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5年秋,魯宣公精心準備了一番,親自赴齊國朝見齊惠公。 這次朝見,之所以說魯宣公要精心準備一番,是因為夏天的時候,赤狄武裝居然侵犯了齊國,燒殺搶掠一番後揚長而去。 由於赤狄來如風去如電,齊國連知會魯國出兵都沒來得及。魯宣公抓住這個機會,帶足禮物前去慰問一番。 當然,魯宣公前去齊國的真正目的,還是郯國與莒國的事。 看著魯宣公帶著數十車的財帛和土特產前來朝見自己,齊惠公非常高興。 於是,雙方在愉快的氛圍中,就郯國與莒國的領土糾紛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就按魯國的意思辦,劃出向地作為兩國緩沖地帶,歷史遺留問題兩國必須先擱置爭議,以後再說。 魯宣公非常高興,這趟赴齊國出差,也讓他看到了齊國都城臨淄的繁華。 唉,齊國真有錢,看來,想當年齊國先君齊桓公任用相國管仲改革,效果明顯啊。 魯國,也應該改革改革了。 魯國與齊國的地理環境差不多,剛建國時起步甚至魯國要比齊國優越不少。 但現在,單單從經濟實力上講,魯國已經遠遠落在齊國後麵了。 從齊國朝見齊惠公回來,魯宣公又得到了春秋江湖的重特大消息: 楚國爆發內亂,楚國君臣不和,楚國第一大家族若敖氏家族宗主、現任楚國令尹鬥越椒起兵造反,結果被楚王給滅了。 唉,想不到,楚國也會爆發內亂。那個楚子,應該也算是一個強悍的主了。 這年頭,國君難當啊,稍有差錯,公卿大夫不是造反,就是弒君。 乾國君這份工,危險指數極高啊。 接下來春秋江湖發生的事,就是鄭國背叛了楚國。楚國大怒,發兵討伐鄭國。 這個事也是順理成章的,據說鄭國先君鄭靈公就是因為跟著楚國混了,所以被先祖給懲戒到地下見祖宗去了。 新即位的鄭國國君鄭襄公本就是被公子歸生和公子宋等人扶持上臺的,哪敢不聽從這兩位鄭國大佬的意見? 於是,鄭國發表公開聲明,脫離楚國,重新加入以晉國為主導的中原諸侯聯盟。 鄭國弒君的事,以及楚國平定若敖氏家族造反的事,我們分別詳細在鄭國和楚國的春秋風雲裡講得很詳細了。 這裡,我們還是將主要筆墨關注在魯國身上。 這幾年,由於楚國的強勢北上,以及晉國處理國際事務不公,還經常受賄,中原諸侯聯盟盟主晉國在春秋江湖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傳統中原小強鄭國還有陳國甚至一度反叛了晉國,這讓魯國上下開始惦量自己是否該絕對站在晉國一方。 站隊問題很重要,稍有不當,就可能遭到大國打擊。 既然晉國選擇了低調,楚國卻咄咄逼人,魯國的對外政策很快作了調整。 以公子遂為首的魯國執政班子作出了表麵上仍舊跟著晉國混、但平時也悄悄向楚國示好的大國關係政策。 其中,對晉國的態度,不宜表現得過分熱忱,以免楚國不高興。 當然,強鄰齊國一直是魯國的外交重點,現在兩國又回到了姻親加兄弟那種關係,那就要多走動走動。 春節這種日子,該送的禮還是要送。 於是,自去年魯宣公赴齊國朝見齊惠公後,到公元前604年春,魯宣公決定再次去一趟齊國。 這一次,魯宣公為了更進一步加強與齊國關係,答應了齊國上卿高固的請求,將自己的小妹叔姬許配給了高固。 山東這塊地上,隻要齊魯兩國關係正常化了,那一切都正常了。這是魯國上下的共識。 