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的作派當然令許多諸侯不滿,隻是大家都怕了這頭霸王龍,不敢多嘴而已。 有點能耐的,就想方設法為自己謀點實實在在的利益。 遙想大周王朝當年,天子一怒,諸侯誰敢不從? 如今天下紛爭,亂成一團,天子估計也怒也不敢怒了吧? 魯僖公喃喃自語著。 是的,不要說天子根本不可能來管列國諸侯間的事,天子自己倒正需要列國諸侯來管管自己的事呢。 要說亂,此時大周王室的亂,同樣是一個大亂。 大周王室又攤上了一個內亂,那就是王子帶之亂。 當然,這是王子帶第二次作亂了。 早先的時候,先天子周惠王寵愛自己的小兒子王子帶,有意廢立太子。 這事有違禮製,齊桓公聯合了中原列國諸侯為太子鄭站臺,給王室不敢廢立太子壓力。 在齊桓公的強力乾涉下,最終太子鄭總算繼位為天子,即周襄王。 王子帶當然不服,引北狄武裝攻打王室。 在列國諸侯的幫助下,周襄王平定了叛亂,王子帶流亡去了齊國。 齊桓公雖然以匡扶朝綱的名義扶持了周襄王,但畢竟是違背了周惠王的本意,所以接納了王子帶。 王子帶貌似在齊國受到了倫理綱常的再教育,痛改前非了,所以周襄王決定將這個已經流亡在外整整十年的弟弟召回王城。 但誰也沒想到,回到王室的王子帶自從滅了自己爭當天子的雄心壯誌後,在生活上卻虎虎生風起來,居然勾搭了當朝王後,來自翟國的隗後。 周襄王被戴了幾個月的綠帽子後,終於發現王子帶與隗王後勾搭成奸的事,登時龍顏大怒,廢置了隗王後。 王子帶知道大事不妙,再次倉皇出逃。 這一次,他不再逃向中原了,他直接逃去了隗王後的母國翟國,借來了翟國大兵,武裝進攻大周王朝都城洛邑。 這下輪到周襄王倉皇出逃了,一路狂奔到鄭國。 歷史進入春秋,即自公元前771年大周王朝鎬京之難、周平王東遷洛邑開始,貌似每次王室有難,都有鄭國的影子。 公元前771年,鎬京之難。鄭桓公為保衛天子戰死鎬京後,鄭武公果斷出兵勤王,驅逐犬戎,護周平王遷都。 公元前673年,王子頹之亂。鄭厲公積極勤王,與南燕國打,與衛國打,聯合虢國平定王子頹之亂,迎周惠王回到王城。 現在,周襄王又逃到了鄭國,向鄭國提出求助。 但是,周襄王這個天子到底還有沒有臉讓鄭國來幫助自己,卻沒好好去想。 是的,鄭國對周襄王意見大了去了,因為滑國的關係。 滑國原來是鄭國附庸,但是衛國看上了滑國,於是與滑國勾勾搭搭起來。 鄭國火大了,就出兵教訓滑國。滑國大聲求饒,鄭國就放過了滑國。 但鄭軍一撤,滑國又倒向了衛國。 鄭國再次出兵打滑國,誰想這次滑國抱上了大腿,在衛國的幫助上,滑國請周襄王出麵調解。 周襄王才不管你們鄭國、衛國、滑國到底是何歷史恩怨在,隻知道予一人還是太子時,鄭國曾經聽命於父王周惠王,暗搓搓支持過王子帶,差一點廢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所以,接到滑國的報告後,周襄王直接指示鄭國:別太過分了,滑國也是天子姬姓之國,就此打住吧。 你天子沒事找事又不懂事,管什麼閑帳?沒開展詳細的調查研究,就隨便下指令,你會不會當天子啊? 鄭國大怒,不但不接受周襄王調解,還扣押了天子派來下指令的使臣。 這下把周襄王氣得不行,居然病急亂投醫,請求翟國幫助。 翟國被當時視為戎狄之國,戰鬥力非凡。 翟國立即出大兵幫助周襄王討伐鄭國,鄭國一時不備,重鎮櫟城被占領。 櫟城那是鄭國的經濟軍事重鎮,是鄭國先君鄭厲公的福地,居然被你天子引戎狄武裝給侵占了! 無可奈何的鄭國對周襄王可謂是傷心太平洋再是恨到骨頭裡。 周襄王見總算把鄭國給實實在在地教訓了一通,非常得意。 