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齊桓公霸業走向下坡路(1 / 1)

但對當時的魯僖公來說,連續解決了兩件家事,內心當然是高興的。   也正如他一直在研究分析的那樣,齊桓公的霸業快走到頭了。   當然,所有的一切,源於楚國!   因為楚國終於正式挑釁齊國的霸業了。   想當年,為了遏製楚國北上中原,齊桓公組織了八國聯軍討伐楚國。   先是命令徐國滅了楚國附庸舒國,再將原楚國勢力圈的江國和黃國給收編了,接下來狠狠教訓了一頓剛與楚國結盟的蔡國。   最後聯軍陳兵陘地,大有將楚國一口吞了的架勢。   當時的楚國確實麵臨著巨大的壓力,楚國國君楚成王選擇了與中原諸侯聯軍和談的策略,最終靠著大夫屈完一根舌頭的超強戰鬥力,以楚國認錯並恢復向周天子進貢、向各諸侯國奉送大把財物、歸還搶自鄭、陳等國人口財物等為代價,服了把軟,避免了一場南北大戰。   但自這以後,楚成王勵精圖治,任用楚國賢臣鬥子文為令尹,重用楚國若敖氏家族,加強國政軍事改革,楚國國力蒸蒸日上。   甚至,楚國通過遣使赴周王室朝見天子周惠王並送上貢品之時,向周惠王展現了楚國風範和實力,使對齊國心生不滿的周惠王內心裡對楚國有了好感,正式給予楚國“鎮守南方”的權力。   這是一項對楚國非常實用的特權!   從此,楚國就打著奉天子之命以鎮南方的旗號,找各種理由加大對了周邊諸侯和部落的征伐力度,聲勢越來越大。   楚國的日益強大,勢必要北上中原。但北上中原,必然要麵對當時中原諸侯聯盟盟主齊國。楚成王采取了挑釁手段,試探齊國的反應。   首先是滅了與江國和黃國同盟的弦國,而齊國居然沒什麼反應,江國和黃國當然更不敢有反應。   再是接納了中原諸侯聯盟圈的傳統成員國許國,並拉攏了鄭國,這下齊國總算有點反應了。   公元前651年,終於火大了的齊桓公召集列國諸侯於葵丘會盟,嚴重警告了鄭國和許國。   楚成王見齊國還是有幾把刷子,就采取了迂回北上的戰略,具體就是討伐江國和黃國。   公元前649年冬,楚國討伐黃國,並於第二年滅亡黃國。   公元前648年,楚國討伐江國。   公元前646年,楚國滅亡了英國,把楚國的勢力範圍推進到淮河中遊一帶。   還沒消停,公元前645年春天,楚軍向徐國發起進攻。   直到此時,英雄暮年的齊桓公終於反應過來,楚國是打著向東討伐淮夷的旗號,迂回北上中原啊。   於是,齊桓公立即組織中原諸侯聯盟救援徐國。   但是,這個時候的齊國,確實沒了往日的輝煌。管仲、公孫隰朋、王子成父、東郭牙、寧戚、鮑叔牙、高傒、國懿仲等等桓管時代的這些齊國人才,均已在最近幾年先後離世了。   齊桓公手頭能用的人,居然是如豎刁、易牙等人,連齊桓公自己也是老態龍鐘樣。   這次聯軍救徐,齊桓公作出了匪夷所思的決定:齊桓公、宋桓公、魯僖公、衛文公、鄭文公、許文公、曹共公、陳宣公等八位諸侯於牡丘盟誓,大家就喊喊口號。   然後,齊桓公命令:列國諸侯,行動起來,大家都到匡地喝酒吹牛去!   什麼意思?   原來,齊桓公實在找不出可堪軍事統帥的人才,隻好將聯軍交給魯國大夫公孫敖統帥前去救援徐國,列國諸侯們則都躲到後方繼續開會!   當然,齊桓公當時的借口是留一部分軍隊以作策應。   這實在太搞笑了,從國內出發時,大家都是國君親自統軍。按以前中原諸侯聯軍那種氣勢,都是列國諸侯雄糾糾氣昂昂站在戰車上。   這是春秋時期戰爭的需要,因為春秋時期的戰爭可以說士氣第一,士氣主要體現在師出有名和統帥身先士卒上。   現在好了,聯軍還沒到前線,列國諸侯作為本國軍隊的統帥,居然躲到了後方。