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聯軍伐楚三(1 / 1)

魯僖公可不敢笑,但他回到自己的魯軍帥帳後,忍不住笑了。   公孫敖見魯僖公笑得開心,問道:“主公,何事如此高興?”   魯僖公就將齊桓公欲借八國聯軍之威,討伐蔡國的原因講了一遍。   公孫敖也聽得笑了。   不過,公孫敖笑了一會後,對魯僖公道:“不過,臣以為齊侯此舉甚妙,實乃一石三鳥之計也。”   魯僖公一怔,問道:“一石三鳥之計?”   公孫敖道:“聯軍伐蔡,必手到擒來。如此,則為齊侯出了這口惡氣。此為一鳥。   蔡國主動脫離中原諸侯聯盟,違背當初盟約精神,當挨此教訓。此為二鳥。”   魯僖公點點頭道:“這是自然,那第三鳥呢?”   公孫敖道:“聯軍南下伐楚,八國聯軍千餘乘戰車十餘萬眾精銳之師,最大的問題是軍資糧草等後勤補給。   如果拿下蔡國,聯軍就可以屯兵蔡國,以作中轉。因此哪怕是原先督運的軍資糧草一時不能到達,聯軍完全可以就近從蔡國補給應急物資,以解燃眉之急。此三鳥也。”   魯僖公恍然大悟,不禁拍手叫絕。難怪齊侯能夠稱霸中原,成為中原聯盟盟主,此等謀略,著實高明。   公孫敖說對了,這正是管仲的謀略。   與楚一戰,非同小可,如果不令楚國臣服,那中原不得安寧。   聯軍南下伐楚,楚軍如果膽敢決戰那自然最好,憑八國聯軍如此雄壯的兵力,打敗楚軍應該不是問題。   關鍵是萬一楚軍不與聯軍決戰呢?   楚軍隻需要依漢水南岸重兵布防,就可以完全擋住聯軍!   哪怕是聯軍強渡漢水成功,亦損失慘重。楚軍再來個堅守城池,聯軍還能有多少戰鬥力攻破楚都?   伐楚,當然是需要打一個持久戰的,如果不把楚軍給消耗得差不多了,聯軍想要取得勝利,那是難上加難。   既然要打消耗戰,致勝的關鍵在於國家實力,要耗得起,而現實問題就是後勤補給線必須安全無恙。   但是,從齊國到楚國,這千裡之遙的補給線,時間一長,各種麻煩都會出現。   如果拿下蔡國,把蔡國建設成為伐楚前沿堡壘,那勝算就多了。   齊國相國管仲和當時春秋第一名將王子成父的結合,在戰爭謀略上當時確實無人可出其右。   公孫敖能夠想到這一點已經很厲害了,但他還有一點沒有想到,那就是聯軍伐蔡還有一個迷惑楚軍的戰術意圖。   八國聯軍聲勢浩大,楚軍肯定嚴陣以待。如果直接進攻楚國,楚軍各種防守和反攻都會來。   但如果聯軍進攻蔡國,楚國說不定以為聯軍隻是討伐叛盟的蔡國,防備當然會比直接討伐楚國要鬆懈。   不管如何,隻要楚軍有了鬆懈,聯軍就一定會找到破綻,一有機會,就可以隨時從蔡國向楚國發起進攻。   就這樣,聯軍向蔡國發起了進攻。   蔡穆侯哪裡想到,這支在當時可以號稱全世界最大規模的軍隊,居然會對自己一個小小的蔡國發起進攻?   這樣的軍隊,誰敢抵抗?   齊侯啊齊侯,你要討伐蔡國,除了陳國、衛國、許國這幾個國家外,其他隨便拉一個來就可以討伐我蔡國了,哪裡需要這麼多諸侯組成聯軍?   蔡穆侯一直以為聯軍是討伐楚國去的,自己還在煩惱一旦聯軍討伐楚國,自己是不是要去幫助楚國。   結果聯軍卻是來討伐蔡國的,此時再想去向楚國求援,根本來不及。   沒有選擇的決定是最簡單的,聯軍剛至都城蔡邑,尚未發起攻城,蔡穆侯就差人在城頭舉起白旗,大聲叫著投降。   在蔡穆侯的思維裡,戰爭應該是這樣打的:你來打我,我打不過你,那我就服輸。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我既然服輸了,那你就得退兵。   是的,這就是那個時代的戰爭模式,也稱貴族戰爭。   貴族嘛,無論是穿著打扮還是持棒打人,那都有個貴族的風度樣子。   誰知齊桓公卻是氣不打一處來,指著城頭上的蔡穆侯怒罵道:“投降?早乾什麼去了?如此侮辱寡人,一個投降就了事了?”   蔡穆侯頓時就懵了:看齊侯這個架式,是要吃人的麵相,敢情是要滅了蔡國的節奏?   蔡穆侯不寒而栗。   國家被滅還可以復國,但寡人如果被齊侯給捉了去,那被活烹的可能都有!   快逃!   蔡穆侯也不敢再接齊桓公的話,命令蔡軍死守蔡邑,自己卻率著蔡國大部分公族大夫逃往楚國去了。   蔡邑守軍聽說國君逃了,那還守個鳥城?   就這樣,聯軍伐蔡大勝,占領蔡都。   情報傳到楚國,楚國國君楚成王不敢怠慢,立即召集軍事會議。   楚國這些年來能夠馳騁江漢流域,當然是有能人的。很快,楚成王就統一了楚國朝中大夫和軍中將領們的意見:   全楚國立即行動起來,整軍備戰!   具體是部署如下:   一是調集楚軍作好都城郢都保衛戰的準備!   二是火速沿漢水南岸布防,但凡聯軍敢渡漢水,就迎頭痛擊!   三是加強方城要塞防務,增派兵力。   四是組建一支輕騎兵,作好專門偷襲聯軍後勤補給線的準備。   五是分派細作,做好情報工作。   六是派人赴聯軍營地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