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公子牙支持公子慶父(1 / 1)

現在,魯國公室幾位重量級人物都亮了相,為了魯國儲君一事,大家也都有了自己的態度:   自己不會生兒子的君夫人哀薑,為了自己的利益,要麼立妹妹過繼給自己的兒子公子啟,要麼立公子慶父,兩個都可以。   魯莊公之下排名第一的卿大夫公子慶父,為了魯國的國家利益,保持與齊國長久友好同盟,必須立公子啟。   與公子慶父交好的公子牙,為了魯國有一位德才兼備而且執政能力上乘的國君,非公子慶父不可。   與魯莊公關係最好的公子友,為了魯國有一位強有力的領導,認為不能再走如自己現在的國君哥哥那種少年即位的辛酸之路,他認為應該立公子慶父。   此外,朝中公卿大夫們的聲音也貌似傾向於公子慶父。   現在就剩下最後拿主意的魯莊公了。   魯莊公真的很煩,煩透了,因為魯莊公就想立公子般。   魯莊公一直煩惱到了秋天,他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了。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這樣煩惱糾結下去,是時候把這大事給定了。   他召見了三弟公子牙。   這是一位素有賢名的上卿,又是自己的兄弟,總應該會為寡人排憂解難吧。   魯莊公開門見山,對公子牙道:“寡人自知天命不久,很快就要去見列祖列宗了。   魯國幸得兄弟們鼎力相助,如今也算安定,相信寡人這三十餘年,不辱先祖之托。   唯一事惶恐不安,今把三弟請來,就是希望三弟為寡人謀劃謀劃,寡人之後,國君由誰繼承最為合適?”   公子牙沉吟了半晌,猶豫道:“不知主公是否有心中人選?”   魯莊公嘆了口氣道:“正因為寡人難以決定,故請三弟替寡人分憂。三弟盡管直言無妨,寡人定洗耳恭聽。”   公子牙看了看躺在床上的國君,定了定神,小心道:“既然如此,那臣弟就鬥膽直言了。   主公,立儲一事,非同小可,主公可知公卿大夫們的意見?”   魯莊公擺擺手,道:“三弟就直接一點吧,不要問寡人亂七八糟的問題了。”   公子牙尷尬一笑道:“主公,臣弟以為,國君就應如同先君桓公、主公您這樣的人,既要堅毅果敢,敢行常人所不敢為,又要恪守禮製,以服國人。   如此,則儲君人選,至少應是成人,而不能把國家委之以少兒。   魯國自建國以來,奉行兩種繼承製,早先是兄終弟及製和嫡長繼承製交替實施,到後來主要的是嫡長繼承製。   如今主公一來並無嫡子,二來眾公子皆年少,臣弟以為,主公可以考慮兄終弟及製。   二哥仲孫,年富力強,身居上卿之職,多年來輔佐主公治國理政,頗有建樹,頗得民心,又是主公親兄弟。   若立仲孫為儲君,臣弟以為此乃利國利民更昨咱公室之舉,臣弟堅決擁護。”   公子牙又列舉了許多公子慶父德才兼備的事跡,卻不知魯莊公聽公子牙推薦公子慶父,心中早就撥涼撥涼的,哪裡還聽得進公子牙接下來在講什麼?   難怪都說公子慶父與公子牙兩人交往過密,交情非同一般。此時一試,果然驗證傳聞不假。   看來,如果要確保般兒順利繼位,此兩人著實是巨大威脅啊。   魯莊公隨便應付了幾句,然後以身體不適需要休息為由,把公子牙打發走了。   公子牙哪裡曾想過國君哥哥心中已有既定人選?他此次推薦公子慶父,那還真的是出自公心。   作為魯國上卿,他很清楚一國之君如果年幼的話,會帶來極大的麻煩。   公子牙對魯莊公是非常敬重的。魯莊公即位時年僅十二三歲,魯國麵臨著巨大的危機。   當時父親魯桓公不明不白死在了齊國,先君文薑夫人又滯留齊國不歸,坊間傳聞齊國將興兵伐魯,說不定要將魯國給滅了。   幸虧先君文薑夫人並非如傳言那樣對魯國極大不利,少年國君大哥也幸虧有了母親文薑夫人的全力庇護與輔佐,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內抓國政治理,外交列國諸侯,總算讓魯國度過難關,並一步步發展起來。   這期間,同樣是少年的公子牙很明顯感覺到,無論是先君文薑夫人,還是自己的國君哥哥,付出了多少努力,經歷了多少艱辛。   公子牙也曾想拍拍國君哥哥的馬屁,推薦推薦公子般,但他敢推薦麼?   公子般此時年齡與當年剛即位的國君哥哥相仿,但他與國君哥哥相比,至少存在兩個短板:   第一個短板,公子般並非嫡子,而當年的國君哥哥公子同可是正宗先君桓公嫡長子。   第二個短板,公子般已經沒有了母親,而當年的國君哥哥公子同的母親,那可是來自齊國的公主文薑夫人!   文薑夫人才貌雙全,其能力水平那絕對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子般如果即位,能挺得住嗎?   更何況,如今的君夫人是來自齊國的薑夫人。薑夫人此人嫁過來雖然沒有幾年,但大家都很清楚,這個女人不簡單,非常強勢。   她雖然沒有生過兒子,但她有一個過繼來的兒子公子啟,而且是她妹妹的親生兒子。   一旦後宮乾政,魯國將爆發嚴重的權力鬥爭,那豈不是糟了?   唯有二哥公子慶父繼位為君,方可牢牢把先君桓公的家業給守住了!   公子牙相信自己對國君的建議是公道的,是正確的,是完全站在魯國公室和魯國國家利益角度考慮的!   他相信國君一定會采納自己的意見。更何況,已經有很多人貌似在支持二哥公子慶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