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臧孫紇第一次亮相春秋江湖,我們先介紹一下這位仁兄。 臧孫紇,魯國前執政上卿臧文仲之孫、前卿大夫臧孫許之子。 公元前587年臧孫許去世後,臧孫紇繼承臧氏家族宗主,並進入魯國卿級班子,擔任魯國大司寇。 注意,魯國已經很多任國君以來,臧氏家族宗主貌似一直擔任魯國大司寇之職。 這一次,魯國對莒國、邾國用兵,由於執政上卿季孫行父年老,上卿仲孫蔑陪魯襄公出使晉國。 國內需要叔孫豹具體負責太後定姒的喪事,所以就由臧孫紇率軍出征。 臧孫紇顯然不是帶兵打仗的料,他在春秋江湖的第一次亮相,以魯軍統帥的身份與莒、邾聯軍作戰。 莒、邾聯軍見魯軍來了,立即撤退。 這意味著魯軍救援鄫國的戰略目的已經實現,按理,魯軍及時撤軍即可。 但臧孫紇犯了貪功冒進之錯。 他見莒、邾聯軍不敢與魯軍交戰,以為懼怕魯。 所以,臧孫紇指揮魯軍趁勢侵入邾國,意圖一把將邾國給扇疼了,省得以後再敢隨意欺負弱小的鄫國。 誰料,邾國見魯軍居然侵入到了自己的國家,頓時火大了。 敢來侵略咱邾國?咱邾國是那麼好欺負的? 那就打吧。 公元前569年冬,魯、邾兩國在狐駘決戰,結果魯軍大敗。 狐駘,今山東省滕州市東南,當時屬於邾國境內。 史料記載,這次魯軍敗得非常慘,慘到什麼程度呢? 史料都不好意思記錄魯軍陣亡將士人數,隻記錄了由於魯軍陣亡人數太多,敗軍回魯國後,魯國國內居然一時來不及製備足夠的喪服! 當時,人死後,其親屬就得穿喪服,根據死者的不同身份確定著喪服的時間。 如兒子為父親服喪,得穿三年喪服。 但這一次,由於魯軍傷亡人數太多,國內的喪服不能滿足需要。最後許多陣亡將士的親屬不得不將喪服簡化,代之以麻繩束發。 用當時的話講,著髽,即用麻繩束發。 凡是大街小巷看到有人著髽,意味著此人正在服喪。 而迎喪用髽,即服喪用麻繩束發這個風俗,也就慢慢流傳下來。 可憐的臧孫紇,第一次亮相春秋舞臺,就因為這一仗失敗搞得灰頭土臉。 而且魯國人還編了民謠來諷刺臧孫紇:“臧之狐裘,敗我於狐駘。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敗於邾。” 什麼意思? 臧氏那個穿狐裘的家夥,讓我們在狐駘失敗。 我們的國君實在太小了,所以才會用那個侏儒。侏儒侏儒!讓我們敗在邾。 據說,臧孫紇是一個小矮子,失望且憤怒的魯國人就拿這個來譏諷他。 公元前568年春,仲孫蔑陪著魯襄公從晉國回到魯國,見此情形,也難過萬分。 但鄫國的事既然魯國管了,就要管到底。再說,這畢竟是有利魯國的事。 那鄫國國內呢? 那位彪悍的鄫國後夫人見魯軍吃了大敗仗,更加忘乎所以。 此時的鄫國國君已經去世,而鄫國世子巫根本不敢回國,隻能呆在魯國。 莒國一看,樂了,敢情你魯國就這熊樣啊,居然被邾國打得滿地找牙,那咱莒國也來個落井下石吧。 莒國的落井下石,當然離不開鄫國後夫人的陽謀。 鄫國後夫人與娘家莒國人一商量,乾脆就不鳥那個世子巫了。要不,就立自己的女婿為國君得了? 鄫國的形勢讓魯國非常焦慮,不行,得趕緊將接納鄫國為魯國附庸的事給確定下來,並公而告之。 