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薑嫁到魯國之前,對魯國是有著相當研究的。 眼下,國君身體虛弱,恐怕命不久矣。自己作為國君夫人,隻要自己有了兒子,那就是嫡子,就有可能繼承魯國國君之位。 但是,哪怕是自己有了兒子,魯國今後的國君也隻是有可能是自己的兒子。 有可能而已! 更何況,自己並沒有兒子! 哀薑很清楚,無論自己在國君薨前生不生得出兒子,今後魯國的國君之位很可能屬於公子慶父! 有人要笑了,這位哀薑同誌在說夢話講天書吧? 周禮繼承製規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你哀薑憑什麼可以確定魯莊公死後,繼承人有可能是公子慶父? 這個倒真的是委屈了哀薑對魯國歷史的研究成果。因為魯國與中原諸侯有一個不同,那就是國君繼承製。 大部分的國家遵循著周禮,即嫡長製,即國君的嫡長子為儲君。 但也有的國家遵循的是兄終弟及製,如宋國、吳國等國。 所謂兄終弟及製,指的是當國君的哥哥去世後,由二弟繼承君位,二弟去世後再由三弟,依次累推。 那後來沒有弟弟了怎麼辦? 這個好辦,沒有弟弟了就由自己的嫡長子繼承,然後再是兄終弟及那一套。 反正隻要符合自己國家的實際,大周天子是不會來管諸侯們采用何種繼承法的。 那魯國呢? 我們得回顧一下魯國的歷史。 魯國始封君是周公旦,但周公旦自己要在大周王朝都城鎬京上班。所以魯國建立後,第一位在魯國主持大局的其實是周公旦的長子公子禽,即魯文公。 當然,史料都把魯文公記錄為伯禽,因為魯禽是長子,所以排在伯位,故稱伯禽。 魯文公之後,是由其嫡長子魯酋繼位的,即魯考公。 但魯考公之後,魯國國君之位是由其弟弟魯熙繼承的,即魯煬公。 這就有了問題,為什麼一開始魯國實施的是嫡長製,現在卻是兄終弟及製了呢? 如果說是兩者的交替結合法,那按理應該是魯文公之後,應該由魯文公的弟弟來繼承。 是的,按理,魯文公之後,魯國國君之位應該由其弟弟繼承,因為魯國確實實施的就是先嫡長製,再兄終弟及製! 魯文公的弟弟之所以沒有繼承國君之位,是因為他的弟弟們,都當上了諸侯國君! 周公旦有不少兒子,長子伯禽成了魯國國君。但周公旦曾經有一段時間是大周王朝的攝政王,這個權力大了去了,所以他陸續分封了自己的兒子們為諸侯國君。 鑒於許多周公旦兒子們的封國給我們留下不少歷史文化,我們乾脆都簡單講一講。 首先是周公旦次子君陳,繼承了周公旦在大周王朝的京畿範圍內的封地,即周國,爵位非常高,公爵。 周國與大周王朝是兩個概念,這個是周公旦自己的封國,一路傳承下來,有幾點我們必須清楚。 第一,周國國君,即周公,都是大周王朝的卿士,高官。 前麵我們講到過的周公黑肩,也就是聽命周桓王遺命,處心積慮要扶持王子克為天子,結果被鎮壓處死的那位仁兄,就是周國國君。 周公黑肩死後,繼承周國國君的周公款在大周王朝的卿士地位也就被剝奪了,直到他的兒子周公忌父時,又恢復了這個地位。 第二,周國的始封君是周公姬旦,因其謚號為文,故史稱周文公。 魯國的始封君也是周公姬旦,但他沒有赴魯國履職,而是由他的長子伯禽擔任第一任魯國國君,因伯禽謚號為文,故史稱魯文公。 這兩個都是文公,分別是周國和魯國的第一任國君。 第三,春秋時期的周國與戰國時期的周國是兩個概念。 春秋周國,是大周王朝之初就建立的,始封君為周公姬旦。 這個周國,在春秋時期就被滅了,至於是誰所滅,暫時不知道,甚至有可能是被戎狄所滅。 戰國時期的周國,是大周天子周考王封其弟王子揭的一個封國,亦稱周國,始封君為西周桓公。 這個可憐的周國在趙國與韓國的乾涉下,又被分成東周國和西周國兩個小國,其中東周國始封君為東周惠公。 