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一:反摩爾定律(2合1)(1 / 2)

重啟2003 太極貓貓拳 7878 字 8個月前

第320章 101:反摩爾定律(二合一)

阿玥有些糊塗:“如果跟不上,就是會落後?”

陳欽說道:“對,一般而言,如果18個月後晶體管數量沒有翻倍,那麼公司的估值就會減半。”

阿玥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陳欽又問:“那你覺得如果18個月後晶體管數量增長勉強跟上了這個速度,那麼公司的處境會有什麼變化?”

阿玥好奇:“就是公司的估值沒有減半,也許會加倍?”

“不會。”陳欽說道,“公司該咋樣還是咋樣,撇開市場行情影響,18個月前能賺多少,18個月後也還是老樣子;並且下個世代的研發投資不能減少,不然18個月後公司的市值還是會減半。”

“一定會減半嗎?”

“基本上都是會減半的。”陳欽道,“這個叫‘反摩爾定律’。”

“好吧……”阿玥懂了,“那你看的這個公司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它不用研發嗎?”

“當然不是。”

陳欽翻開作文本,在上麵給她比劃了起來。

“既然知道了芯片行業最大的競爭力來自研發,而且是持續不斷的研發,那麼行業分工也就變得理所當然了,比如說你負責做設計,我負責搞封測,他負責代工,大夥各自負責自己的研發,最後一起組成一個生產鏈條……”

說著畫了一條豎線,代表一條產業鏈。

“雖然研發嘛,正常來說分成一些不同團體,總體成本未必能減少多少。”

“但是近些年來新出現的一個模式,叫做‘代工廠模式’。就是做代工的可以通過研發先進製程,用自己能跟上摩爾定律的技術、給其他廠商做芯片。”

說著陳欽把豎線分成了好幾份,似乎代表產業鏈上的不同節點。

“這樣如果伱要自己包辦所有環節,既要設計芯片,又要研發製程,那麼你要負擔兩種技術的所有研發成本;但如果有一個代工工廠,它可以給四五家公司一起做代工,它的研發成本就能被攤薄到好幾個生產鏈條上。”

這時示例圖上又出現了另外幾條豎線,它們的‘設計公司’的那段是獨立的,但是‘代工廠’的那段卻是相連的。這些產業鏈實際上沒有直接交匯,但是因為研發成本本身是可以復製的,它的出現顯而易見地幫助產業鏈上的所有人一起分攤了成本。

“這就是時下最熱的代工廠模式,咱們手機的soc芯片市場出現後,相當於是在市麵上出現了一條獨立於x86體係的新高端芯片分類,如果能把這個鏈條上的產能都集中到這個代工工廠當中,那麼讓它追上臺積電、甚至超過臺積電,我覺得應該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陳欽最後總結了起來,雖然是在說半導體,不過陳欽基本上是在說商業模式,就和昨天季祥林說的那樣,看起來好像是技術問題,實際上是商業問題。

當然,這本身不是天經地義的事,高端製程的芯片本身雖然是個矽穀氛圍很濃的行業,但本身是一門符合唯物主義科學的學問,不存在隻有一種模式能研發、其他模式碰都不能碰的問題。

實際上如果陳欽重生前是個行業大牛,或者知道一些未來的芯片技術細節;甚至可能隻要有一點說不清道不明的人格魅力,給大牛敬杯酒、去廠裡講幾番話,讓手下工程師能打了雞血,然後將士用命,上下一心……趕英超美本身也不是什麼無法想象的事。

而且就和剛才那個‘反摩爾定律’說的那樣,企業實際上並沒有什麼靠得住的安穩渠道,行業內的情況也不是大家一起跟在摩爾定律後麵撿錢,而是被摩爾定律拿著皮鞭抽著往前跑。

那麼隻要技術不夠成熟,或者回報來得不夠及時,一家公司很容易就會因為資本層麵的因素失去競爭力,這導致的結果就是老大吃肉、老二喝湯、老三喝西北風這種芯片行業的常見格局——換句話說,它反而成為了一個競爭並不充分的行業,‘彎道超車’本身是很可能會發生的事。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作為一個中學生,要在國內沒什麼基礎的情況下‘彎道超車’……

還是得有個能比別人強的地方才行。

這個優勢是什麼呢?

