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魯僖公幫季姬悔婚(1 / 1)

從某種意義上講,哀薑牌位入太廟,也算是魯國公室內部的事,對魯僖公來講也叫家事。   既然處理家事了,那就再處理一樁吧。   這一樁,就是魯僖公之女季姬的個人問題,即季姬的婚姻大事。   春秋時期,女子是沒有婚姻自由的,更不要說什麼戀愛過程了,一切僅憑父母之命,媒妁之約。   尤其是諸侯之女,往往是政治聯姻的工具。   季姬當然也隻能是這個命。但她實在不想認這個命。   季姬本來是作為姐姐伯姬的媵女,要嫁到杞國去的。   但是杞國出事了,而且出的是大事,因為杞國被滅了!   杞國是被淮夷部落所滅的,難道一個積極融入華夏中原的諸侯就這樣被蠻夷給滅了?中原諸侯盟主齊國怎麼不幫幫杞國?   當然幫了,魯國也幫了。   公元前647年夏,齊桓公還召開過鹹地會議,那次會議其中一個議題就是商討如何幫助杞國抵抗淮夷部落侵入。   但是,列國諸侯們的動作慢了一點,杞國的實力又實在太差了點。結果,杞國在淮夷部落的強力進攻下,最終還是死了。   杞國可是大周王朝分封的二王三恪之一,是大禹的後裔封國,哪能說死就死了?   齊桓公緊急召集列國諸侯開會,商量讓杞國起死回生的事。   最後決定,大家出錢出力,在緣陵建城,將杞國遷到緣陵,幫助杞國復國。   就這樣,公元前646年,杞國算是起死回生,又以一國諸侯的樣子出現在史料中了。   魯僖公卻以得了重感冒拉肚子之類的理由向齊桓公請了病假,不摻和杞國復國之事。   咦,杞國不是你魯國的姻親國嗎?親家遭此大難,你魯國怎麼袖手旁觀?   是的,魯僖公是有意不幫杞國的,因為魯僖公愛自己的女兒,遠勝於愛這個杞國。   誠然,魯國與杞國有婚約,而且說好是同時嫁倆女,長女伯姬嫁過去後為杞國夫人,次女季姬為媵。   但令人噓唏的是,公元前651年秋,伯姬突發疾病,不治身亡!   這個時候的伯姬,雖與杞國有婚約,但僅僅是婚約而已,根本還沒有嫁過去就去世了。   那個時候的季姬大約才10歲,尚未到婚嫁年齡。她至少還得有五年才能及笄成年,然後才能出嫁。   但不管如何,根據婚約,待季姬成年,仍得以媵女身份嫁至杞國。   這貌似對季姬來講是一件很辛酸的事。   首先自己的身份,到了杞國,就是一媵女。本來有姐姐伯姬在,憑著姐姐杞國夫人的身份,季姬會得到很好的保護。   但現在這層保護隨著姐姐已經過世,完全不存在了。   然後是杞國這鳥樣,實在不是一個理想對象。   杞國剛剛被淮夷給滅,淪落到了需要列國諸侯來幫助復國的地步。   嫁到這樣的國家,季姬怎麼甘心?   魯僖公也不甘心,這不是把自己的女兒往火坑裡推嗎?   五年前失去了長女伯姬,魯僖公此時的慈父形象頓時高大起來,他決定悔婚。   但是在春秋時期,悔婚那是嚴重違反禮儀的大事,甚至要引發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確實,杞國這個時候不堪一擊,但看著列國諸侯都在幫杞國,魯國敢與天下諸侯為敵嗎?   但魯僖公既然決定了要為愛女謀一生的幸福,那就趕快行動吧。   魯僖公的行動方案非常具體,首先是選女婿,即幫季姬先找一個新婆家。魯僖公看中了曾國。   曾國是一個古老的諸侯,夏商時也稱鄫國、繒國,夏禹後裔封國,始封君為夏帝少康次子曲烈。   說起曾國,大家可能會想到大周王朝的那場鎬京之難的兩個始作俑者,申國和繒國。   當時,申國拉上繒國,引犬戎武裝進犯鎬京,這才導致鎬京之難。   申國和繒國一開始隻是想借犬戎之力,攻入鎬京,扶姬宜臼上位。   結果犬戎武裝進入鎬京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大舉燒殺搶掠,把大周王朝都城鎬京,活生生變成人間地獄。   申國和繒國知道闖下了大禍,急向列國諸侯求救,自己也率先反了犬戎的水,終於在秦、晉、衛、鄭等諸侯的幫助下,將犬戎武裝徹底趕出了鎬京。   然後,又與列國諸侯一起,護送平王東遷,算是當時的勤王有功諸侯。   但紙是包不住火的,申國和繒國犯下的事最終讓列國諸侯知道了。   哪怕是當時的天子周平王是申國的外孫,天子也不管死保申國,更別提繒國了。   南方大國楚國正是向北擴張時,向鄧國、申國等中原諸侯發動了進攻。   沒有一個諸侯會去救申國,鄰居兼傳統盟友繒國一看,快跑哇,就這樣從方城一帶跑到了山東一帶。   也就是說,繒國最早封於河南方城一帶,後遷至山東臨沂的蘭陵縣一帶。不過,此時的繒國已經被歷史記錄為曾國了。   這個曾國看起來也是很弱小的,魯僖公怎麼選擇這麼一個諸侯為自己的女婿?   這正是魯僖公精明之處。   在魯僖公眼裡,季姬已是嫁過一次了,雖然人沒過去,但已有婚約。   現在是自己要悔婚,再嫁之女,怎麼可以挑三撿四?隻要不是同姓諸侯即可。   但如果找一個象模象樣的諸侯,那還得看人家願不願意。畢竟用現在的話來講,季姬算是二手貨了。   魯僖公認為,曾國這樣的諸侯正合適。由於曾國在列國諸侯中不起眼,相信曾國渴望著能夠巴結到象魯國這樣的大國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