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出關!(1 / 1)

大燕歷一百二十八年秋。   九月九日。   這一天,發生了件大事。   蠻夷徹底與大燕王朝撕破臉皮。   蠻夷五部中的羯部趁夜偷襲關外軍部。   但由於郭將軍昏迷的原因,是由陶謙在軍營中主持軍政。   陶謙對於羯部的偷襲早有預料,於是進攻與反進攻的號角就此吹響。   雖然羯部士兵隻有兩萬餘人,但馬速實在是太快,大燕隻能吊在屁股後麵追殺。   追殺從傍晚一直到正午,大燕五萬軍卒損失三千,斬殺蠻夷羯部六千餘人,這也源於陶謙為了防止其他部族再次偷襲,隻派了兩萬人追殺的緣故,不然還能更多。   但可以說已經是少有的大勝而歸了。   處於洛陽的女帝特地派人來慰問郭將軍與陶謙。   但情況真的那麼好嗎?   也不盡然,局勢愈發緊張,而後方兵源遲遲不到,現在能打的就隻有關內五萬將士與三萬新兵。   這次也僅僅是蠻夷五部的一個試探,根本不是主力軍。   所以兩日後,大燕歷一百二十八年九月十一日。   新軍營。   三萬新兵將士在沙場中整齊戰立,看著前方閱兵臺上的幾道身影。   首位正在講話的是中軍將軍吳潮,也屬於偏將,此時陶謙與郭曉都不在,所有的事兒都是靠他與另外幾位偏將處理。   而他身後站著幾個個身著大紅袍子的人,為首的是一老者,紅袍子上甚至鑲有金邊,眼神微闔,好像對此毫無在意。   但眼中時而閃過思量光芒,表示著他正在仔細考量著些什麼。   “諸位!蠻夷南侵,犯我大燕國威,侵我大燕國土,傷我大燕子民,今日守衛大燕,明日必有功勞!”   “前方戰事焦灼,所以必須有人出關襲擾蠻夷後方或支援前線,天門關不能丟,五萬正規軍必須留在天門關,所以能動的隻有你們!”   “但練兵不過幾日,我知道諸位還不能上戰場,可蠻夷不可一日不清,所以,某願與諸君一同奔赴前線!”   說著舉起手中之劍:“與諸君共勉!”   下方的士兵們頓時都激動大聲喊道:   “共勉!殺蠻子!”   不僅是因為吳潮所說的太過於動人心脾,更有著一人頭一軍功一爵位的引誘。   吳潮壓了壓手示意安靜,然後說道:“若要前線據守的隊伍站到我的左手邊,軍功可能累計的很慢,甚至可能戰爭結束後都沒有軍功!準備以小隊形式騷擾蠻夷周邊的站在我的右手邊!記住!是以小隊的形式!”   “並且若是要騷擾蠻夷周邊,有很大的可能一去不回,說是九死一生也不為過,但殺一個蠻子,有一個人頭就能保你和你們的家人一世富貴!一切看你們自己的選擇!”   說完便轉身與紅袍老者交談起來,下麵的人也聽不見聲音,都是在與各自的隊伍商量著如何行事。   諸葛衿在下方看著這一幕,又看向了張繡等人,經過這麼多天的練習,所有人早已經熟悉了。   此時都看向了諸葛衿,等待他做決定,因為他們已經知道了自己的隊長就是諸葛衿。   其他小隊的隊長都是由正規軍來擔任的。   而他們的隊長就是由諸葛衿來直接擔任,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都沒有質疑,因為諸葛衿已經用實力證明了他確實能夠勝任這個任務。   就連張繡都不知道諸葛衿力氣有多大,直到昨天練習馬術時,他上馬時不知為何刺激到了那匹馬,上了馬後,竟然直接躁動起來,開始亂跳,而張繡隻得在上麵死死的抱住馬脖子,而越抱馬也就越暴躁,跳的愈發兇狠。   就在陶婉準備出手將人救下來時,諸葛衿竟讓直接沖上前,一下子拉住韁繩,眾人都以為諸葛衿要被甩飛時,就連張繡都在喊著:“小豬!趕緊讓開!”   就見了到最不可思議的一幕,隻見諸葛衿雙手拽住韁繩,纏繞了自己的雙手一圈,雙腳紮了個馬步。   而後大喝一聲,抬手猛拉,隨後青筋暴起,就連白皙的麵龐都開始扭曲漲紅。   就連那匹暴躁的馬都被拉了個趔趄,而後諸葛衿就順勢抱住了馬的脖子,張繡也就趁勢跳了下來。   所有人連幫忙都忘了,就連剛下來的張繡都有些不可置信,不知道這麼瘦的身板是怎麼爆發出這麼大的力氣的。   而諸葛衿則是對內家功夫的認知更上了一層樓,這內練一口氣還要順著靜脈流過才能爆發出更大的力道。   陶婉則是滿眼小星星的看著諸葛衿。   於是隻有馬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於是他們當眾宣布了他們二十人的隊長為諸葛衿,眾人一時都沒有問軍士為什麼能夠決定,隻是愣愣的看著諸葛衿。   諸葛衿則是疑惑的看了眼陶婉。   陶婉則是傲嬌的撇過臉。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此時的眾人看向諸葛衿,等待著他做決定。   諸葛衿開口道:“那便出關去敵營吧。”   眾人沒有異議,都上戰場了,根本就沒有自己選擇的餘地,而且說不定能多賺點軍功。   於是二十人就像閱兵臺的右側,他們的左側走去,幾乎就是在一瞬間做出的決定,非常絲滑。   臺上的紅袍老者則是疑惑的看了一看,發出略顯老態尖銳的聲音:“這新兵隊伍有如此凝聚力?咱家還是第一次見。”   吳潮也朝著紅袍老太監的目光望去,一時有些疑惑,但也不能露怯丟了麵子,笑著恭敬道:“那是自然,劉公公沒見過這邊荒之地練兵也是正常的。”   “唉,咱家老了,自是看不得這大燕的新兵去送死,所以還得是老東西我先死才行啊,也算沒有愧對大燕了。”   被稱作劉公公的人有些滿足說完話,便笑著轉身向著天門關走去。   在場的所有人都目視著這個老太監的離去,而剩下的太監則是向著那位大內總管行了最後一禮,轉身向著相反的方向離去,那是……洛陽的方向。   吳潮略顯尷尬的站在中間看著,然後又看向了諸葛衿那邊已經排列好的方陣,點了點頭。   看著偌大的沙場,以及還在商量的小隊,吳潮一時有些感嘆自己老了,曾幾何時自己也像他們一樣站在下麵等候主將的命令。   到了現在,雖然能夠命令別人,但身邊的兄弟也不剩下幾個人了。   人生就是這樣,有的人生來,有的人死去,有的人奔向新生,有的人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