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8元8愷(1 / 1)

魯宣公倒也不是嘴上說說而已,不管如何,他確實要好好問問季孫行父,你怎麼可以擅自行事,將寡人的命令當稻草?   過了幾天,魯宣公果然親自赴季孫府請教有關禮儀。   季孫行父隱隱感覺國君這次到來估計是前來問罪的,什麼請教有關禮儀那隻是一個幌子而已。   季孫行父假裝非常感動,依魯宣公之命,向魯宣公抖了一把大學問家的書包。   史料當然也記錄了這一次季孫行父對魯宣公的傳道授業解惑情況。   當然,季孫行父的主要目的,還是要通過這個機會,向魯宣公解釋自己為何不請示國君就直接驅逐了公子仆。   畢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你季孫行父這樣行事,也太不把國君放在眼裡了。   我們聽聽他的高深理論吧。   季孫行父對魯宣公行了大禮,然後君臣分賓主而坐,坐而論道。   季孫行父道:“主公,想當年,高陽氏手下有八大賢臣,即蒼舒、隤敳、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和叔達。   這八人,因為德行高尚,與世人相處和諧,故人稱八愷。   八愷的德行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即齊、聖、廣、淵、明、允、篤、誠。   齊,指他們率心由道,舉措皆中。   聖,指他們博達眾務,庶事盡通。   廣,指他們器宇宏大,度量寬弘。   淵,指他們知識淵博,思慮深遠。   明,指他們曉解事務,洞察幽微。   允,指他們終始不愆,言行一致。   篤,指他們產誌性良謹,交遊款密。   誠,指的是秉心純直,布行貞實。   與此相對應的,高辛氏也有八大賢臣,即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和季貍。   這八人,因為德行高尚,被人譽為百善之長,故人稱八元。   八元的德行也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即忠、肅、共、懿、宣、慈、惠、和。   忠,即與人無隱,盡心奉上。   肅,即機靈敏達,臨事恪勤。   共,即治身克謹,當官理治。   懿,即保己精粹,立行純厚。   宣,即應受多方,知思周徧。   慈,即愛出於心,思被於物。   惠,即性多哀矜,好拯窮匱。   和,即體度寬簡,物無乖爭。   這八元八愷,形成了十六個家族,各自秉承著其先祖懿德,世代傳承,家族興旺。   但可惜,到了後來,堯帝在位時,卻沒有重用這十六大家族,致使天下出現了很多問題。   如到了帝嚳時,出了一個惡棍,他掩蔽仁義,包庇奸賊,好行兇德,愚昧奸詐,以壞為伍,人稱混沌。   到了少皞帝時,也出了一個惡棍,他毀壞信義、廢棄忠誠、安於讒譖、信用奸邪、造謠中傷、掩蓋邪惡、陷害良善,人稱窮奇。   顓頊帝時,也有一個惡棍,他好壞不分,真理不聽,專行奸邪,無視明德,擾亂天道常理,人稱檮杌。   黃帝時代縉雲氏家族也出了一個惡棍,他貪得無厭,無度索取,恣意奢侈,不恤窮匱,人稱饕餮。   混沌、窮奇、檮杌、饕餮出現後,世代行兇,被世人痛罵為四兇。   四兇為害人間,誰都沒辦法治。堯帝的重臣舜非常著急,就向堯帝舉薦了八愷,讓他們負責水土管理和其他一些政務。   舜又向堯帝舉薦了八元,讓八元向四方宣揚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教化。   堯帝重用了八元八愷,八元八愷當然不負重望,建議舜和堯帝打開四方城門,廣納四方賓客,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並驅逐四兇族人,將四兇族人流放到四方邊荒蠻夷之地,讓他們抵禦四方妖孽。   從此,天下大治,國泰民安,這都是舜舉薦重用了八元八愷、驅逐四兇的功勞。   所以,堯帝崩後,人民推舉了舜做天子。原因就是因為他舉薦了十六位賢人,剪除了四個兇人。   主公吶,舜能舉薦十六賢,這便是十六件大功。   除掉四兇,這便是四件大功。   加起來是二十件大功德,所以他能夠成為天下共主。   如今臣雖然未能向主公舉薦賢人,但至少畢竟除掉了公子仆這個兇人!   相比於舜來說,臣也算有了二十分之一的功勞!   所以,臣雖違逆主公命令,擅自驅逐公子仆。但也鬥膽懇請主公能視臣之舉,算是將功補過了。”   這樣高深的道理麵前,魯宣公哪裡還有什麼話說?   最後,魯宣公道:“愛卿多心了,此事錯皆在寡人。   寡人起了貪念,行事不計後果,如果沒有愛卿補臺,接下來麻煩大了去了。   愛卿哪裡有過,實乃有大功於寡人,有大功於社稷。”   然後,留下一大堆財寶賞賜季孫行父,打道回宮。   回宮的路上,魯宣公一直在想,如今自己已經是魯國國君了,但執政上卿公子遂雖然是自己上位的最大功臣,但他的權勢實在太大了。   相比之下,這位季氏宗主季孫行父數代以來同樣忠於公室,而且知識淵博,為人低調,生活儉樸,待人真誠,大事果斷,忠君愛國,應該是寡人今後值得重用的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