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弭兵運動(1 / 1)

現在,魯國與晉國之間的關係,總算是恢復了正常化關係。   魯成公很懼怕晉國,生怕萬一哪裡失了禮數,就再次遭來晉國的大棒。   所以,與郤犨簽訂盟約後不久,魯成公就派執政上卿季孫行父赴晉國聘問。   除了晉國,公開可以示好的還有齊國。   公元前579年秋,魯成公再次派上卿叔孫僑如赴齊國聘問。   魯國,真的很不容易,臥榻之旁,躺著一隻隨時都可能來咬一口的齊國大老虎。   還有一直試圖拉攏自己的南方超級大國楚國,以及無論自己如何表示忠心都可能會遭到打擊的中原諸侯聯盟盟主晉國。   這些大國啊,哪是咱魯國惹得起的?   魯國惹不起,宋國、鄭國、衛國等列國諸侯,誰又能惹得起?   無數的歷史教訓告訴象魯成公這樣的列國諸侯,誰敢向楚國和晉國叫板,誰就倒血黴。   每次,當楚國和晉國有所動作時,整個春秋江湖都會抖上一抖!   但是,現在貌似大國爭霸的樣子有了些變化。   尤其是楚國和晉國,當這兩個超級大國先是互秀肌肉,再是互送好意時,夾在大國爭霸中間苦苦求存的宋國,勇敢地站了出來,走向了這個世界的舞臺中央。   宋國,已經發現了晉楚之間這些年過來,不知刀鋒相向多少次,但最終都沒有真正打起來。   為什麼?   宋國思考著這個問題,終於作出了準確的判斷:無論是晉國,還是楚國,都不願意向對方開炮!   超級大國之間的戰爭,往往意味著巨大的破壞,對相關列國諸侯的巨大破壞,使大家傷痕累累。   而且受傷最重的,可能往往不是超級大國,而是象鄭國、宋國這樣的中原諸侯!   宋國的日子實在很難過,他們太需要這兩個大佬別打來打去了。打又不打對方,總打代理人戰爭,受苦的都是小弟們。   宋國認為自己是周朝尊貴的客人,周朝亂成這樣,宋國有義務為大周王朝的這個天下和平做點什麼。   宋國執政上卿華元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朋友遍布天下的宋國大夫。   他與列國諸侯不少執政上卿的關係都不錯,包括楚國令尹公子嬰齊和晉國中軍元帥欒書。   關於列國諸侯國君以下的第一號人物,各有不同,如宋國叫右師,楚國叫令尹,晉國叫中軍元帥,齊國叫相國,鄭國叫執國上卿,魯國衛國曹國等都稱執政大夫。   華元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至少,他希望世界能夠和平。   他更看到了這兩年,楚晉雙方雖然時不時秀秀肌肉,但雙方都有向對方示好的行為舉止。   如公元前580年,兩國不但互換人質,還互相派出使者訪問。   華元相信,自己創造歷史的機會來了。   他知道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但人與人之間,是有著深厚友情的。   通過自己的個人關係,說服晉楚兩個超級大國的執政上卿走一條和平之路,也許是可行的。   而且,華元意欲調解晉楚關係的想法得到了宋國上下的全力支持。   於是,公元前579年,華元不辭辛苦數月間奔波於晉楚之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於使晉、楚兩國充分認識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意義,答應不再互相死磕。   公元前579年5月,在宋國右師華元的主持下,晉國、楚國、宋國與許國在宋國的西門外召開會議。   四個國家都派卿一級高級官員參會,大家都作了盟誓:   “晉、楚兩國不互相征伐,大家同呼吸,共命運,有難同擋,有患共救。   天下諸侯,若有敢侵楚國者,晉國出兵相助楚國,若有敢侵晉國者,楚國出兵相助晉國。   兩國不但要和平相處,還要加強貿易往來。   平時加強來往,互通情況,不得阻塞道路,要一起協調諸侯國之間的矛盾,共同討伐對王室不尊重的諸侯。   無論是誰違背盟約精神,就要遭到神靈的懲罰,使其軍隊覆滅,其國滅亡,禍其子孫。”   魯成公長長吐了一大口氣,他相信世界和平了,以後總算有好日子過了。   那世界和平大環境下,魯國該怎麼做?   魯成公還在籌劃著魯國的動作,鄭國卻送來了邀請書。   原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鄭國聽說晉國與楚國和好了,馬上調整思路。   鄭成公專門派人聯係了魯成公、衛定公,這三國也召開一個盟會,主動要求加入弭兵會盟。   然後,楚國和晉國也開始履行條約,雙方不斷派出使者聘問。   至少一開始,大家還是有點信義,對世界和平還是有些信心的。   魯成公更是信心滿滿,他現在需要集中精力抓好魯國的內政建設了。   但他卻是想多了。   歷史告訴我們,世界和平,這真的隻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古今中外,兩個實力相差不多的超級大國之間,要實現真正的和平,其難度真的很大。   哪怕是一時通過盟約的形式實現了和平,那也往往是短暫的。   我們再看這個盟約內容,那都是高大上假大空那一套。   世界要實現真正的和平,關鍵是要解決晉國和楚國爭霸的根本問題!   這個根本性問題,那便是誰當霸主,誰便可以每年享受從諸侯國那裡的貢奉!   而這個貢奉,天下諸侯那麼多,誰應該供給誰,周天子那裡怎麼辦,貢奉的具體數量是多少,都沒有明確規定。   這樣的核心問題根本沒得到解決!   所以華元苦心推動的這次弭兵會盟,隻是空喊口號。   於是,象這樣的世界和平,完全隻是一個晉國和楚國的互相表態而已!   而且,參加的諸侯國也僅僅是東道主宋國,以及江湖上一個小得可憐的許國。   這不,大家在弭兵盟約上簽完字還不到一年,戰事又開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