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鄭國叛晉(1 / 1)

好了,三思而後行的季孫行父無疑是很鬱悶的。   在這場魯國政變中,魯宣公無疑是躺著獲大利的。他從一介庶長子的身份,一躍而成了魯國國君。   公子遂則是靠著自己的謀略,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將自己以及自己的東門家族建設成為魯國最有勢力的人和家族。   遭受重大打擊的,是三桓家族中的叔氏家族,叔氏家族的旁支叔仲氏家族隨著宗主叔仲彭生被殺導致家族沒落。   孟氏家族因為先前公孫敖的胡作非為,給孟氏家族帶來的負麵影響現在仍舊存在,是三桓家族中最落泊的家族,此時暫時可以不去理會。   那三桓家族中最強勁的季氏家族呢?   貌似季氏家族是現任國君魯宣公上位的堅定支持者,但宗主季孫行父的內心是痛苦的。   秉承忠君愛國思想的季孫行父恨透了公子遂,小心謹慎的他更不得不重點防備公子遂!   但不管如何,此時的魯國國君換人了,魯國的春秋風雲已經將魯文公時代翻頁了。   現在,是魯宣公時代了。   依照慣例,我們得為魯宣公介紹一下此時的春秋江湖局勢。   首先當然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大周王室,此時是周匡王當家。   周匡王自公元前613年接過周頃王的班即天子位,已當了五年天子了,在位期間幾乎無所作為。   並且,周頃王將於明年,即公元前607年駕崩,這裡我們就一筆帶過了。   對魯國來講,最重要的兩個國家就是晉國和齊國。   先說晉國,仍舊是春秋江湖第一號強國,也是中原諸侯聯盟盟主。   隻是晉文公、晉襄公兩位英明神武的晉侯先後去世,晉國此時的國君是玩世不恭的晉靈公。   前麵我們提到過了,晉靈公差一點當不成國君,最終靠母親穆贏一哭二鬧三上吊,總算勉強當上了國君。   在這個立誰為國君的過程中,晉國公卿大夫們起了嚴重的矛盾。   最終強勢的中軍元帥趙盾在權力鬥爭中完勝,而晉國的功勛元老家族狐氏家族消亡。   內部權力鬥爭讓晉國受傷不輕,更要命的是,晉國此時已經是嚴重的君臣不和狀態。   中軍元帥趙盾雖然強勢,但慢慢長大的晉靈公本就對趙盾生著恨,所以也有意無意地鉗製著趙盾的正常執政,這讓晉國內耗更加嚴重。   內耗的結果是更嚴重的權力鬥爭。   與此前的卿大夫之間的權力鬥爭不同,此時晉國的權力鬥爭是國君與執政上卿之間的鬥爭,最終居然導致了晉靈公殺趙盾不成反被趙盾的支持者反殺的流血沖突。   正因為晉國內部權力鬥爭嚴重,所以一時無暇顧及中原諸侯聯盟事務,根本不能替天子行道,主持江湖道義。   這也就有了在齊國居然幾次三番侵略魯國,討伐曹國,戎狄也居然敢侵入大周王朝京畿重地等大事發生的情況下,晉國既沒有實質性的對齊國予以懲戒,也沒有及時出兵拱衛周王室等有效措施。   而魯國居然出了殺嫡立庶這樣的大事,晉國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根本不想管。   這讓南方大國楚國有了可乘之機。   此時的楚國國君正是那位強悍的楚莊王,在不久的將來,楚國將成為魯國最重要的外交對象之一。   魯宣公同誌,你得注意這個大國了。   對魯國來講,對楚國印象最深的無非就是曾經跟著齊桓公討伐過楚國,那時楚國國君是楚成王。   齊桓公組織了包括魯國在內的八國聯軍討伐楚國。   結果這場南北對抗大戰並沒有打起來,楚國認了個慫,就不了了之了。   但楚國並沒有真正服過什麼中原諸侯聯盟,此後不斷挑釁,南征北戰,勢力範圍不斷擴大,多次進犯中原。   直到晉國出了個晉文公,在城濮一戰中將楚國擊敗,總算壓製了楚國的擴張。   但中原諸侯聯盟從此麵臨著兩大敵人的挑戰,即傳統的四方戎狄蠻夷和南方大國楚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現在你晉國內部權力鬥爭成這個鳥樣,根本無暇對付楚國,那楚國能放過這大好機會嗎?   對中原諸侯來講,更要命的是現在的楚國國君是楚國歷史上最牛叉的國君之一,楚莊王。   楚莊王少年即位,經歷了三年不鳴的沉淪期,終於於公元前611年即23歲時強勢崛起。   楚國先是平定了國內大家族的叛亂,再是平定百濮之叛,然後是滅了強大的庸國,結盟秦國、巴國!   再東進淮水,北服陳、蔡等國,牢牢掌控南方諸國,頓時風光無限,史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公元前610年,宋國發生了大事,國君宋昭公被大臣弒殺。   由於晉國是江湖盟主,這種弒君的事件是肯定要管的,於是晉國糾合各國諸侯討伐宋國。   宋國的反抗非常有效,他們沒出兵,但出了很多錢給晉國。   於是,晉國找了個理由,解散了討伐大軍。   晉國越來越腐敗,這個中原諸侯聯盟盟主越來越不象話,這讓整個中原列國諸侯都心生不滿。   其中最不滿的,當然是素有中原小強之稱的鄭國。   鄭國本就是楚國的鐵桿兄弟,城濮之戰後才不得已跟了晉國。   二十多年來,鄭國對晉國一直是小心翼翼侍候著。但晉國對鄭國總是橫鼻子豎臉的,這讓鄭國真的很失望。   隨著楚國再次崛起,以及晉國這個中原諸侯聯盟盟主實在是不稱職,鄭國終於有意要脫離中原諸侯聯盟,加入楚國為主導的南方軍事聯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