這才象天子的模樣麼! 翟國雖是戎狄,但有能力有實力,既然這一次能幫予一人,今後予一人還繼續需要翟國的幫助。 為了穩固與翟國的關係,周襄王乾脆娶了翟國公主,而且直接立為王後,這便是隗後。 也正是這個隗後,與王子帶勾搭成奸,終於導致了這場王室之難。 現在倒好,眼睛一眨,你天子被王子帶勾結翟國挨了揍,逃到我們鄭國來就想請鄭國幫助? 算了吧。 鄭國此時見周襄王落難,無論如何也生不起同情心,當然也沒有了姬姓諸侯的責任感。 鄭國隻是在汜邑整理了幾間房子給周襄王暫時落腳。 至於要幫助你天子去打王子帶這事麼,實在不好意思,鄭國國弱兵微,無能為力。 周襄王無奈,隻好向天下發出勤王令。 公元前636年冬,正準備過年的魯僖公,就收到了這樣的勤王令。 當然,周襄王是派人去的魯國,親信張三。 魯僖公很頭大,年初時他聽聞天子居然引戎狄武裝去討伐鄭國時,就很不滿。 這倒不是因為魯國與鄭國一直交好,而是鄭國、衛國、滑國這三國之間的矛盾糾紛問題,純粹就是自家的事情。 你天子吃錯藥了?居然還引戎狄來討伐鄭國。 天子啊天子,知道什麼叫“兄弟鬩於墻,外禦其侮”嗎? 你這個叫引狼入室,想當年,鎬京之難不正是這樣引發的嗎? 魯僖公對這個天子早就反感得很,想要寡人勤王,算了吧。 但是魯國又是大周王朝宗邦諸侯,天子都派人來命令了,你敢不聽令? “愛卿,就由你去應付天子使臣吧。寡人是真不想管天子這破事,他也是活該受罪,真是不作不死。”魯僖公對臧孫辰道。 臧孫辰很清楚,國君是不想管,這個可想但不可講。 魯國,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國君想不想管,而是魯國根本管不了。 試想想,鄭國那麼強悍的戰鬥力,在戎狄武裝麵前也是不堪一擊,丟了重鎮櫟城,魯軍能行嗎? 難不成去惹一把戎狄,然後引火上身,讓魯國遭受一場戎狄入侵之難? 主公居然把這樣的世紀大難題推給了自己,臧孫一展苦笑著,去見天子使臣張三。 張三很著急,直接就問:“請問大夫,不知魯侯何時出兵?” 臧孫辰沒直接回答,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他吩咐給張三倒茶,然後滿滿關切的問: “大夫您還好吧?陪陛下在氾地暫居,吃住是否習慣?生活用度還缺哪些?” 張三愕然,但通曉周禮的他很快就明白了臧文仲的意思。 臧孫辰沒有直接答復張三代表天子來要求魯國出兵勤王的事,而是叉開話題,說明魯國出不了兵。 至於魯國是不想還是不敢,張三根本沒時間去計較了,總之魯國不會出兵勤王。 至於臧孫辰問自己跟著天子逃難到鄭國的生活情況,這是魯國恪守禮儀的表現。 魯國雖然不能出兵勤王,理由也不多說了。但作為諸侯,魯國必須關心天子的情況。 但是,臧孫辰這樣的諸侯國卿大夫,依禮又不能直接問天子的情況,他隻能問張三這樣天子身邊人生活情況,通過張三的情況了解天子的情況。 這就是當時的規矩! 張三匆匆喝了幾口茶,隨便敷衍了臧孫辰幾句,就告辭走了。 既然魯國這裡碰了壁,那就把希望放在同僚們去的其他諸侯了,自己必須盡早趕回去向天子匯報。 天子蒙難,難道天下諸侯真沒人管了嗎? 魯僖公嘆著氣。 消息終於傳來,晉國出兵勤王了。 啊?晉國?晉國頭上長龍角了,居然敢打戎狄? 快快,將晉國的情況給寡人詳細匯報匯報。 是的,接下來的兩百年,歷史將由一個叫晉國的超級大國來主導了。 晉國,春秋舞臺的一號主角,列國諸侯的真正霸主,終於要到中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