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我們講講楚國按規定需要向周王室進貢的包茅是怎麼一回事。 包茅是楚國向周王室進貢的貢品。 以前,各地進貢給朝廷所用的貢品,講白了便是地方上的名特優產品,如清朝時浙江會進貢新昌縣一種叫小京生的花生,江蘇會進貢蘇繡,江西會進貢景德鎮的陶器等。 苞茅又叫菁茅,盛產於楚國,是楚國的特產。 這種茅草品種獨特,每枝都從根上長出三個分叉,應該算是茅草中的精品。 這種茅草可不是用來做牛飼料的,也不是用來蓋房子的,而是一種祭祀用品。 至於到底怎麼用,有兩種說法。 一是為了祭祀用酒的製作。 據說,製作祭酒時,要先將包茅、酒曲和米飯攪拌在一起,使米飯發酵成酒,然後用包茅過濾掉酒糟,把酒漿裝進大瓦缸,最後將祭酒裝進小土陶瓶子裡,在瓶口係上一束包茅,以備用於祭奠山神、城隍等巫祝祭祀。 二是天子封禪大會的必備用品。 包茅是天子重要禮儀用品,用於諸侯參與天子封禪大會。也就是說,諸侯要想參與天子封禪大會,必須帶一束這玩意兒用於祭祀上貢。 據說因為有這個重要作用,所以包茅後來被齊相管仲用於替天子斂財,幫助周天子狠狠地發了一筆財,這便是齊國的“菁茅之謀”。 齊桓公一直是晃著尊王旗幟的,在尊王中他靠著管仲也真是賺足了錢,而周天子卻窮得叮當想。 周天子雖是個擺設,但至少對於齊桓公來講大有用處。天子窮對齊桓公可不是什麼利好的消息,那怎麼讓天子也富起來呢?管仲有辦法。 管仲想到了菁茅。 菁茅是茅草中的精品,所以被作為天子禮儀用品,一般用於諸侯參與天子封禪大會。也就是說,諸侯要想參與天子封禪大會,必須帶一束這玩意兒,相當於VIP通行證。 由於菁茅產地要求非常高,隻生長於特殊的地方,所以管仲請齊桓公對周天子講,讓周天子將出產菁茅的江淮那塊地先圈占起來:這是周王室的地,誰都不準染指。 接下來便是大力加強輿論宣傳。 昭告天下諸侯,天子要舉辦隆重的封禪活動,這一次是一口氣封倆,泰山和梁父山,要求各諸侯國踴躍參加。 在齊桓公時代,尊王可是大事,而參加天子封禪活動是無上的光榮,於是大家都爭先恐後要參加。 這一次,但凡是天下諸侯,都有機會,這動靜搞得夠大的。 隻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封禪隻是一個煙霧彈,真正的炸彈是天子搞錢運動。 根據周禮,諸侯參加封禪,必須帶一束菁茅,而且必須帶產自江淮的菁茅。 本來嘛,這玩意兒誰都不起眼,現在卻成了必需品。 而這個必需品,現在居然隻有天子圈占的江淮那地兒有。其他地方產的,不合格產品。 列國諸侯想要菁茅,唯一的辦法便是去江淮之地買。 大家都要買,便形成了賣方市場。周天子一看樂了:高價出售! 最後的結果是,僅僅用了三天工夫,周天子便賺到了相當於他原來從諸侯國們要來的七年的貢奉! 當然,這個我們隻能說是故事。雖有相關記錄,但周天子何時去泰山和梁父山封禪,嘿嘿,齊桓公時代的周天子,貌似是沒有這檔子事的。 最早,楚國受天子之封立國為諸侯,爵位是子爵,天子要求楚國進貢的物品中,其中便有包茅。 但後來楚國對這個子爵的地位很不爽,多次要求周天子提拔自己卻沒有如願。 楚國本來便是有野心的,到後來乾脆不再鳥你周天子了,自稱為王,與周天子這個王並起並坐。 至於大家認不認可是你們的事,至少楚國人自己是認可的。 既然咱大楚與周天子都並稱二王了,那還進什麼貢給你天子? 於是,楚國就斷了這個貢。 