在沒有現代化通訊工具的那個年代,統帥們難道還能搖控指揮前線將士?   楚成王看著就好笑,你齊侯這種架勢,令楚成王更有底氣。   於是,楚軍繼續包圍徐國,聯軍則不敢亂動,雙方從春天一直僵持到秋天。   齊桓公見根本嚇不退楚軍,又使了一招,命令齊軍和曹軍進攻楚國附庸國厲國。   魯僖公實在看不下去了。   這個時候,前麵我們講到過,季姬馬上要嫁到曾國去了。魯僖公搖著頭,就先回國主持女兒婚嫁大事去了。   寡人要忙的事多著,呆在匡地吹著風實在沒意思。   不要說魯僖公對這次救援徐國沒有任何信心,更搞笑的事出來了。宋國國君宋桓公見魯僖公走了,他也走了。   宋桓公去了哪裡?   他帶著宋軍趁曹軍現在跟著齊軍在攻打楚國附庸厲國,向曹國發動了猛攻!   有人要說了,宋桓公乾嘛對曹國那麼有意見?到底有什麼仇?   翻破了史書,都沒見這些年兩國有什麼矛盾,甚至曹國失禮這種事都沒有。   但是,宋桓公就帶著宋軍討伐了曹國,而且宋軍士氣高漲,將士們都大聲吼著:打你個曹國佬,誰叫你們三十五年前侵犯我們宋國?   三十五年前?   是的,三十五年前,當時齊桓公剛剛在春秋江湖露臉,搞了個北杏會盟。但宋國國君宋桓公居然因為爵位級別問題心生不滿逃了會,當時齊國聯合了陳國和曹國討伐過宋國。   唉,宋公居然就是這樣的胸襟,三十五年前的事居然還記上恨了。   魯僖公得知情況後,搖頭嘆息不已。   就這樣的中原諸侯聯軍,楚國還放在眼裡麼?   公元前645年冬天,楚軍向徐軍發起了全麵進攻,雙方爆發婁林之戰,結果徐軍全線崩潰!   此役後,徐國幾乎一蹶不振,後來淪為楚國附庸。   再後來,吳國崛起,與楚爭雄,徐國被夾在兩大軍事強國中間喘了沒幾年,於公元前512年被滅。   但當時的徐國離死亡還有一百多年,是一個東夷強國的存在。   齊桓公聽說徐軍大敗,立即再次調集齊軍火速救援徐國。   楚成王一看,不玩了,不穀要回家過年嘍。   等齊軍趕到徐國,楚軍已經凱旋了。   齊軍不是聯合曹軍在討伐厲國嗎?   伐而無功!   曹共公聽說宋國偷襲曹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早急著率曹軍趕回曹國保家衛國了,剩下齊軍打了厲國整整一年也沒戰果,厲國都城穩若磐石!   不用說楚國開始頻頻向中原諸侯挑釁甚至發起進攻,連淮夷部落也開始不再把中原諸侯放在眼裡。   自滅了杞國逼杞國遷國後,公元前644年冬天,淮夷部落又開始侵犯曾國,曾國隻好向中原諸侯聯盟盟主齊國求救。   齊桓公這個盟主當得也真累,但不救不行。   這一次,齊桓公動的腦筋是率聯軍幫助曾國築城。   把城墻修得堅固一些,就不怕那些淮夷進犯了。   被動員來幫助曾國修築城墻的諸侯有齊國、魯國、鄭國、宋國、陳國、衛國、許國、邢國、曹國共九個諸侯,按理大家抓緊一點,那麼多諸侯幫忙,曾國這個城墻修建加固工程會很快完工。   早日完工,早日回家過年。   大家都是這麼想的。   但想的是列國諸侯那些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用怕冷的諸侯們,那些被抽調來當臨時建築工人的各國工匠以及奴役們可吃不了這個苦。   結果,有一天晚上,大家挑燈修著城墻,突然不知何人大叫道:“不得了啦,齊國遭到突襲,齊國要亡國了!”   得,就這一聲喊,整個曾國城墻修築工地,轟的一聲,所有的工匠和奴役一轟而散,跑了個乾乾凈凈。   城墻呢?   半拉子工程,就在那掛著呢。   魯僖公很清楚,齊國的霸業,基本走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