這兩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周國,分別於公元前256年和公元前249年被秦國所滅。 其次是周公姬旦的三子伯瞵,受封於凡邑,建立了凡國,在今河南省輝縣市北雲門鎮凡城村。 看看,那個年代,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村,就可以叫國家。 凡國的爵位為伯爵,伯瞵故世稱凡伯。 歷史上的凡國國君都統稱為凡伯,因為凡國的爵位為伯爵。 大周王朝青史留名的凡伯至少有兩位,一位是周厲王時期的凡伯。作為大周王朝卿士,凡伯一直在天子身邊輔政。 周厲王是大周王朝一個敗家天子,驕奢淫逸,專橫跋扈,親近奸臣。 凡伯是當時少有的能夠直言相諫的朝中重臣,但卻因為總是列數朝政弊端,讓周厲王對他十分反感,從而將他排擠在外。 凡伯鬱鬱不得誌,尤其是看到朝中奸佞小人當道,十分痛心,就寫了一首詩。 據說這首詩還被編入詩經,裡麵有一句“作惡多端,不可救藥”,正是凡伯對朝中奸佞小人的抨擊,以及對大周王朝前途命運的擔憂。 當然,這就是現在“作惡多端”和“不可救藥”兩個成語的典故。 出現在歷史上的凡伯還有一位,就是春秋早期。 公元前716年,當時凡伯奉周桓王之命出使魯國,結果回來時,在當時曹國與宋國之間的楚丘被一夥戎狄武裝給劫持了。 從此整個春秋江湖不再聽說凡伯這號人了,據推測應該是被戎狄武裝給殺了。 戎狄武裝之所以殺了凡伯,那是因為大周天子太窮了。 可以相信的是,當時戎狄武裝分子劫持了凡伯後,向周天子索要過贖金。 但周天子拿不出,那凡伯就倒黴了,結果就隻有一個,被撕票。 凡伯被殺後,春秋江湖就開始流傳凡伯的不是,說是凡伯此人不講禮數,故遭到北狄武裝報復。 當時的傳言是這樣的,有一次,戎人到赴洛邑朝見天子周桓王,向周桓王進獻了財物,也向凡伯送了禮。 根據當時禮製,凡伯作為大周王朝卿士,應該做到禮尚往來,即應該以貴賓之禮熱情款待戎人。 但凡伯卻自以為是,對戎人極其無禮,使戎人對凡伯懷恨在心。 後來,戎人得知凡伯出使魯國,故在其返回凡國途中襲擊了凡伯的使團,搶劫了財物,劫持了凡伯。 凡伯死後,凡國也不再見於史料記載,湮滅於春秋江湖。 按這個說法,凡國是被戎狄武裝所滅的。這段歷史公案最終是把殺凡伯、滅凡國歸咎到了戎狄武裝。 但真相如何,誰又知道呢? 史料記載的凡伯還有一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據說凡國滅亡後,凡伯流亡到了楚國,成了一位寓公。 所謂寓公,可不是我們熟悉的那位立誌移山的愚公,而是專指流亡在外的貴族。 凡伯雖然失去了國家,但沒有失去自己曾是一國之君的風度。 他到了楚國後,有楚人問他來自哪裡。他就告訴楚人,寡人乃凡伯也,凡國國君啦。 楚王很快得知了這一信息,凡國,那可是伯爵級別的大國,中原諸侯喂,快請快請。 楚王熱情邀請凡伯喝茶聊天,聽凡伯介紹大周王朝和中原有關風土地理。 這位凡伯才華橫溢,談吐不俗,楚王聽得是津津有味。 過了一會兒,楚王一個近臣上來對楚王耳語:“主公,據可靠消息,凡國應該滅亡了。” 楚王大吃一驚,敢情自己邀請的是一個江湖騙子? 楚王不悅,問凡伯相關情況。 凡伯正色道:“誠然,凡國肯定是要滅亡的。凡國就算滅亡了,但寡人如今仍然存在! 既然寡人仍舊存在,那凡國就未曾滅亡! 這個如同大王的楚國。楚國現在雖然存在,但並不代表將來永遠存在。” “哦,這個是什麼道理?”楚王倒也不生氣。 凡伯捋了捋胡須,微笑道:“這個就是道,說穿了就是現在失去並不能代表以前不存在,現在擁有也不能代表將來會一直擁有。” 哇噻,這位被滅了國的凡國國君凡伯,真正脫離了塵世,從國君高位一下來,就變成了一位高深莫測的哲學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