嗢末之變後,肅、甘、涼、鄯等州的局勢豁然一變,真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而首先被引動的是本土多年霸主歸義軍與外來強龍回鶻的戰爭,雙方早有矛盾,這場仗遲早要打,但因為崔君之故,戰爭形勢被大幅提前。 雙方都準備不足,也不好說這場崔君引發的動亂到底對誰更有利。 而周邊各勢力,普遍更看好已連勝多場的回鶻,對歸義軍能在肅州投放的力量,沒太多信心。 而身在旋渦中心的張延禮,則壓力更大,這場戰鬥不好打。 早在數日前,張延禮得到了戒殺大師來信,明白局勢後,就有所準備,而斥候亦及時傳來了天睦可汗率大軍而來的消息,甚至連人數都有大概的預估。 雖然天睦可汗這次出征一萬六千人,比張延禮預計的要多一些,但也多的有限,整體上和他預估的差不多。 但他手上這拚湊而來的一萬四千人,才是真的麻煩,赤水軍六千,墨離軍兩千,這些核心班底自不必說,雖然有千餘回鶻輔兵,但整體上還是可控的。 麻煩的是其餘人馬,龍家的兩千兵士,雖然戰力不佳,但其與回鶻血海深仇,亦是可用之兵,不需擔心其臨陣倒戈。 麻煩的剩餘四千兵馬,這些雜胡軍隊以姚欽、費聽思戰為首,不但戰力良莠不齊,最麻煩的若是他們見歸義軍勢弱,恐怕會臨陣倒戈。 本來若是沒有這些墻頭草,張延禮的戰術就是自己領部分兵馬守肅州,由安再晟領部分兵馬守城外營寨,如此雙方成犄角之勢,若是回鶻攻肅州,則安再晟從營寨出兵攻其後軍,若回鶻攻營寨,則張延禮領大軍亦攻回鶻。 如此,對方首尾不得兼顧,守城無虞。 但如今有了這四千兵馬,雖然讓張延禮手中可用之兵大增,但亦不敢如此用兵,否則,守城時日一久,這兩人必暗通回鶻,成為回鶻內應。 雖說,他們擔憂被回鶻吞並,但如果回鶻勢大,眼見不可為,他們亦會服從強者,草原自古的規矩就是如此,不會改變。 不過,張延禮也不後悔之前的選擇,把他們騙入肅州。 這些人始終是不穩定因素,眼下唐末亂世,需要爭分奪秒,有些事情,若慢了一步,後麵就步步慢了。 如果單純守城,即使擊退回鶻,亦需要花時間平定肅州內部,再找機會慢慢蠶食甘州,如此等張延禮徹底控製肅、甘、涼三州之地,在中原之地,黃巢之亂恐怕早已結束,李克用、朱溫、楊行密、李思恭這些人說不定都已經發家了,後麵就想與他們爭鋒就難了。 如今,聚集眾軍,與甘州回鶻一戰定勝負,此戰若勝,則一戰平回鶻,肅州內部馬上臣服,甘州亦唾手可得,接下來入涼州亦不是難事。 完全來得及在黃巢入長安前,前往長安求取旌節。 接下來,再率軍入關攻打黃巢以示忠心,不但能得到朝廷封賞信任,得到緊缺的大義名分,又可以遷移人口,充實河西之地,如此一來,歸義軍對河西的統治就徹底穩固。 當然,此戰若敗,亦不用糾結,身死城破,就當一場夢,歸義軍的命運亦如前世,他也挽回不了。 這也是一場豪賭,堵上一切,贏了別說會所妹妹了,各類美女要多少有多少,輸出,也不用乾活了,直接入土,一了百了。 對於如何排兵布陣上,張延禮這段數日與諸將商議,最終決定,大體上按照之前對戰夜落紇,類似卻月陣的方式。 上萬人的布陣,遠沒有之前一兩千人陣勢那麼簡單,這種復雜程度是幾何數值上升的。 嚴格意思上,兩世的張延禮都沒這個經驗,不光張延禮沒有,安再晟也沒有。 故而張延禮用了一個取巧的方法,將大軍拆開,分為左中右三軍,由三人指揮,這樣,每人指揮幾千人,靠三人的指揮水平和默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中軍由張延禮親自指揮,左軍指揮官自然是他的嶽父安再晟,這點毋庸置疑,右軍的指揮官的人選則是個難題。 手下將領眾人暫時都沒這個能力,其他人,張延禮也不放心,最後,經過思考良久,他選擇新投靠的慕容渾。 一方麵,從之前戰鬥中能看出來,雖然同樣沒有指揮大軍的經驗,但慕容渾算的上天才,戰機把握非常出色,另一方麵,其決心投靠,已經與赤水軍深度捆綁,家小俱在城中,忠心亦無憂。 有了初步的打算,而根據斥候所言,回鶻軍距肅州不過兩天行程,張延禮召眾將議事,此時公布作戰的部署,既不會讓眾將無所適從,亦不會存在泄露的風險。 而不過片刻後,眾人都紛紛到來,赤水軍和墨離軍中副將以上全部到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龍家、姚欽、費聽思戰以及其餘諸胡等無論部落大小全部有一席之地,像龍家、羌族、黨項族這些大族中的率領二百人以上的將領也全都到來。 這算的上一場軍事擴大會議了,按張延禮想法,這次二百人一小陣,作為最小的指揮單元,既然不是天才,也沒有指揮大軍的經驗,那就戰前將這次作戰的想法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與眾人講解清楚,盡可能減少過程中這些人出現問題的概率。 “眾將皆已到來,回鶻數日後即至,某欲率全軍於赤水河前列陣,與其決一死戰。” 張延禮等眾人來臨,先聲奪人,直接說出關鍵。 果然,話音剛落,底下瞬間變得嗡嗡作響,大部分人都在與周圍之人商議,但都小聲說著,未敢發出大的動靜。 對於張延禮的這個想法,張延禮隻與安再晟、龍菩薩,以及手下數人商議過,而告知龍菩薩隻是以示尊重,並沒指望其有好的想法。 而之前內部達成的一致意見,如今被公之於眾,果然引起眾人的反對。 “指揮使,不可,敵強我弱,當依城據守,挫其銳氣,再攻之,則可勝之。” 出乎意料,最先反對的居然是墨離軍中一名將領,此人之戰略,中規中矩,在某些時候並不是錯誤的選擇。 但完全沒考慮如今復雜的內部形勢,以及政治因素了。 而有了他的帶頭,其餘不少人均出言反對,而被張延禮重點關注的姚欽和費聽思戰二人,也開始發出自己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