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窮途末路(1 / 1)

魯僖公即位後的第一件事,當然是處理這次弒君事件的後續問題。恢復公子友的執政上卿地位,派人分別出使諸侯列國。   出使諸侯列國那是禮製的套路,新君即位,通告中原諸侯聯盟各盟國。   但魯僖公派人出使的兩個諸侯國,有著另外的目的。   第一個是齊國。   魯僖公派人帶去了大把的財物,請求齊桓公將哀薑的屍體還給魯國:“稟齊侯,寡君希望先君夫人應該歸葬於魯,請務必答應。”   齊桓公簡直納了悶,也許他就是做大事業的人,對於一些春秋禮儀確實研究學習不夠。一個齊國女人的屍體,你們魯國人要去做什麼?   齊桓公確實不太懂,魯僖公卻是精通這一門道的。   自己作為剛即位的國君,首先要向全國人民展示的,是一個孝道。那個該死的女人雖然不是自己的生母,但畢竟是太後,是先君夫人。   誠然,哀薑出嫁前是齊國公族女子,但自嫁到了魯國後,就是魯國人。   魯國人,當然要歸魯國處理。   魯僖公甚至心頭有些惱火:這個齊侯也太過分了,怎麼就殺了先君夫人呢?   魯僖公對齊桓公的不滿是有道理的,因為根據周禮,女子出嫁前,一切要聽父親的;出嫁後,一切要聽丈夫的;丈夫死後,一切要聽兒子的。   這便是大家熟悉的三從四德的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現在哀薑的狀態是夫死成寡的狀態,那就要從子。   而她現在的子,從禮製上來講,當然是魯僖公了。   魯僖公是這樣想的:哪怕先君夫人有再大的錯,都是在魯國犯的錯,理應由寡人來處理。你齊侯過分了啊,把手伸得太長了些吧。   所以,盡管在內心上魯僖公倒是希望齊國將哀薑處死的。但在對國人的交待上或者說是在禮儀麵前,魯僖公必須要表明這個態度:   先君夫人雖然死了,但她必須要到魯國歸葬。   春秋時期,對於象魯僖公這樣的諸侯國君來講,禮製這種東西是必須要進行到底的。   齊桓公還是同意了魯僖公的請求,將哀薑的屍體還給了魯國。   第二個諸侯國是莒國,因為莒國接納了慶父。   魯僖公向莒國提出了遣返慶父的要求,但莒國可不怎麼爽氣。   當然,莒國是有足夠底氣的。因為根據慣例,一個諸侯國接納流亡國家的大夫、公子、國君,是合乎禮儀的。   反而,你搬出各種理由表示不予以接納,或者逮捕起來遣返,這才是有違禮儀的。   見莒國表示為難的樣子,魯國給出了豐厚的條件:隻要你們莒國遣返慶父,那咱就送給你們莒國兩大車財物。   莒國一方麵希望得到這些財物,另一方麵又不想違背有關禮儀規定。   魚有熊掌難道真不能得兼?   最後,莒國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驅逐魯慶父,命其離開莒國。   慶父無奈隻好離開莒國。此時的他真正到了窮途末路了,放眼天下,還有哪裡是自己可以去的地方?   要不,還是回魯國去?   也許魯國人會看在自己多年來為魯國的奉獻上,會原諒自己。   尤其是新繼位的國君公子申,自己也算是一直善待他的,說不定會赦免自己。   慶父派自己族人公子魚先回魯國打探消息。   公子魚到了魯國後,悲哀地發現整個魯國都在痛罵著慶父,再加上哀薑被齊國人賜死的消息傳來,公子魚崩潰了。   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公子魚還是見到了公子友。   公子友冷冷道:“告訴仲孫,如果他死了,那念在兄弟情麵上,季友將善待其孟氏家族,由其嗣子敖繼承家業。否則,休怪季友無情了。”   公子魚哭了,但哭是沒有用的,整個魯國,沒有任何人同情慶父。   公子魚絕望了,他一邊哭著,一邊去見慶父。   慶父眼巴巴等著公子魚,可謂是望眼欲穿。   終於,他望見了公子魚的乘車,但隨即乘車裡傳來公子魚悲傷絕望的痛哭。   慶父知道,天下之大,但確實已無自己立足之地了。   在靜靜聽完公子魚轉達的公子友原話後,慶父長嘆一聲,服毒自殺。   在閉上眼睛的那一刻,慶父喃喃道:“季孫啊季孫,希望你不要食言,讓敖兒將孟氏家族給繼承下去。”   敖兒,即慶父之子公孫敖。   公子友說過,隻要慶父死了,那公子友將善待慶父的孟氏家族,由其嗣子公孫敖繼承家業。   這個公孫,就是自魯桓公算起,公孫敖即魯桓公的孫子。   一代權臣慶父,就這樣淒涼地死於異國他鄉,史料甚至都沒有記錄他死在何地。   隻是讀史的我們不禁唏噓,這是把一手好牌打個稀巴爛的失敗者!   慶父和哀薑的死,是符合魯國人民的利益的,更符合魯僖公和季友的利益。   現在,這兩個被認定是禍亂魯國的罪魁禍首在這個春秋舞臺謝幕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那這段歷史翻篇了嗎?   還沒有,後續還有事哩。   對於強大的齊國,魯僖公不敢有多大的意見表示。但對於邾國,魯僖公的怒氣就上來了。   公元前659年9月,魯僖公親率魯軍討伐邾國。   要知道,邾國可是在去年魯僖公與公子友流亡時接納過自己的,怎麼才過了一年,你魯侯就成了白眼狼了?   這話其實不能這樣說,魯僖公也不能因此被冠之以白眼狼的罵名,因為這都是符合禮數的。   在魯僖公看來,你邾國在寡人流亡時予以接納,那是應該的,不接納才是有問題的,這是禮數。   但是,邾國居然私自將屬於魯國的哀薑送給了齊國人,那就是對魯國的大不敬,完全不把魯國放在眼裡,是嚴重踐踏禮製的不齒行徑。   既然如此,那就等著挨揍吧。   公元前659年9月,魯僖公得到確切情報,說邾軍重鎮虛丘正準備換防,立即出動魯軍突襲虛丘,紮紮實實教訓了邾國一頓!   魯僖公新君即位,當然要向國人展現一下自己這個國君三把火到底怎麼放,邾國正好是給了一個借口。   當然,這樣的戰役隻能算是魯國因為邾國違法禮製而給予的一個小小教訓,並非是兩國就此進入戰爭狀態。   相反,兩國還都是同屬齊桓公領導下的中原諸侯聯盟。   甚至剛剛在公元前659年8月份時,還都參加了齊桓公召集的檉地會盟。當時參加的諸侯有齊國、宋國、魯國、鄭國、曹國、邾國共六個諸侯,議題是救援遭到楚國入侵的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