所以,魯宣公即位後的第七年,即公元前602年,應齊國之邀請,魯國毫不猶豫參加了齊國對萊國之戰,幫助齊國狠狠教訓了一把萊國這個曾經的山東地頭蛇。 但是,對列國諸侯來講,晉國與楚國的爭霸問題,是必須重點關注的國際問題。 如今的晉國和楚國,都在不停地秀著自己的肌肉,向列國諸侯展示著自己的實力,以圖獲得更多的小弟支持。 公元前632年,城濮大戰後,強勢崛起的楚國因落敗而受到了重大打擊。 當時追隨楚國的鄭國、陳國、蔡國、許國、衛國、曹國、魯國等諸侯呼啦啦倒向了晉國。 但是,由於晉國自身的問題,以及楚國歷代國君的勵精圖治,如今的楚國又開始向晉國叫板了。 在楚國的硬逼下,陳國、蔡國、鄭國、許國等國不得已倒向楚國。 晉國當然不肯輕易放棄由晉文公、晉襄公好不容易得到的霸主地位,連續對外用兵。 到如今,晉國總算又將中原列國諸侯都收歸麾下。 為了建立起更廣泛的統一戰線,晉國國君晉成公決定召開一次國際會議,以兵立威。 公元前602年冬天,晉國發出通知,要求各諸侯國赴黑壤參加會盟。 黑壤,即今山西臨汾市翼城縣東與晉城市沁水縣交界處的烏嶺關,當時在晉國境內。 比較有意思的是,黑壤之所以後來改稱為烏嶺,是因為一千多年後北朝皇帝對這個“黑”字很反感,下令改成“烏”,黑壤便始稱“烏嶺”。 這一次黑壤會盟,由晉成公主持會議,周天子派出全權代表王叔桓公列席。 參會的諸侯有宋國國君宋文公、衛國國君衛成公、鄭國國君鄭襄公、曹國國君曹文公、魯國國君魯宣公共六個諸侯,再加上周天子全權代表。 會議的中心議題就是中原諸侯聯合起來,教訓那些投靠楚國的家夥。 這些所謂的投靠楚國的家夥主要有哪些呢? 公元前604年,陳國投靠了楚國。 公元前603年,鄭國受不了連續遭受楚國打擊,又表示跟楚國混了。 那就教訓鄭國吧。 但鄭國聽說晉國又召集諸侯開會了,想想肯定是對付自己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當時鄭國的對外關係國策,是誰來便投降誰的墻頭草政策。既然你們要對付我鄭國,那我鄭國主動來表態服軟行不? 所以,當晉國還在精心布置會議時,鄭國遣使要求參加會盟。 鄭國人在會上就鄭國投靠楚國一事陳述了大把的無奈,魯宣公聽著也是真心替鄭國人感到心疼。 鄭國使者是這樣對晉國國君晉成公說的:“君侯啊,敝國先君穆公時,一直緊緊追隨貴國。 雖然後來楚國屢屢重兵威脅,敝國有時不得已對楚國屈服,那也是為了使敝國免受生靈塗炭。 就算是對楚國不得已屈服了,敝國還是一直向貴國匯報其中原由。 所以服楚是表麵上的,敝國的真心始終是追隨貴國。 但是沒想到,到了先君靈公時,昏庸無道,居然選擇了與楚國結盟,這下使鄭國人民都不服氣了。 為堅決扛起追隨貴國的大旗,敝國有忠於國家的臣子冒著弒君的罪名殺了這昏君。 現在寡君已經決定對貴國忠心不二,故派外臣來向君侯說明情況,誠懇道歉,深刻檢討。 並再次表態,敝國舉國上下,願忠心追隨貴國,請君侯務必給敝國一個機會。” 鄭國不但作了深刻檢討,還作出了承諾。更重要的是,鄭國又送來了大把的賄賂。 這下晉成公犯難了,好不容易搞個國際會議想敲打敲打哪個不聽話的諸侯,敲打名單都定下來了是鄭國,結果鄭國來了這一出。 人家鄭國都表示服了,難道還能再教訓人家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