斷了這個貢,周天子雖然很惱火,但也無可奈何,因為周天子現在的實力弱爆了。如果放在想當年的周昭王年代,那便是掄起大棒就把楚國砸成個稀巴爛了。 這裡,管仲特意講到了周昭王。 管仲把周昭王死於漢水這個事,搬出來作為以齊國為首的八國聯軍征伐楚國的一個重要借口,其用意是欺負楚國人應該對歷史不是很了解,故來一招渾水摸魚,大忽悠。 既然是口水戰,那將對手打得啞口無言就行。 但管仲沒想到,屈完什麼都懂,這一招顯然是失敗了。 周昭王其實是一位還算勤勉的周天子,他是周武王的曾孫,也即大周王朝的第四代君王,那個時代,史料也稱之為西周時代。 任何一個朝代,一般情況下前幾代基本都是明君,周昭王當然也是。 楚國是在周成王時代建的國,楚國地處江漢平原,可謂四戰之地,周圍都是少數民族部落。 所以楚國自建國起便踏上了不斷與周邊部落打架的歷史,楚國出就在一次次的扁和被扁中崛起。 在商周時代,銅是極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是製作武器的主要原料,所以當時也被稱為青銅時代。 圍繞著銅這個重要戰略資源爆發的戰爭,也被稱為青銅戰爭。 青銅這樣的好東西,當然必須是由國家來壟斷的,即由天子掌控。 江漢平原則是盛產這種銅的,那時的江漢地區,相當於現在的中東地產,一個產銅,一個產油。 於是,這裡成了熱土,誰都盯上了這塊土地。 當時,眼裡盯著這塊地方的,有包括楚國在內的當地部落和諸侯,也包括周天子。 周天子分封了漢陽眾多姬姓諸侯國,如曾國、鄖國、息國等,其用意之一就是加以占有和保護銅礦,確保銅路順暢,使銅料能夠源源不斷運到王室的手工業基地。 但當地許多部落與其他異姓諸侯掌握了煉銅技術後,開始不斷搶占銅礦資源,如虎方、荊楚和揚越等部落,本就在廣闊的江漢平原南部產銅區,擁有有優越的自然生產條件和豐富的礦產資源。 但他們卻被告知這是國家所有的,地方不得沾有! 當時的銅,相當於現時的金,這些勢力壯大起來的虎方、荊楚和揚越等部落怎麼肯罷休? 於是勢必要和周朝分封諸侯國爭奪銅料。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在不斷搶占中,包括楚國在內的許多諸侯國便大打出手,一片混亂。 於是周昭王便南征了,而且還搞了三次南征。 王師所到之處,那些不聽話的諸侯和部落紛紛敗亡,周昭王繳獲了大量青銅。 是的,那個時候的大周王朝太強大了。 好吧,明的咱鬥不過,那便來陰的。 據說,周昭王第三次南征獲勝後,當地有心懷恨意的一些部族,在被天子征用民夫,為王師打造艦船時做了手腳。 於是一批有嚴重安全隱患的船被王師征用了,有的據說是用膠水膠起來。由於船上運載了大量的青銅器,又恰逢發生極端天氣,周昭王在漢江走船時居然發生了重大交通事故。 船沉了,周昭王、天子王師大批官兵以及隨行大臣、諸侯軍隊都沉到了漢江。 周昭王崩了。 這便是“昭王南巡不返”之事。 這事對大周王朝來講是奇恥大辱,所以長期以來,王室諱莫如深,誰也不敢再提。 如今三百多年過去了,管仲哪會想到,屈完不但知道此事,從頭道來,楚國哪裡有半點責任? 不但楚國沒責任,屈完還反攻了一招:當年昭王駕崩後,正是楚國不顧危險入漢水打撈天子屍體! 楚國非但無過,反而有功! 楚國大夫屈完,憑此榮登春秋智辯榜首! 但是,聯軍陣營,有人還是不服,他要跳出來將屈完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