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總算回歸到隻有一位共主,即周平王的正常大周王朝秩序上來了,這是當時最爆炸的新聞。 魯惠公的第一反應便是,自己的魯國,得立即表明態度,再次成為整個大周王朝最信任的宗邦諸侯! 那要怎麼做? 趕快去朝見天子啊。 魯惠公帶著滿滿幾十車的貢品前去朝見天子周平王,這是給列國諸侯一個榜樣:大家快回到定期朝見天子的正常軌道上來啊。 但是,令魯惠公鬱悶的是,貌似大家都習慣了對天子可有可無的態度。 甚至,那個遠在西方的秦國,居然還嚴重違規,搞起了未經天子批準同意的祭天活動! 啊?你秦國頭上長角了?居然敢祭天? 整個大周王朝,除了天子,誰還有權力祭天? 如果說列國諸侯最有接近祭天權力的,那應該是魯國! 你秦國算什麼東西,原本區區一附庸,剛剛被提拔為伯爵,你就敢祭天了? 你天子難道不管麼? 那不行,現在天下就一個天子了,天子的權威怎麼可以被挑戰? 天子的權威如何,意味著魯國的權威如何。 天下好不容易有望走向正軌了,但天子啊天子,難道你還在擔心會跳出另外一個跟你搶奪王位的? 你低調毛線啊,得立即懲處秦國啊。 別的事,咱魯國管不了,但維護周王室法度,那是咱魯國義不容辭的光榮責任,是先祖周公旦給魯國後世子孫提出的要求。 魯惠公決定管一管這事。 魯惠公氣呼呼地去見周平王:“陛下,秦國僭越祭祀天帝,嚴重違反禮製,望陛下降旨,出動王師,召集諸侯,組建聯軍予以嚴懲。” 周平王斜了一眼魯惠公,心道:“嚴懲秦國?予一人有難時,靠的就是秦國這樣忠心的諸侯,你魯國哪裡去了? 予一人遷都洛邑,那個假王在虢國,予一人多盼望你魯國振臂呼籲來幫助予一人,但你魯國又乾什麼去了? 首鼠兩端,晉國滅了那假王,你魯國倒率先來示好了,誰不清楚你魯國甩的那幾根花花腸子?” 嘴上卻和言悅色道:“秦伯為予一人拱衛西陲,苦苦與西戎周旋,著實不易。 僭越祭天,固然有錯,但也是為了掃除西戎之需。 算了吧,隻要秦伯心係王室,犯點錯,叔父就不要上綱上線了。” 啊? 天子喂天子,亂了禮製,那你小子以後還拿什麼去治理王朝? 魯惠公急了,再怎麼樣,也不應該讓秦國擁有這項祭天特權啊? 至少,得讓咱魯國也要擁有這項特權,魯國是什麼國?那是你周王室最重要的宗邦啊。 魯國可以不要求土地,但這項政治特權,一個小小的異姓諸侯都有了,咱魯國必須擁有! “既如此,那臣懇請陛下準許臣也祭祀天帝吧。秦國祭祀的是西方白帝,那臣就祭祀東方青帝吧。”魯惠公奏請道。 “叔父怎能如此要求?剛才叔父已說了,祭祀五方天帝,本就是予一人的份內之事,列國諸侯怎可僭越祭天? 秦伯不懂禮數,已經犯錯。叔父是天下諸侯最講禮數的,理應為列國諸侯作出榜樣,怎麼可以祭天?”周平王略帶慍怒,話講得有些重。 魯惠公終於火大了,人家外姓諸侯可以隨便違法亂紀,寡人的魯國與你王室是一家,你卻如此小氣! 看來,你這個天子,是不值得寡人扶持了。 算了算了,那寡人也就不鳥你什麼天子不天子了。 不就是祭個天嘛,何必看你臉色獲你同意? 魯惠公一回到魯國,立即安排了祭天活動。 也就是說,原本應該為周王室維持法度禮製作出最重大貢獻的魯國,此時也僭越禮製,擅行祭天之舉! 周平王氣得差點吐血,但又無可奈何。 不管如何,自己總不能因此而討伐魯國吧。如果以此為理由討伐魯國,那秦國豈不是得先討伐? 秦國能討伐嗎?人家還要幫著自己守著西陲呢。 算了吧,就當沒看見,不知道! 唉,秦國無禮,那是外姓諸侯,予一人此時無力管教。 但你魯國可是予一人的宗邦諸侯,你怎麼可以好的不學卻去學壞的呢? 周平王生著氣,鬱著悶。再過了不久,也就習慣了。 象這種事,予一人實在不想多說什麼,予一人隻求列國諸侯能夠及時進貢啊,這可是實實在在的事,沒了貢賦,予一人吃什麼喝什麼? 至少你魯國是進了貢的。 連祭天這樣的重要禮製都可以亂來,那天下豈不是亂了麼? 絕對是亂了。 同為姬姓諸侯的晉國,乾脆將不是都城的曲沃建成了如同都城一樣的大城,這當然是嚴重違規的。 南方的楚國,羋姓熊氏,子爵,聽說秦、魯等國居然敢祭天,那大楚就給你們玩個大的。 楚國居然有意自稱為王! 好在當時的楚國朝臣各種建議,楚國國君熊通冷靜下來後,覺得稱王時機尚不成熟,總算暫時放棄了稱王念頭。 但楚國完全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了,從此是四處征伐擴張,大興刀兵,吞並周邊部落和小國,在南方掀起了滔天巨浪。 魯惠公從天子那裡回來,兩個目的一個也沒達到,結果是空跑了一趟,一怒之下,搞了個祭天活動。 他哪裡知道,上梁不正下梁就要歪,你堂堂一國之君,居然敢對抗天子,做下此等嚴重違法亂紀的事,那魯國的臣子們呢? 