這個確定下來,就是魯國與鄫國必須赴一趟晉國,在相關文書上,由晉國國君晉悼公簽字。 沒有晉國的同意,魯國不敢有半點舉動。 晉國口頭是同意了,但沒有正式文件,所以現在必須趕緊將正式流程給走完。 公元前568年夏,魯國派出上卿叔孫豹帶著鄫國世子巫再次赴晉國。 一路上,兩人均憂心沖沖。 世子巫當然是鬱悶的,因為自己在鄫國無法立足。 國君父親去世後,自己作為世子非但居然沒有被鄫國公卿大夫們扶持繼位,還不得不流亡魯國。 原本以為有了魯國的庇護,莒國不敢亂來。 誰知魯軍卻被打敗了,而且敗得很慘。短期內,魯國是根本沒法依靠了。 叔孫豹的鬱悶,當然也是因為臧孫紇率領的魯軍居然被打了個大敗。 就算是這次晉國之行,鄫國順利成為魯國附庸,但魯軍能夠保護鄫國了嗎?實力不夠啊。 突然,叔孫豹眼睛一亮,計上心來:魯國實力有限,但晉國是超級大國。如果這一次赴晉國,先將鄫國歸魯一事手續辦妥,對外卻宣稱鄫國是受晉國直接保護的中原諸侯聯盟盟國,那你邾國也好莒國也好,還敢亂來? 也就是說,鄫國成為魯國附庸是魯國與晉國的私下協議。而在明麵上,必須讓列國諸侯知曉,鄫國光榮加入中原諸侯聯盟! 想到這,仲孫蔑就對世子巫道:“世子勿用擔心,此次赴晉,臨行前,季孫、仲孫已與豹商定了,貴國成為敝國附庸一事,由晉侯確定下來。 同時,豹會請求晉侯同意讓貴國成為諸侯聯盟盟國。 這樣莒、邾等國就不敢再非法乾涉鄫國內政,世子回國繼位就不成問題了。” 世子巫聽後大喜,尤其當他聽叔孫豹說這是魯國執政上卿季孫行父的主意,又想起自己逃到魯國後,正是這位魯國上卿對自己格外關心,一直在為鄫國努力著,心頭不由對季孫行父感激萬分。 晉國非常大方,晉悼公答應了魯國提出的要求,正式簽署了鄫國從此成為魯國附庸的相關文件,也同意了在接下來的諸侯會盟中,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允許鄫國以獨立諸侯的身份參會。 接下來的諸侯會盟,是指公元前568年9月的戚地之會。 前麵我們講過,由於晉國在晉悼公的領導下,在晉楚爭霸中幾乎全麵壓製了楚國,原本是楚國陣營的陳國就以實在不堪楚國令尹公子壬午的無度盤剝為理由,背叛楚國,歸順晉國。 楚國國君楚共王在處決了令尹公子壬午的同時,當然也不甘心放任陳國背叛,舉兵討伐陳國。 陳國緊急向晉國求援。 晉國主導的中原諸侯聯盟剛吸納了陳國為新的盟國,當然要大力救援。 於是,晉國向列國諸侯發出通知,於公元前568年9月,赴衛國的戚邑開會。 戚邑,即今河南省濮陽市新市區。 參會的諸侯有晉國、魯國、宋國、陳國、衛國、鄭國、曹國、莒國、邾國、滕國、薛國等國君。 齊國和吳國雖然國君因事因病未能親自參會,但均派出了重要代表參會。 這是一場規模盛大的中原列國諸侯聯盟會議,令列國諸侯頗感意外的是,外界一直在傳的魯國附庸鄫國世子巫也參加了會議! 這是幾個意思? 看來,外界傳言就隻能是傳言,鄫國幾時成了魯國附庸? 如果成了魯國附庸,那鄫國根本沒有資格參會好不好? 顯然,鄫國此次能夠參會,肯定是晉國的安排。這充分說明晉國已經承認鄫國加入了中原諸侯聯盟。 晉悼公還公開宣布,鄫國雖然加入了中原諸侯聯盟,但一應對外事務,均應聽命魯國。