,也想為皇上分憂。史得祿求之不得,喜得落得自己一身輕鬆,便把朝政大權一股腦的拋給了公子。   有些貪贓的大臣不服約束,密奏公子各種不是。   史皇帝便當朝宣布:“朕今享太上之樂,朕之子轍,代行天子之事,欽此。”自此滿朝文武心知肚明,史皇帝有意傳位於公子。   公子主政,與民立法十條。法一:殺人者,誅。法二:奸者,閹。法三:盜者,斬手。法四:霸人田畝者,罰歸田十倍。法五:不敬父母者,杖。法六:通奸者,沉塘。法七:聚眾亂民者,逐。法八:欺行霸市者,罰。法九:荒蕪田地,私殺耕牛者,鞭。法十:不尊法者,杖。   法出令行,百姓稱善,得過且過的民眾逐漸安居樂業,百業興旺,農人們樂於開荒種田,人口急增,各大城市更是商賈雲集,商棧碼頭更是通宵達旦的忙碌。   史家帝國漸漸富足,遠強於諸反王。   人心歸於公子,賢能之士皆趨往京師,爭為公子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