既然都可以亂來,那大家就亂來吧,魯國還會嚴格遵守魯國的禮製麼? 魯惠公幾個兄弟,一個個都覺得自己也是可以不用尊重你這位當國君的哥哥的。 其中二弟公子益師就開始在自己的封邑修築城墻。 公子益師想法很多,魯國一慣來實施的是兄終弟及製,自己的國君哥哥死後,君位會輪到自己,所以自己可以稍微囂張一點。 三弟公子彄呢,他的想法就是自己比二哥公子益師要小那麼幾歲,最好是國君大哥去世前自己的二哥公子益師先死了,那君位便可能輪到自己。 所以平時做的比較多的事就是結交公族大夫,努力構建自己的勢力網。 最囂張的則是魯惠公最小的兄弟公子翬,最好是你們三位哥哥都早點死,那國君之位就是自己的了。 這個公子翬,姬姓魯氏,字羽父,仗著年富力強,尤其喜歡帶兵打仗,具有一定的軍事才能。 但此時的中原諸侯中,最喜歡打仗的是那個中原新貴鄭國,魯國則是貌似仁義之國,基本不動刀兵,把公子翬看得是眼饞眼饞的。 男子漢大丈夫立於世間,當然得為國家在擴土拓疆上多作貢獻!哥哥喂,你爭取什麼祭天權力頂個毛線用場? 得,這就是魯惠公幾位兄弟的想法,各懷鬼胎。 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你國君大哥可以違反周王朝禮法規定,那咱也可以違反魯國的禮法規定。 這樣的政治生態魯惠公當然知道,但他就看著幾個兄弟在折騰,心裡冷笑道: 寡人就讓你們折騰,到時寡人便來個釜底抽薪,讓你們都喝西北風去。 魯惠公的釜底抽薪法,就是他要全麵廢除魯國歷史上君位繼承製,即習慣上的兄終弟及製! 而且,自己是有充分理由和依據的! 祖父魯武公時,天子便責備過魯國的這種不符合周禮宗法製規定的繼承法,魯國已經作出了整改。 現在,到了寡人這個時候,還不整改得徹底一些? 這個徹底整改,就是實施嫡長繼承製! 好了好了,還是多關心關心寡人的家事吧。 魯惠公的家事,當然是娶妻生子這檔子事。 在魯國人眼裡,他們的這位國君魯惠公是一位循規蹈矩的好國君,至少從國君的女人情況那裡可窺一二。 魯惠公早早便娶了宋國長公主孟子為夫人,當然,我們必須要說的是這個孟子可不是後來的亞聖孟子。 魯惠公夫人孟子的孟,是指姐妹中的老大。子,是指宋國的國姓,千萬不能認定為亞聖孟子先生。 宋國公主孟子嫁過來時,還有一位陪嫁的媵女聲子。 魯惠公當了幾十年國君了,貌似就這兩個女人,孟子為魯國夫人,聲子為媵妾。 作為媵妾,聲子有一個潛在的機會當魯國夫人,那就是當孟子去世後,她可以轉正。 魯惠公當然是很寵愛孟子的,但令人遺憾的是,孟子卻不會生育。 倒是聲子,為魯惠公生了一個兒子,即公子息。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公子息是魯惠公之妾聲子所生,所以他的身份是庶子,準確來講是庶長子。 孟子嫁過來十多年了,魯惠公非常努力,但孟子就是不會生育。 魯惠公非常鬱悶,比魯惠公更鬱悶的是孟子。 終於,孟子鬱鬱而終了。 孟子去世後,按理魯惠公可以立已經為他生了兒子的聲子為夫人。但魯惠公並沒有著急立夫人,也沒有為自己再找一個女人。 所以在魯國人民心目中,他們的國君絕對不是一個好色之徒。 公子息茁壯成長著,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終於長大及冠成人了。 魯惠公很高興,他為公子息張羅了一門好親事。 他挑中的兒媳婦就是前宋國國君宋武公次女仲子,也即現在的宋國國君宋宣公的妹妹,早就待字閨中了,也在謀求一門好親事。 與強大的異姓諸侯結親,當然是符合魯國的國家利益的。 這一點,魯惠公是看得很清楚的。 在周邊的強鄰中,宋國是當然的地區老牌強國,而且是子姓,符合同姓不婚的周王朝禮法製規定。 魯國作為周王朝宗邦諸侯,要結親當然得結象宋國這樣的大國、富國、強國。 受魯惠公指派,操辦公子息婚姻大事的具體負責人,是魯惠公身邊的寵臣張三。 這是一個肥差,張三當然很歡喜負責這樣的工作。 宋國國君宋宣公也是一位有作為的國君,仲子是宋宣公最小的妹妹,父親宋武公老年得女,非常高興,被視為掌上明珠。 宋宣公即位後,便注意到自己的這個小妹那是一件政治寶貝,必須要將她嫁給某個大國諸侯的國君。 但那個時候春秋江湖的環境不是太好,中原一帶風頭正足的是鄭國。 鄭國借著周王朝卿士的政治地位,屢屢請來天子王師,到處征伐,已經滅了東虢國、鄶國、胡國以及周邊不少小國諸侯。 傳統中原老牌強國宋國非常看不慣,一心想要教訓鄭國,宋國周邊的許國、陳國、蔡國、衛國等國都是宋國跟班。 如果能夠與魯國、齊國這樣的大國聯姻,那是符合宋國最大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