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必須要有萬全之策。 當然,這個萬全之策早就有了,而且魯僖公已經在自己的腦海裡演習了無數次了。 這次魯僖公乾脆不再需要臧孫辰、公子遂和公孫敖三位上卿商議了,因為他們都知道這個萬全之策。 魯僖公直接給在衛國的公子買下令:立即班師回魯國! 公子買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魯國,本還想著辛苦在外率軍作戰,國君應該會有大大的封賞。 交接了軍隊後,公子買就往魯宮趕去。這個自然,出征回來,必須向國君復命。 誰知,剛到宮門前,一隊如狼似虎的宮廷衛隊攔住了他,然後就被當場拿下。 然後就沒然後了,公子買被當場斬殺! 魯僖公立即派公子遂攜重禮出使晉國,公子遂對晉文公道: “晉侯在上,外臣奉寡君之命,專程前來向晉侯表達寡君的道歉。 由於寡君約束不力,結果大夫公子買私自率領族兵協助衛國守城,導致兩國關係惡化。 寡君非常惶恐,更是非常氣憤,所以斬殺了公子買,特將公子買首級奉上,並以重禮謝罪。 寡君說了,晉魯本就是兄弟之國,世代友好,寡君願聽候晉侯命令。” 晉文公早就知道魯軍幫助衛軍守過城池,本來非常惱恨。但確實魯軍並未出主力,貌似僅有小股部隊來衛國而已,看來魯侯派來的這位大夫所言不假。 此時,軍士來報,說衛國已經舉國投降。 晉文公大喜,此時聽魯國大夫所言,魯國願意與晉國結果,那簡直是雙喜臨門,還有什麼好計較的? 晉文公大度地對公子遂道:“魯侯如此深明大義,寡人非常欣慰。大夫請回吧,告訴魯侯,晉魯兩國務必要世代友好。” 晉國這邊已經萬全了,那楚國那邊呢? 應對楚國的辦法,是魯僖公派公孫敖出使楚國。 公孫敖對楚成王道:“楚王在上,寡君派外臣來向楚王匯報,前番寡君依楚王命令,著大夫公子買率魯軍救援衛國。 誰料公子買貪生怕死,見晉軍勢強,居然未經寡君同意,私自率軍回國。寡君震怒,命斬殺公子買。” 楚成王無奈地看著魯國小兄弟,這樣的情況對楚國來說簡直是匪夷所思,但也許在中原列國中可能是司空見慣的。 特別是魯國,以前經常出現公族大夫私自率著軍隊參與列國征戰。 現在出現私自率著軍隊逃歸魯國,當然也應該是正常的。 楚成王沒有怪魯國。 厲害不? 魯僖公這一招,可能是古今中外軍事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神來之筆了! 就一招,將魯國所有的危機都解決了!既討好了晉國,又得到了楚國的原諒。 魯國公子買可能是春秋史上最冤的一名將軍了! 聽令出征,辛苦不說,又聽令班師,結果被殺,僅僅是自己的領導為了不得罪兩個大國而采取的一種手段而已。 魯僖公居然能夠想出這樣的法子,到後來晉楚城濮大戰結束後,魯國能夠獨善其身,可以說是魯國將晉國、楚國兩個大國給耍得團團轉,真是服了。 在晉國、齊國的雙重壓力下,又在衛國國內亂象已生的壓力下,衛國國君衛成公終於認命了。 向楚國發出的救援信一封又一封均石沉大海,連已經到衛國的魯國援軍也撤了。 想到曹國已經被滅了,看來衛國也是麻煩了。 衛成公越想越怕,把衛國交給自己的弟弟公子叔武代為管理,自己則跑到了楚國避難。 那衛國還能抵抗麼? 衛國立即向晉國投降,並且將責任都推給了衛成公。 晉文公很高興,曹國被滅,衛國投降,晉軍這次出兵中原,已經獲得了很大的戰略效果。 如今,魯軍也撤退了,而且魯侯已經派人來向自己表達了與晉國結盟的意願,說明魯國已經不站在楚國一邊了,那意味著楚國的跟班又少了三個。 正如魯僖公一直在思考著晉楚兩軍萬一開戰的事,晉文公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原本,晉文公是不想考慮這個問題的,隻要楚軍從宋國撤軍,晉軍就班師回國。 但是,現在的局勢越來越有利於晉國了。 因為現在的晉國,手頭已經有了齊國、秦國、宋國、衛國、魯國這些個諸侯了,而楚國手頭僅有幾個實力一般隻配打打醬油的鄭國、許國、陳國、蔡國了! 而且,楚國打宋國居然打了快一年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但宋國就是不肯服輸,宋國都城商丘仍舊是堅不可摧的樣子。 晉國,已經從一開始懼怕楚國的心理,到現在形成了敢於挑戰楚國的心理。 魯僖公看得很清楚,這次晉國兵出中原,其戰略目的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救援宋國了,而是在連續取得伐曹、伐衛和服魯的基礎上,與楚國叫板,爭奪中原諸侯聯盟盟主之位! 那楚國又是什麼心理呢? 魯僖公分析來分析去,他得出的結論是楚國從一開始到現在,都不想與晉國直接開戰! 楚軍為什麼不去救曹國、衛國? 原因已經找到了,就是因為楚王故意避開晉軍! 正因為楚軍一直不想與晉軍交手,所以整個中原局勢不斷變化,讓屢戰屢勝的晉軍,積累了強大的與楚一戰的軍事實力和心理力量! 是的,魯僖公同誌,你的分析是到位的。 晉軍統帥先軫,也從多方分析後得出了這個重要判斷:楚國不敢與晉軍一戰! 一直以來,是晉軍不敢與楚軍決戰,但現在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倒成了楚軍不敢與晉軍一戰了! 也就是說,在這個把幾乎所有中原諸侯都牽扯進來的戰事中,晉國已經牢牢掌握了主動權。 與楚軍一戰,成就晉國霸業;或者不直接與楚軍開戰,慢慢收服中原各諸侯,同樣成就晉國霸業! 一切,都看晉國的態度了。 晉國的態度,當然是晉文公的態度。 而晉文公的態度,主要的取決於當時號稱列國第一名將的晉國中軍元帥先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