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之上,真正在陣戰中傷亡的其實不算多,大部分則是戰敗後被追殺,這裡麵的傷亡根據地形可以是戰場傷亡的數倍甚至數十倍。 “回鶻戰俘,盡數編入輔兵營中。” 對於這些戰俘,有了之前的經驗,現在張延禮毫不猶豫的繼續實施,不過輔兵日益增多,戰兵也需要再次征兵擴軍了。 對於夜落紇,張延禮倒是甚為可惜,此為大敵,行軍作戰頗有章法。 此次獲勝,除了夜落紇將重心放在龍家,輕視張延禮之外,也有很多僥幸的成分,若是兩軍再次對壘,鹿死誰手,猶未可知也。 夜落紇尚且如此,回鶻天睦可汗又是何等梟雄,張延禮如是想到,漸有憂色,但此刻,不是表現的時候。 說完損失和戰果,接下來的討論重新回到這場戰鬥中。 “諸軍以為,吾軍本次何以為勝,回鶻何以為敗,吾軍此戰,又有何不足。” 張延禮率先三連問,眾人一時陷入思考,無人答話。 而新加入的慕容渾,頗為稱奇的看著這一幕,歷來大勝,要麼縱兵劫掠,要麼通宵夜宴暢飲,哪有如歸義軍這般在帳內議事。 不過,他並不了解情況,此刻並未發言,而是查看周圍情況,看眾人如何答話,免得擅自出言,平臺得罪諸人。 “回鶻輕兵冒進,吾軍以逸待勞,早有準備,故有此勝。” “指揮使已盡全力,吾等未有良策。” 戒殺大師一向很少參與,故而最先發言的還是李弘定。 有了他的發言,底下眾人也紛紛跟隨,各有各的說法。 “此戰為不得已,若非龍家速敗,吾軍當可依此營壘防守,未必會有如此傷亡。” 緊接著的是陰信成,對於士卒如此大的傷亡,他依舊耿耿於懷,他是一個比較仁慈的將領。 “信成所言極是,若早知如此,當及早準備戰車沙袋,也不會損失如此多戰馬、糧草。” 作為粟特人出生的康裕娑,對輜重戰馬損失頗為心疼,故而有此言。 “此戰我軍中軍對戰,仍有不足,故更操練士卒,選取軍中精銳之士,編之為團,行戰場沖鋒之事,此必能破敵。” 這次發言的是剛提拔的右團校尉、副將曹進玉,張延禮一直覺得他隻會沖鋒陷陣,是個莽夫,但其人雖莽,但也有幾分自己的見解。 此計策雖平庸,但也是一種為將的方式,真能長期堅持,也不可小覷。 接下來發言的是石秀林和郭懷德,再然後是幾名隊長和親兵夥長,不過這幾人的見解都非常平庸,既沒有令張延禮眼前一亮的想法,也沒有自己獨特的統兵風格。 張延禮見慕容渾聽得比較認真,但並未發言,為表示親近,他轉向慕容渾問道:“慕容酋長有何高見。” 聽到張延禮發問,慕容渾連忙正色起來,恭敬施禮,回復道。 “此戰二公子贏得頗為僥幸。” 也許感受到帳內氛圍,了解到張延禮脾氣,也許是想在這種場合表現一下,他的回答頗為大膽。 果然,隨著慕容渾話音剛落,帳內已有人怒目而視,意欲爭辯起來。 見此情景,張延禮連忙揮手喝退眾人。 “戰後議事,重在復盤,不論是非,不爭對錯,眾人皆可暢所欲言。” 有了張延禮這句話,幾名憤憤不平的將領也被摁住,不敢出言爭辯。 而另一邊,慕容渾也重新解釋道。 “此戰,龍家、二公子、回鶻三軍對壘。” “若單論軍士,龍家最強,回鶻次之,二公子最弱。” “但龍家兵士雖多,卻不精,將領雖有勇力,卻無謀,故而實際最次。” “回鶻察覺龍家虛實,誘敵出城,用火攻之策,大敗龍家,已獲大勝。” “但回鶻首領夜落紇貪心過盛,欲以此勝,趁勢攻占肅州。” “然二公子察覺此謀,步堅陣於其必攻之地,故而占據優勢,以逸待勞。” “若回鶻就此撤退,憑大勝之威,占據其他縣城,吸引各部來投,則大半肅州唾手可得,此為穩妥之上策。” 張延禮點了點頭,看來慕容渾不但在戰術上非常敏銳,在戰略上也頗有見地,不光有大將之才,亦有獨擋一麵之能。 見張延禮耐心傾聽,未有反對,慕容渾繼續說道。 “然回鶻被逼作戰,未能從薄弱處進攻,反而主力盡在中軍,意欲一戰而敗二公子,此為大錯。” “回鶻大勝,輕視各軍,以為可一戰破敵,未有試探,急於求成,故而一步錯,步步錯。” “若其領精銳瞬破二公子右翼,則二公子此戰危矣。” “然二公子此戰之應對,未有過錯,古之良將,亦不過如此,某亦無破敵良策。” 慕容渾最後總結道,他指出了回鶻的不足,但對於己方,沒有說出好的戰法。 “慕容酋長不必客套,吾等議事,當暢所欲言。” “若是酋長領軍,又當如何。” 張延禮聽出他言語未盡之意,直接了當的問道。 見張延禮持續追問,慕容渾也不再藏拙,語氣堅定地說道。 “某若領軍,當以攻為守,派大將率小股精銳繞後,帶足旗幟,以為疑兵。” “正麵以輔兵列陣,斬殺龍家敗兵,驅使龍家敗兵回擊回鶻。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 “待其內亂,率營中精銳,沖殺回鶻首領夜落紇帥旗,陣前斬其主將。” “繞後軍隊,再從後方揚塵假作援軍,從後方夾擊。” “如此,回鶻必全軍覆沒。” 聽完慕容渾如此大膽的計策,張延禮亦沉默了下來,想不到他的膽子如此之大。 “黃口小兒,戰事豈是如此容易,亂軍中取其主將,豈是易予。” 哪怕之前張延禮已經出言警告,但聽到慕容渾的計策,還是有人出言反對道。 “事在人為,而二公子之悍勇,世所罕見,又有如此精銳,如何做不到。” 見慕容渾把成功性與張延禮的武力掛鉤,其餘眾人也不敢輕言反對。 “此策太險,不是大勝,就是大敗。” “若某再領軍對戰,亦不會如此。” “然慕容酋長此策亦有幾分可行,當記錄。” “戰場之策,無非對錯,得失在人。” “而婆娑所言亦有幾分道理,此後輜重多備車架,若是以後再戰,可快速列陣,無需浪費馬匹糧食。” 最後,張延禮總結道,算是結束了這次的復盤。 他命人將戰爭細節和戰後眾人商談記錄下來,以供後續眾人觀看學習,當然,目前記錄很少,隻有一些練兵的注意事項,在戰事上記載不多,故而還未命名。 等以後慢慢成冊,再給書取名,是叫張延禮戰記、歸義軍問對、還是歸義軍練兵實紀。 當然,這應該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