要靠砸錢的話,未來的大基金已經試過了,雖然燒出了個長江存儲,最後也可以說是那一批秦山監獄雅座的老板的鍋才沒有太成功,但大基金一萬億呢,自己這點小錢確實還是不太拿得出手。

靠人的話,看起來是個更符合直覺的路子,畢竟芯片行業本身沒什麼資源要求,基本上最貴的投資還是看人;而根據以前跟業內朋友吹牛閑聊的見聞,東亞人因為文化因素,在芯片行業其實是有一點種族天賦在裡麵的。

不過工程師有優勢不代表公司有優勢,天朝能招到2000元一個月的流水線工人、不代表能招到20000元一個月的芯片架構師;而同屬於矽穀的代表性產業,實際上大多數工業研發存在陳欽當初跟阿玥說過的那個管理問題——對外行老板而言,如何才能知道負責腦力勞動的工程師到底有沒有在糊弄工作?

所以現在能想到的辦法,似乎就隻有‘商業模式’了。

隻有高度商業化,用商業指標推動公司前進,才能保證公司始終擁有真正的研發效率,而不是不知道從哪搞了個開源或者別的什麼東西敷衍任務。

並且通過商業模式拿到‘金手指’,能夠獲得比其他公司更加充足的研發投入,這是目前看來、他作為追趕者‘彎道超車’最大的底氣;歷史上,臺積電就是利用這套代工模式、以及高度市場化的商業模式實現了‘彎道超車’,拿到了芯片產業真正的壁壘技術。

現在自己買了個amd家的賠錢貨,也隻能走這條路了——當然格羅方德畢竟不如臺積電,不僅歷史上始終是個打醬油的,燒了接盤的石油佬老板不少錢還年年虧損,並且還點錯了科技樹——千禧年以來高端半導體的晶體管工藝主流是finfet,而格羅方德押注的是fd-soi,雖然這套工藝良率高而且便宜,但總之它就是不太行。

考慮到能靠抄底買來的資產當然不會是什麼好東西,現在當然沒什麼可挑挑揀揀的了,現在靠自家開天os和risc-v,大概可以籠絡一些想進軍移動芯片領域的廠商來當客戶,就算走後做不成,能有歷史上格羅方德的水平,總之應該是不會太差的,而且萬一成了呢?

“那這不是挺好的嗎?”阿玥聽完似乎也是這麼想的,“可你說得那麼差,什麼隻能做鹹魚……”

“因為代工模式就是很鹹魚,它雖然看得見摸得著,有了技術之後也能有很大權力,但它本質上還是給人打工。”陳欽道,“打工就是打工,要追求話語權的話,這套模式還是不太行。”

阿玥倒是沒理解,還在陳欽剛才的示例圖旁邊畫了起來:“但按你剛才說的,隻要技術能在規模優勢下發展起來,以後別人跟不上,市值就會不斷減半再減半,這樣的話不也有話語權了嗎?”

陳欽無奈道:“話是這麼說,但你覺得為什麼別人要找你代工呢?對一條產業鏈而言,甲方肯定想得到你的技術,這樣他就不用花那冤枉錢了;同時甲方也會怕你得到他的技術,如果你給他加工了一批芯片,過了兩天你自己開始賣一樣的芯片了,那他們怎麼想?”

阿玥倒是真沒想過這個問題,看那個橫跨產業鏈的‘代工廠集團’,它有錢、有技術,如果會用這套模式繼續往上下遊發展,對那些設計公司而言當然是巨大的威脅,實際上就算它嚴格遵守保密約定,等到未來他拿著規模優勢帶來的錢自己來參與設計行業的競爭,也相當於是自己養出了一個競爭對手,無論如何都有點不太適當。

阿玥沉思道:“那要怎麼辦?簽些合同什麼的?”

“如果簽個合同就能杜絕,那他們直接去找那些技術成熟的英特爾了……但是他們怎麼敢呢?英特爾很可能是他們的競爭對手,沒有半導體公司會把圖紙交給自己的對手。”陳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